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17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包括活动支撑板及中部螺纹连接在活动支撑板中心位置的顶升丝杆,活动支撑板周围通过固定丝杆与余热排出泵水套顶部固定连接,余热排出泵水室顶部设置导向支撑底座,顶升丝杆的底端抵接在导向支撑底座上,当转动顶升丝杆,在导向支撑底座的支撑作用下,顶升丝杆带动活动支撑板上移,活动支撑板带动水套上移,使水室与水套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卸效率高。拆卸效率高。拆卸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拆装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站余热排出泵定期检修过程中,需对排出泵水室进行检查,为此需要将水室外部的水套拆除。当前拆卸排出泵水室外部的水套,是在水套底部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从水室底部将水室外部的水套进行顶升,缓慢将水套从水室中脱离出来。
[0003]在水室底部放置千斤顶时,由于千斤顶只能倾斜放置,并且在水室底部使用方木等进行固定,同时还要多次调整千斤顶的位置,使得整个拆卸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耗力,拆卸效率低下。余热排出泵作为核岛余热排出系统的核心设备,因排出系统的可用性要求,余热排出泵的检修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如果在水套拆除过程中出现卡死情况,就会导致整个检修工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排出系统的可用性。同时,由于余热排出泵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如果水套拆卸时间过长,会增加人体受到放射性照射的时间,不利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0004]因此,当前亟需一种简单快捷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提高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的拆卸工作效率,彻底解决目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过程中的费时费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包括活动支撑板及中部螺纹连接在活动支撑板中心位置的顶升丝杆,活动支撑板周围通过固定丝杆与余热排出泵水套顶部固定连接,余热排出泵水室顶部设置导向支撑底座,顶升丝杆的底端抵接在导向支撑底座上,当转动顶升丝杆,在导向支撑底座的支撑作用下,顶升丝杆带动活动支撑板上移,活动支撑板带动水套上移,使水室与水套脱离。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丝杆下端螺接在所述水套顶部的螺纹孔内,所述固定丝杆上端通过螺母连接在所述活动支撑板周围的连接孔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撑底座为圆形,导向支撑底座的半径小于所述水室半径但大于所述水室顶部中间孔的半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撑底座中心位置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顶升丝杆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支撑底座的半圆形凹槽相匹配的半圆球,所述顶升丝杆通过底端的半圆球可在所述导向支撑底座的半圆形凹槽内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升丝杆的顶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升丝杆的顶端设置正六角连接头,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与所述
顶升丝杆的正六角连接头匹配的正内六角套筒,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正内六角套筒套接在所述顶升丝杆的正六角连接头上与顶升丝杆连接。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将活动支撑板在四周通过固定丝杆与余热排出泵的水套顶部固定连接,将顶升丝杆在中部与活动支撑板中心位置螺纹连接,在余热排出泵水室顶部设置导向支撑底座,将顶升丝杆底端抵接在导向支撑底座上,当转动顶升丝杆时,顶升丝杆通过导向支撑底座支撑作用向余热排出泵水室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同时顶升丝杆通过螺纹转动带动活动支撑板向上移动,活动支撑板再带动余热排出泵水套向上移动,最终可将余热排出泵水室从与套在水室外部的水套中脱出。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通过转动顶升丝杆,就能够方便快捷地将余热排出泵水室从水套中拆卸出来,不仅拆卸简单高效,而且该拆卸工具结构简单,并利用余热排出泵水套自带的螺纹孔,使拆卸工具的连接与安装简单方便,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拆卸效率。同时,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拆卸工作效率高,能够缩短工作人员的检修时间,从而减少了人员受放射性伤害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中活动支撑板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中活动支撑板的C

C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中导向支撑底座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中导向支撑底座的径向剖视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
活动支撑板、2

顶升丝杆、3

固定丝杆、4

导向支撑底座、5

手柄、6

水套、7

水室、11

螺纹孔、41

半圆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包括活动支撑板1及顶升丝杆2。其中,参见图2和图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支撑板1为一圆形板,在活动支撑板1的中心设置有一个与顶升丝杆2外径匹配的螺纹孔11,顶升丝杆2上设置外螺纹,顶升丝杆2通过螺纹孔11与活动支撑板1螺纹连接在一起,当转动顶升丝杆2时,在螺纹作用下,活动支撑板1会在顶升丝杆2上发生移动。
[0022]其中,活动支撑板1的周围通过固定丝杆3与余热排出泵水套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余热排出泵水室7的顶部设置导向支撑底座4,顶升丝杆2的底端抵接在导向支撑底座4上,当转动顶升丝杆2时,通过顶升丝杆2与活动支撑板1之间的螺纹作用,顶升丝杆2可以带动
活动支撑板1向上移动,同时,顶升丝杆3在导向支撑底座4的支撑作用下,会通过导向支撑底座4向余热排出泵水室7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这样余热排出泵水室7会受到向下的力,而顶升丝杆2可以带动与活动支撑板1固定连接的水套6向上移动,使水套6受到向上的牵引力,从而最终可以使水室7从水套6中脱出。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活动支撑板1周围设置有与水套6顶部的螺纹孔对应匹配的连接孔,固定丝杆3的外径与水套6顶部的螺纹孔内径相匹配,且固定丝杆3的下端设置外螺纹,固定丝杆3的下端螺接在水套6顶部的螺纹孔内,而固定丝杆3的上端则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活动支撑板1的连接孔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水套6顶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四个螺纹孔,则活动支撑板1周围相对应地设置四个与水套6顶部的四个螺纹孔相匹配的连接孔,活动支撑板1与水套6直接通过四根固定丝杆3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顶升丝杆2转动而带动活动支撑板1上移时,活动支撑板1会相应地带动水套6上移。
[0024]参见图4和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向支撑底座4为圆形,有足够的厚度,能够耐受足够的压力。并且,为了保证导向支撑底座4能够支撑在余热排出泵水室7顶部,导向支撑底座4的半径小于水室7半径,但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支撑板(1)及中部螺纹连接在活动支撑板(1)中心位置的顶升丝杆(2),活动支撑板(1)周围通过固定丝杆(3)与余热排出泵水套(6)顶部固定连接,余热排出泵水室(7)顶部设置导向支撑底座(4),顶升丝杆(2)的底端抵接在导向支撑底座(4)上,当转动顶升丝杆(2),在导向支撑底座(4)的支撑作用下,顶升丝杆(2)带动活动支撑板(1)上移,活动支撑板(1)带动水套(6)上移,使水室(7)与水套(6)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丝杆(3)下端螺接在所述水套(6)顶部的螺纹孔内,所述固定丝杆(3)上端通过螺母连接在所述活动支撑板(1)周围的连接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余热排出泵水室水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底座(4)为圆形,导向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运陈桂清陶冉叶志斌林建军高云成曾勇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