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66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和加热控制机构,所述加热控制机构包括有加热板体、温度探测块、散热板二和恒温板,所述加热控制机构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体,且加热板体的前方设置有温度探测块,所述加热控制机构的中部安装有散热板二,且散热板二的后方安装有恒温板。该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将加热控制机构贴合安装在弹性开口机构的下方,并且加热控制机构与衔接柱相连接,使得加热控制机构与衔接柱可互相配合工作,可便于加热控制机构更快速的将热量传输到上方弹性开口机构四周,在外环境低气温的情况下,可快速将病人手指温度提高,且达到恒温效果,不会对测量时常造成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保持一致。确性可保持一致。确性可保持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


[0001]本技术涉及血氧仪
,具体为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

技术介绍

[0002]血氧仪主要测量指标分别为脉率、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PI),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包括血氧仪本体,血氧仪本体内设有用于控制和接收信号的控制系统,血氧仪本体上设置有数显屏幕,血氧仪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指口通道,指口通道延伸至血氧仪本体内,但现有市面上常见的血氧仪,在因外部环境低气温的情况下,病人的手指血液不流通,再将手指伸入到血氧仪指口通道内,会对血氧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0003]市场上的指尖血氧仪难以控制病人手指在同一温度,病人手指温度过低,指尖血液不流通,会导致检测结果受到一定影响,且检测通道内缺乏指尖温度恒温机构,使得检测结构不够准确,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指尖血氧仪难以控制病人手指在同一温度,病人手指温度过低,指尖血液不流通,会导致检测结果受到一定影响,且检测通道内缺乏指尖温度恒温机构,使得检测结构不够准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和加热控制机构,所述血氧仪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开口机构,所述弹性开口机构的前方设置有弹性开口圈,且弹性开口圈的后方设置有指尖放置管,所述指尖放置管的底部安装有散热板一,所述弹性开口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控制机构,且加热控制机构的后方安装有衔接柱,所述血氧仪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设备顶盖,且设备顶盖的上方设置有数显屏幕。
[0006]进一步的,所述血氧仪主体与弹性开口机构之间为弹性连接,且弹性开口机构与加热控制机构相贴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柱与设备顶盖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设备顶盖通过衔接柱与血氧仪主体构成滑动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开口圈与指尖放置管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弹性开口圈卡合连接在指尖放置管的前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控制机构包括有加热板体、温度探测块、散热板二和恒温板,所述加热控制机构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体,且加热板体的前方设置有温度探测块,所述加热控制机构的中部安装有散热板二,且散热板二的后方安装有恒温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柱包括有加热管体、滑动罩、固定盘和抽拉块,所述衔接柱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体,且加热管体的外侧设置有滑动罩,所述滑动罩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右侧设置有抽拉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体与滑动罩相贴合,且加热管体通过抽拉块与滑动罩构成抽拉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加热控制机构与衔接柱可互相配合工作,可便于加热控制机构更快速的将热量传输到上方弹性开口机构四周,在外环境低气温的情况下,可快速将病人手指温度提高,且达到恒温效果,不会对测量时常造成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保持一致。
[0013]1.本技术依靠将散热板一贴合设置在指尖放置管的后方,根据衔接柱进行转动所带来的热量,通过散热板一朝指尖放置管进行匀速加热散热,散热板一为一辅助散热板,便于指尖放置管内可快速升温,加热时长进一步缩短,检测效率提高。
[0014]2.本技术通过将恒温板活动设置于加热板体的后方,使得加热工作完成时,恒温板可保持指尖放置管内温度达到检测规定温度,在病人检测完成将手指拿出,恒温板停止工作,指尖放置管内温度可随之降下来,形成一套完成的加热恒温工作体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弹性开口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加热控制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衔接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血氧仪主体;2、弹性开口机构;201、弹性开口圈;202、放置管;203、散热板一;3、加热控制机构;301、加热板体;302、温度探测块;303、散热板二;304、恒温板;4、衔接柱;401、加热管体;402、滑动罩;403、固定盘;404、抽拉块;5、设备顶盖;6、数显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1和加热控制机构3,血氧仪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开口机构2,弹性开口机构2的前方设置有弹性开口圈201,且弹性开口圈201的后方设置有指尖放置管202,指尖放置管202的底部安装有散热板一203,弹性开口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控制机构3,且加热控制机构3的后方安装有衔接柱4,血氧仪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设备顶盖5,且设备顶盖5的上方设置有数显屏幕6,血氧仪主体1与弹性开口机构2之间为弹性连接,且弹性开口机构2与加热控制机构3相贴合,将弹性开口机构2嵌入安装在血氧仪主体1的内部,且弹性开口机构2的前方设置有弹性开口圈201,使得弹性开口圈201贴合连接在血氧仪主体1的前方,且指尖放置管202表面具有一定张力,使得不同病人通过弹性开口机构2将手指放入进血氧仪主体1内部时,不会因手指粗细不一而导致指尖放置管202与手指不够贴合,从而导致测量情况准确情况不一致,同时将加热控制机构3贴合安装在弹性开口机构2的下方,并且加热控制机构3与衔接柱4相连接,使得加热控制机构3与衔接柱4可互相配合工作,可便于加热控制机构3更快速的将热量传输到上方弹性开口机构2四周,在外环境低气温的情况下,可快速将病人手指温度提高,且达到恒温效果,不会对测量时常造成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保持一致,将设备顶盖5活动安装在衔接柱4的上方,使得设备顶盖5与血氧仪主体1可活动进行连接,便于血氧仪主体1进行拆卸,方便维修及组件更换,将数显屏幕6贴合连接在设备顶
盖5的上方,使得检测数据观察的更直观准确,同时弹性开口机构2包括有弹性开口圈201、指尖放置管202和散热板一203,将散热板一203贴合设置在指尖放置管202的后方,根据衔接柱4进行转动所带来的热量,通过散热板一203朝指尖放置管202进行匀速加热散热,散热板一203为一辅助散热板,便于指尖放置管202内可快速升温,加热时长进一步缩短,检测效率提高。
[0021]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加热控制机构3包括有加热板体301、温度探测块302、散热板二303和恒温板304,加热控制机构3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体301,且加热板体301的前方设置有温度探测块302,加热控制机构3的中部安装有散热板二303,且散热板二303的后方安装有恒温板304,将加热板体301固定设置在加热控制机构3的底部,将温度探测块302活动设置在加热控制机构3的前方,使得病人在将手指放入到指尖放置管202内部时,温度探测块302可探测到指尖原本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包括血氧仪主体(1)和加热控制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仪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开口机构(2),所述弹性开口机构(2)的前方设置有弹性开口圈(201),且弹性开口圈(201)的后方设置有指尖放置管(202),所述指尖放置管(202)的底部安装有散热板一(203),所述弹性开口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控制机构(3),且加热控制机构(3)的后方安装有衔接柱(4),所述血氧仪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设备顶盖(5),且设备顶盖(5)的上方设置有数显屏幕(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仪主体(1)与弹性开口机构(2)之间为弹性连接,且弹性开口机构(2)与加热控制机构(3)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柱(4)与设备顶盖(5)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设备顶盖(5)通过衔接柱(4)与血氧仪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温的多功能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开口圈(201)与指尖放置管(20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弹性开口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剑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宏璟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