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18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包括安装立板,其上间隔的转动安装第一、二转轴,两转轴上均设有支撑带轮,两支撑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在位于第一同步带左右两侧的安装立板上分别设有侧立板,两侧立板上均设有导向机构,导丝放置在第一同步带上且两端分别穿过导向机构,安装立板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板,两支板之间经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翻板,翻板上间隔的转动安装两转轴,两转轴上均设有压紧带轮,两压紧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相连,当压紧机构挤压翻板时,第二同步带与第一同步带紧密配合将导丝夹紧,当驱动第一同步带动作时能实现导丝的推送。上述装置利用两同步带紧密配合实现平动送丝,能避免送丝过程中导丝脱出现象。导丝脱出现象。导丝脱出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血管介入手术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医生在血管减影造影(DSA)设备的指导下,将导丝、球囊支架通过导管沿着血管运动,准确到达病灶处进行治疗的方法。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是由医生通过血管减影造影(DSA)设备观察病人的血管,精准操纵导丝从穿刺部位沿着人体血管运动至病灶处,将药物或支架通过导丝、导管送至该部位进而达到微创治疗的作用。
[0003]在传统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为了及时获取病人的血管影像信息,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射线辐射环境中进行手术,为了顺利进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操作医生需要穿上沉重的含铅防护服,防止辐射的影响。同时,血管介入手术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另外,长时间持续的手术对医生的体力也形成较大的挑战,易使医生产生疲劳进而影响手术的质量。
[0004]利用血管内介入机器人可以替代医生在手术床旁进行血管内介入手术,使医生免受X射线的伤害,同时,降低介入手术的学习曲线,改善传统介入手术极度依赖医生个人经验的情况,为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更精确的操作。
[0005]在利用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手术时,利用机器人实现导丝的输送是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导丝的操作是血管介入手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决定着手术质量的好坏。目前平动送丝机构主要的形式为电机驱动主动导轮旋转,从动导轮夹紧导丝,主从动导轮碾动以实现导丝的平动动作,导轮碾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及导丝脱出导轮造成送丝停滞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其利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紧密配合,能够实现平动送丝的功能,由于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紧密配合,有效的增加了导丝被夹紧的面积,从而能够避免送丝过程中导丝脱出的现象。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包括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上间隔的转动安装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着导丝的推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设有支撑带轮,两个支撑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受驱动能够转动,使第一同步带转动;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带左右两侧的安装立板上分别设有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上均设有导丝的导向机构,导丝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导向机构,在所述安装立板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在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经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翻板,所述翻板上间隔的转动安装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沿着导丝的推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五转轴和
第六转轴上均设有压紧带轮,两个压紧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相连接,当压紧机构挤压所述翻板时,所述第二同步带能够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紧密配合将导丝夹紧,当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动作时,能够实现导丝的推送。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立板上还转动安装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张紧带轮,所述两个支撑带轮以及张紧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或第三转轴受电机驱动能够转动,使第一同步带转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翻板上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和翻板连接后整体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翻板的下端面相距所述安装立板的上端面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下端面相距所述第一盖板的上端面预设距离,在所述翻板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带下压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紧密配合的过程中,所述翻板不会碰触安装立板,且第二盖板不会碰触第一盖板,以避免影响所述第二同步带的行程。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的结构如下: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上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与第一同步带位于安装立板的同侧,当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第七转轴转动,在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挡板,所述第七转轴上还设有花键,在所述花键处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能够在第七转轴的带动下转动,且所述套筒能够沿着第七转轴移动,通过所述挡板来防止套筒脱离所述第七转轴,所述套筒上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中靠近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表面记作压紧面,所述压紧面局部呈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始于所述套筒连接处,且该位置处相距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距离最大,所述套筒相距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表面的距离要小于套筒相距压紧面的距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七转轴上套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接触,此时在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不设有挡板,而是设有螺纹,在所述螺纹处连接调节螺母,通过所述调节螺母能够调节所述套筒与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间距,以实现适配不同外径的导丝。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采用V型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安装立板是一体化结构。
[0014]本申请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其利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紧密配合,能够实现平动送丝的功能,由于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紧密配合,有效的增加了导丝被夹紧的面积,从而能够避免送丝过程中导丝脱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压紧机构处于压紧状态。
[0016]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压紧机构处于松开状态,且第二同步带处于被抬起的状态。
[0018]图4示出了第七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示出了实施例中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压紧机构处于松开状态。
[0020]附图标记:1

安装立板,2

第一转轴,3

第二转轴,4

支撑带轮,5

第一同步带,6

第三转轴,7

张紧带轮,8

电机,9

第一侧立板,10

第二侧立板,11

V型槽,12

第一盖板,13

第一支板,14

第二支板,15

翻板,16

第四转轴,17

第五转轴,18

第六转轴,19

压紧带轮,20

第二同步带,21

第二盖板,22

压紧机构,2201

第七转轴,2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上间隔的转动安装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着导丝的推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设有支撑带轮,两个支撑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受驱动能够转动,使第一同步带转动;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带左右两侧的安装立板上分别设有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上均设有导丝的导向机构,导丝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导向机构,在所述安装立板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在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经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翻板,所述翻板上间隔的转动安装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沿着导丝的推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上均设有压紧带轮,两个压紧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相连接,当压紧机构挤压所述翻板时,所述第二同步带能够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紧密配合将导丝夹紧,当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动作时,能够实现导丝的推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立板上还转动安装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张紧带轮,所述两个支撑带轮以及张紧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或第三转轴受电机驱动能够转动,使第一同步带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之间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翻板上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和翻板连接后整体的截面呈U字形,所述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翻板的下端面相距所述安装立板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强肖洒詹世涛孙峰徐启敏郭勇游庆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