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37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连接片拉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包括拉丝机构、传动机构以及铜条限位机构,所述拉丝机构包括放置在电池连接片外表面上的多个外壳、安装在外壳顶部的握杆。通过设置可对半圆柱形铜条进行限位增压并且引导至连接片外表面上的两个夹板,且在夹板上安装横向分布的推进杆,并在外壳的内壁安装横置的垫件,结合垫件内部横孔对着推进杆外端的限位约束,同时利用立柱受压后,其顶端圆台形端头对着推进杆外端梯形槽口的限位引导,从而能够使得半圆柱形铜条可按照连接片外表面指定的轨迹进行增压贴合,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将半圆柱形铜条与连接片之间进行拉丝焊接处理,以提高连接片的使用强度。以提高连接片的使用强度。以提高连接片的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连接片拉丝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动力电池金属连接片铜铝软连接犹如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主动脉。随着表面拉丝工艺的快速发展,电池连接片不仅要满足良好的导电性,还需要满足人们对于连接片表面装饰工艺美的需求,而传统在电池连接片上开设指定沟槽作为电池连接片表面装饰,虽然会起到足够的美感,但是破坏了连接片的使用性能。
[0003]根据上述所示,如何解决电池连接片外表面拉丝的前提下,又能够不破坏连接片的结构,并且增强连接片的使用强度,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包括拉丝机构、传动机构以及铜条限位机构,所述拉丝机构包括放置在电池连接片外表面上的多个外壳、安装在外壳顶部的握杆、安装在相邻两个外壳上的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连接在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中部的齿条、活动安装在第一边罩中部凸起垫块内的摇杆、安装在外壳内侧顶部的铜条增压组件以及安装在外壳内侧的焊缝角磨组件,所述铜条增压组件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多个母杆、活动安装在母杆底部的子杆、连接在母杆和子杆之间的竖向弹簧以及活动安装在子杆上的转辊,所述焊缝角磨组件包括安装在相邻两个子杆之间的梁杆、安装在梁杆底部的护件、活动连接在护件上的旋转件、活动安装在旋转件内的偏转轴杆、活动连接在偏转轴杆上的牵引拉索、安装在外壳上的悬吊件、活动安装在护件内的轴杆以及啮合于轴杆中部的链条,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外壳顶部的定位架、活动安装在定位架内的伺服电机、安装在伺服电机外端轴杆上的轴承以及夹持在伺服电机外部的套圈,所述铜条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外壳内侧的垫件、连接在垫件内部的弹簧、活动安装在垫件内部的推进杆、安装在推进杆内端的夹板、位于垫件正下方且连接在外壳内的拉杆、活动安装在拉杆内的立柱、连接在立柱外部的压簧以及安装在立柱底端的贴面软板。
[000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整体呈半圆环形结构,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适配于链条进行连续传动的矩形槽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壳整体设置为半圆环形结构,结合相邻两个外壳沿着电池连接片外表面拉丝间距的调节,以及其半圆环形结构对半圆柱形铜条的疏引,以此能够使得半圆柱形铜条对着连接片进行拉丝结构和轨迹的调节。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的中部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矩形凹槽,且第一边罩外侧中部开设有用于约束摇杆的矩形垫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的中部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
矩形凹槽,并在第一边罩外侧中部开设贯穿至第二边罩中部矩形凹槽内的矩形垫块,利用调节摇杆的逆时针旋转,以此能够使得相邻的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对着相邻两个半圆柱形铜条拉丝间距的调整。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子杆整体呈倒置的T字形,且子杆底端U字形夹片内的横杆适配贯穿至转辊的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握杆底端U字形夹片内的横杆活动安装可自由旋转的转辊,当转辊对着半圆柱形铜条进行竖向增压时,此时贴合于连接片表面的半圆柱形铜条即可在转辊的约束作用下进行稳定贴放。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件一端开设有半圆环形的扣件,且半圆环形扣件的两端均开设有圆环形垫片,同时,所述旋转件是由L形拉杆以及环形套圈组合而成,且L形拉杆外端开设的圆形垫块适配约束于护件两端的圆环形垫片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护件一端半圆环形扣件的两端开设圆环形垫片,结合圆环形垫片对L形拉杆内端圆形垫块的活动装配,当夹板向内收缩时,此时连接在夹板内的牵引拉索即可进行自由放松,进而能够使得偏转轴杆外端的角磨盘沿着半圆柱形铜条焊缝进行适配翻转角磨处理,同时配合环形套圈对偏转轴杆内端偏转齿轮的引导翻转,以此能够使得轴杆对着偏转轴杆进行联合传动。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偏转轴杆的一端开设有圆环形角磨盘,且偏转轴杆的另一端开设有适配啮合于轴杆内齿轮件外部的齿口,此外,所述牵引拉索是由钢丝拉索、不锈钢梁杆以及环形卡扣组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牵引拉索上安装的环形卡扣对着偏转轴杆的活动夹持,以此能够使得牵引拉索对着偏转轴杆进行自由的翻转牵引,从而能够方便控制偏转轴杆外端角磨盘对着半圆柱形铜条两侧焊缝的对称夹持角磨。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是由圆台形椎体端头以及工字形立柱组成,所述推进杆内部开设有梯形槽口,且推进杆内部的梯形槽口适配于圆台形椎体端头的外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立柱内圆台形椎体端头沿着推进杆内部梯形槽口的顺序昂引导,当立柱整体受到竖向压力时,此时圆台形椎体端头即可自由控制推进杆和夹板对着半圆柱形铜条的自由夹持和释放。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对半圆柱形铜条进行限位增压并且引导至连接片外表面上的两个夹板,且在夹板上安装横向分布的推进杆,并在外壳的内壁安装横置的垫件,结合垫件内部横孔对着推进杆外端的限位约束,同时利用立柱受压后,其顶端圆台形端头对着推进杆外端梯形槽口的限位引导,从而能够使得半圆柱形铜条可按照连接片外表面指定的轨迹进行增压贴合,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将半圆柱形铜条与连接片之间进行拉丝焊接处理,以提高连接片的使用强度。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贴合连接片外表面进行增压贴合的外壳,且在外壳内侧的顶部安装母杆,并在母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活动伸展的子杆,当两个夹板收缩后,受到竖向弹簧弹性增压作用下,多个子杆即可带动转辊对着半圆柱形铜条进行竖向增压,接着结合可活动翻转并对着半圆柱形铜条两侧与连接片之间焊缝的适配角磨,从而能够使得该装置可对
着焊接后半圆柱形铜条两侧焊缝内毛刺的角磨处理,进而以提高半圆柱形铜条对连接片外表面结构强度的提高。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两个外壳之间分别安装横置的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且在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的中部安装可沿着摇杆两侧齿口进行啮合传动的齿条,利用调节摇杆的逆时针旋转,以此来调节第一边罩和第二边罩之间的横向扩张,从而能够使得该结构可沿着连接片外表面进行指定拉丝结构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面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分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3的局部分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3的局部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5的内部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6的局部分散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7的分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片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丝机构(100)、传动机构(200)以及铜条限位机构(300);所述拉丝机构(100)包括放置在电池连接片外表面上的多个外壳(110)、安装在外壳(110)顶部的握杆(120)、安装在相邻两个外壳(110)上的第一边罩(130)和第二边罩(160)、连接在第一边罩(130)和第二边罩(160)中部的齿条(150)、活动安装在第一边罩(130)中部凸起垫块内的摇杆(140)、安装在外壳(110)内侧顶部的铜条增压组件(170)以及安装在外壳(110)内侧的焊缝角磨组件(180);所述铜条增压组件(170)包括安装在外壳(110)内的多个母杆(171)、活动安装在母杆(171)底部的子杆(172)、连接在母杆(171)和子杆(172)之间的竖向弹簧(173)以及活动安装在子杆(172)上的转辊(174);所述焊缝角磨组件(180)包括安装在相邻两个子杆(172)之间的梁杆(181)、安装在梁杆(181)底部的护件(182)、活动连接在护件(182)上的旋转件(183)、活动安装在旋转件(183)内的偏转轴杆(184)、活动连接在偏转轴杆(184)上的牵引拉索(185)、安装在外壳(110)上的悬吊件(186)、活动安装在护件(182)内的轴杆(187)以及啮合于轴杆(187)中部的链条(188);所述传动机构(200)安装在拉丝机构(100)上,包括安装在外壳(110)顶部的定位架(210)、活动安装在定位架(210)内的伺服电机(220)、安装在伺服电机(220)外端轴杆上的轴承(230)以及夹持在伺服电机(220)外部的套圈(240);所述铜条限位机构(300)连接在拉丝机构(100)内,包括安装在外壳(110)内侧的垫件(310)、连接在垫件(310)内部的弹簧(320)、活动安装在垫件(310)内部的推进杆(330)、安装在推进杆(330)内端的夹板(340)、位于垫件(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