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08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涉及薄油膜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动力船、与动力船邻接的回收船、控制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动力船两侧的采样系统、与采样系统连接的吸油系统、与吸油系统连接的排油结构,吸油系统设置在回收船内,动力船和回收船通过排油结构连接。采样系统包括水平放置的下固定板、顶端垂直设置在下固定板底面的若干抽吸筒、设置在抽吸筒底端的抽吸管、与下固定板上端面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排油结构连接;抽吸筒的顶端设置有开口,与下固定板的上端面连通,开口略低于海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简化了油膜回收装置和油水分离过程,增加了油膜的回收效率,实现了多功能的技术效果。实现了多功能的技术效果。实现了多功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薄油膜回收
,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

技术介绍

[0002]原油(包括成品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源,它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但频频发生的海上原油运输事故,不仅造成资源的白白流失,而且使大片的海域遭受污染,导致大量的浮游生物及鱼类死亡,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迄今为止,水面油污染的处理大致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三种。利用化学处理方法耗时长而且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利用生物处理方法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对于原油污染较为严重的海域处理时间将很长,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以及海岸原油污染是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但是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还存在以下的弊端和缺点:(1)现有油膜回收装置的布放大多由人工完成,但是由于现有溢油回收装置重量较大,使用人工操作工作难度大,需要船舶配备的船员人数较多,且支撑立柱占用船舶的立体空间大,致使溢油回收效率降低,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2)油膜与水随着风浪波动会呈乳化状态,针对乳化状态的油膜还没有处置技术。现有处置技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将其薄油层集聚到一定厚度,根据油水比重分层再对油膜进行分离,需要进行两步操作,先集聚油膜,然后再收集,工艺过程较为复杂;(3)分层的油膜大多是乳化状油层与水的分离,乳化状油层含水率也比较高,回收乳化状油层还需要去掉大量的水,处置效率低,工艺复杂,流程较长。
[0003]因此,本方案针对如何简化油膜回收装置,并简化水分离过程,增加油膜回收效率,成为本方案中重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解决了如何简化油膜回收装置和简化水分离过程的技术问题,增加了油膜的回收效率,实现了多功能的技术效果。
[0005]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包括动力船、与所述动力船邻接的回收船、控制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船两侧的采样系统、与所述采样系统连接的吸油系统、与所述吸油系统连接的排油结构,所述吸油系统设置在回收船内,所述动力船和所述回收船通过所述排油结构连接。
[0006]所述采样系统包括水平放置的下固定板、顶端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底面的若干抽吸筒、设置在所述抽吸筒底端的抽吸管、与所述下固定板上端面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排油结构连接;所述抽吸筒的顶端设置有开口,与所述下固定板的上端面连通,所述开口略低于海平面。
[0007]所述下固定板的上方还平行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垂直穿设有若干的盛放管,所述盛放管的底端半封闭且设置有通口,所述盛放管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抽吸筒中
且略低于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盛放管内部设置有吸油棉。
[0008]更优地,在盛放管下端靠近通口的侧部设置有漏口。
[0009]所述吸油系统包括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水泵二、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泵二连接的搅拌箱一、通过连通管与所述搅拌箱一连接的搅拌箱二,所述搅拌箱一和所述搅拌箱二内均设置有吸油组件,所述搅拌箱一和所述搅拌箱二均与出水组件连接。
[0010]所述吸油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搅拌箱一内的限位轴、套设在所述限位轴上的吸油棉、与所述限位轴底端连接的旋转动力机构。
[0011]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限位轴底端连接的传动带二、与所述传动带二连接的电机,所述传动带二和所述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搅拌箱一或者搅拌箱二的下方。
[0012]所述出水组件包括水泵一、与所述水泵一连接的出水管二和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二与所述搅拌箱一连接,所述水泵一与所述搅拌箱二连接。
[0013]所述排油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板两端的升降气缸一和升降气缸二、设置在所述搅拌箱一底端的回收管一、设置在所述搅拌箱二底端的回收管二,所述压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的穿孔,所述限位轴的顶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穿孔内,所述升降气缸一和所述升降气缸二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船、所述回收船内;所述升降气缸一还与水平杆连接,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与连接板连接。
[0014]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竖直设置有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底端设置有排出管,所述处理筒与所述出水管一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本方案中设置有下固定板、抽吸筒和抽吸管,在水泵二的作用下,利用抽吸管,将抽吸筒内的海水抽出,由于抽吸筒的顶端略低于海平面,这样抽吸筒的顶端口形成旋涡,在旋涡的作用下,周围海平面的油膜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抽吸筒内,高效的完成了海平面油膜的收集工作,方便了油膜的后续处理;(2)在下固定板上方设置有盛放管和上固定板,盛放管内设置有吸油棉,由于盛放管的底端设置有通口,下端侧部设置有漏口,这样在抽吸筒旋涡的冲击作用下,海平面中的油膜源源不断的冲击到盛放管的底端,并与盛放管内的吸油棉接触,在吸油棉强大的吸油作用下,海水中的部分油膜被第一次吸收;因此,将吸油棉放置在盛放管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吸油棉的收集和更换工作;此外,由于盛放管的底端略低于抽吸筒的顶端,抽吸筒还具有对盛放管进行限位的作用效果,在海水的冲击下,有助于保持住盛放管和抽吸筒的相对位置;(3)设置有搅拌箱一和搅拌箱二,搅拌箱一和和搅拌箱二内均设置有吸油棉,吸油棉在限位轴的作用下可以转动,完成了对海水油膜第二次的吸收,此外,搅拌箱一和搅拌箱二中还可以实现将海水排出和完成油膜收集工作的技术效果;(4)设置有压板,在升降气缸一和升降气缸二的作用下,使得压板能够上下升降运动,压板作用在搅拌箱一和搅拌箱二中的吸油棉中,可以将吸油棉中的油分挤压出,油分挤压出后,通过回收管一或者回收管二,将油分回收到回收箱内;此外,由于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动力船和回收船的上方,因此,还具有连接和稳定动力船和回收船的作用效果;
(5)设置有延伸板和处理筒,可以通过出水组件,将搅拌箱一和搅拌箱二内的多余海水,抽吸到处理筒内,此时可以在处理筒内设置吸油棉,实现对海水油膜第三次的吸收,由于吸油棉的吸油能力极强,因此经过这三次吸油过程,基本可以将海水的油膜吸收完毕;此外,当处理筒内充满水时,在处理筒的重力作用下,增加了压板对吸油棉的下压力,有助于将搅拌箱一和搅拌箱二内吸油棉中更多的油分挤压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回收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回收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盛放管和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油系统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油系统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排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回收船和动力船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1、压板;2、限位轴;3、吸油棉;31、传动带一;32、传动带二;33、电机;4、回收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包括动力船(15)、与所述动力船(15)邻接的回收船(4)、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船(15)两侧的采样系统(21)、与所述采样系统(21)连接的吸油系统(22)、与所述吸油系统(22)连接的排油结构(23),所述吸油系统(22)设置在回收船(4)内,所述动力船(15)和所述回收船(4)通过所述排油结构(2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系统(21)包括水平放置的下固定板(11)、顶端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11)底面的若干抽吸筒(13)、设置在所述抽吸筒(13)底端的抽吸管(14)、与所述下固定板(11)上端面连接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与所述排油结构(23)连接;所述抽吸筒(13)的顶端设置有开口,与所述下固定板(11)的上端面连通,所述开口略低于海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11)的上方还平行设置有上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0)上垂直穿设有若干的盛放管(9),所述盛放管(9)的底端半封闭且设置有通口(91),所述盛放管(9)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抽吸筒(13)中且略低于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盛放管(9)内部设置有吸油棉(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遥控薄油膜回收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系统(22)包括连接管(8)、与所述连接管(8)连接的水泵二(18)、通过进水管(191)与所述水泵二(18)连接的搅拌箱一(19)、通过连通管(201)与所述搅拌箱一(19)连接的搅拌箱二(20),所述搅拌箱一(19)和所述搅拌箱二(20)内均设置有吸油组件,所述搅拌箱一(19)和所述搅拌箱二(20)均与出水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遥控薄油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解中起张建敏姜燕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兴泰铝合金船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