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513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和方法,适用于排涝泵站前池。该装置包括安装在前池中的原位净化装置,来水方向一侧为开孔圆扇板,侧板与盖板、开孔圆扇板和开孔斜板相连,开孔斜板顶部与开孔圆扇板底部和开孔板相连,开孔斜板可通过与侧板、开孔圆扇板和开孔板完全闭合连接,亦可只与一边侧板和开孔圆扇板连接使开孔斜板一角向下倾斜,与出泥管相接触;处理单元包含填料、出泥管和鼓风装置,填料充满由板结构组成的空间内,出泥管垂直立于前池中,下端与截污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排涝泵站前池晴、雨天污染原位净化,消除泵站前池黑臭水体,削减泵站雨天排放污染负荷,缓解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压力,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水体修复领域,提供了一种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排涝泵站前池晴、雨天污染原位净化,消除泵站前池黑臭水体,削减泵站雨天排放污染负荷,缓解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压力,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

技术介绍

[0002]排水系统末端雨天溢流污染是导致受纳水体水质超标甚至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排水系统为分流制排水系统,然而由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管道系统错综复杂,管道破损、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污水非法进入雨水管道(包括晴天),并进入排水系统末端的排涝泵站前池,雨天时由雨水泵排入收纳河道。因此,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源主要包括晴天前池存积的污水(即前次雨天放江后未排干的水和经雨水管流入前池的混接污水和管道中的管渠污泥),严重时可导致前池水体黑臭。
[0003]排涝泵站的主要功能是雨天将服务片区内由雨水管汇集来的雨水经雨水泵及时、快速地排入河道,防止城市内涝。因此,要求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流量、高污染负荷、复杂污染成分的污水快速净化后排入受纳水体,难度极大。目前常见的溢流污染末端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调蓄、混凝

絮凝、旋流分离、快速过滤、人工湿地、化学药剂法、微生物法等。
[0004]调蓄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占地面积大,开挖深度大,且长时间使用后其底部容易沉积污泥,不好清理。混凝

絮凝、旋流分离、快速过滤等技术处理对颗粒物效果快,但对溶解性污染物处理效果欠佳,且通常需要安装大型装置,成本较高且不美观。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溶解性污染物,但占地面积大,且处理速度慢。化学药剂法效果好,但会影响水生态环境,且药剂投加需要依托投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原位削减排涝泵站前池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NH
4+

N等)、消除前池黑臭水体并有效缓解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压力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将排涝泵站前池作为一个小型调蓄

处理池,充分利用前池空间和晴天充足的时间深度净化溢流污水重要污染来源——前池污水,通过在前池水下安装一个简易原位净化装置,填充生物填料或药剂等功能材料,利用晴天的时间深度净化水体,一方面可以消除前池黑臭水体,另一方面通过削减前池污染,减少雨天溢流污水的污染负荷,缓解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压力。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适用于排涝泵站前池,包括安装在前池中的原位净化装置,所述原位净化装置包括板结构和处理单元,板结构包含开孔圆扇板、开孔板、盖板、侧板和开孔斜板,开孔圆扇板面对来水一侧,侧板与盖板、开孔圆扇板和开孔斜板连接,开孔斜板顶部与开孔圆扇板底部和开孔板连接,开孔斜板可通过
只与一边侧板和开孔圆扇板连接,盖板可打开更换板结构内的填料种类。
[0009]优选地,所述开孔斜板均匀分布纵孔、横孔,纵孔发挥布水以及填料空气通道的作用,横孔可最小化雨天前池水流经时的水头损失经过并使曝气器曝出的空气均匀进入填料区,所述纵孔、横孔,尺寸均小于填料最小单元尺寸。
[0010]优选地,所述开孔圆扇板形同贝壳,具有流线型结构,开孔圆扇板外板面正对前池水流方向,减小雨天水量大、流速快时的水流阻力,其开孔尺寸小于采用填料最小单元尺寸,填料外设置有与前池侧池壁连接的调节杆,调节杆贯穿于填料及板结构,通过自动化调控在调节槽中上下移动,可根据水位调节填料位置。更换药剂、装置检修或大到暴雨需要最小化水流阻力快速排涝时可通过调节杆升高装置位置,使其高于水面。
[0011]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含填料、出泥管、曝气管和鼓风装置,填料充满由板结构组成的空间内,出泥管与开孔斜板倾斜一角底部相接触,垂直立于前池中,其下端与截污泵连接,曝气管与鼓风装置连接,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器,曝气管数量依据开孔斜板投影至前池底的面积以及选定曝气管服务面积而定;若采用的是厌氧菌,也可不安装曝气管,或将曝气管移至其他位置仅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0012]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处理单元、化学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填料、微生物菌种、化学药剂,也可同时添加多种药剂。
[0013]优选地,填料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状填料、海绵填料、组合填料。
[0014]优选地,附着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
[0015]优选地,所述出泥管下端可连接截污泵或污泥收集装置。
[0016]优选地,所述的的开孔斜板可以通过与开孔板以及侧板的连接,达到一角向出泥管倾斜的状态,保证脱落的生物膜由重力及截污泵去除。或者,当填料是化学药剂或者菌种时,开孔斜板通过与一边侧板和开孔圆扇板固定连接,形成板结构完全闭合结构。
[0017]优选地,出泥管的上部开口端设计为可开可闭结构,例如出泥管的上部开口端安装管盖,使用铰接方式连接出泥管体及其管盖。当开孔斜板通过只与一边侧板和开孔圆扇板部分固定连接使开孔斜板的一角向下倾斜时,出泥管的上部开口端为开口状态,开孔斜板一角向下倾斜对准出泥管的上部开口端;当填料是化学药剂或者菌种时或者开孔斜板通过与一边侧板和开孔圆扇板固定连接时,出泥管的上部开口端为闭合状态。
[0018]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用于排涝泵站前池晴、雨天污染原位净化,消除泵站前池黑臭水体,削减泵站雨天排放污染负荷,缓解溢流污染末端控制压力,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
[001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采用蜂窝状填料,供微生物附着生长,也有利于布水、水流通过。通过曝气管曝气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量,同时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缓解晴天前池水体黑臭。
[002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填料中含有氧化剂,可以在板结构以及调节杆等结构上涂上抗氧化的漆料。也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所有与化学药剂直接接触的部件上,都可以涂上抗腐蚀的漆料。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针对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原位净化方法,将上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固定于排涝泵站前池内,宽度约为前池宽度的一半,例如2/5

3/5。
[0022]优选地,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固定在排涝泵站前池的池壁上,其最
高点不高于排涝泵站前池晴天最低水位。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或方位关系,仅是为便于简化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示意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和构造,因此,请勿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充分利用排涝泵站前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适用于排涝泵站前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排涝泵站前池中的原位净化装置,所述原位净化装置包括板结构和处理单元,板结构包含开孔圆扇板(1)、开孔板(100)、盖板(101)、侧板(102)和开孔斜板(2),来水方向一侧为开孔圆扇板(1),盖板(101)通过分离或者连接方式安置于开孔板(100)和侧板(102)的顶部,侧板(102)与盖板(101)、开孔圆扇板(1)以及开孔斜板(2)相连,开孔斜板(2)顶部与开孔圆扇板(1)底部和开孔板(100)相连;所述处理单元包含填料(3)、出泥管(4)和鼓风装置(8),填料(3)充满由板结构组成的空间内,出泥管(4)的上部开口端与开孔斜板(2)向下倾斜的一角的底部相接触,出泥管(4)垂直固定于排涝泵站前池中,下部开口端与截污泵(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圆扇板(1)为贝壳形,具有流线型结构,开孔圆扇板外板面正对前池水流方向,其开孔尺寸小于采用填料(3)的最小单元尺寸;填料(3)外设置有与前池侧池壁连接的调节杆(5),调节杆(5)贯穿于填料(3)及板结构内部空间,通过杆调节装置(52)在调节槽(51)中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斜板(2)设置纵孔(21)和横孔(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斜板(2)上的纵孔(21)和横孔(22)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3)采用但不限于比表面积大的蜂窝状填料,或者,杆调节装置(52)采用但不限于手摇式调节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中处理单元包括曝气管(6),曝气管(6)与鼓风装置(8)连接,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器(61);或者,曝气管(6)开口置于排涝泵站前池内其他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处理单元、化学处理单元;或者,处理单元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填料(3)、微生物菌种、化学药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填料(3)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状填料、海绵填料或者组合填料;或者,附着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或者厌氧氨氧化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排水系统末端溢流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孔斜板(2)通过只与一边侧板(102)和开孔圆扇板(1)部分固定连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惠孟力特金伟徐祖信林琳赵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