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74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包括:DPBAF池体,连接脱氮机构,所述连接脱氮机构设置在DPBAF池体的内部,所述连接脱氮机构包括FRP格栅支撑板、纳米脱氮填料、菌种载体、曝气系统和曝气主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FRP格栅支撑板、PP多孔板、纳米脱氮填料、菌种载体、曝气系统、曝气主管、进水管和溢流出水管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生物脱氮的效果,由于菌种载体和纳米脱氮填料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并接种高效DPTB复合微生物菌种,可以将大量微生物吸附在载体表面,起到固定床作用,大大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环境,可以提高对盐份、毒性物质等抑制性因素的耐受限值至几倍至几百倍,尤其适用于农化和原料药类废水的脱氮难题。适用于农化和原料药类废水的脱氮难题。适用于农化和原料药类废水的脱氮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盐高毒性有机化工废水深度脱氮
,具体为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有机氮化工废水中污染物组份复杂,通常具有强烈生物毒性,并且构成有机氮的物质具有难分解特点,对生化系统抑制明显,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技术无法稳定运行甚至无法启动,系统脱氮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包括:DPBAF池体;连接脱氮机构,所述连接脱氮机构设置在DPBAF池体的内部,所述连接脱氮机构包括FRP格栅支撑板、纳米脱氮填料、菌种载体、曝气系统和曝气主管,所述FRP格栅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DPBAF池体的内壁上,所述FRP格栅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DPBAF池体的内部铺设有PP多孔板,所述纳米脱氮填料设置在DPBAF池体的内部。
[0005]优选的,所述菌种载体设置在DPBAF池体的内部且位于纳米脱氮填料的底部,所述曝气系统设置在DPBAF池体内壁的底部,所述曝气主管安装在曝气系统的右侧且与其相互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曝气主管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FRP格栅支撑板、PP多孔板、菌种载体和纳米脱氮填料且延伸至DPBAF池体的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曝气主管的表面安装有安装块,用于对所述曝气主管进行固定,所述安装块靠近DPBAF池体的一侧与DPBAF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曝气系统采用盘式曝气,所述曝气盘按5个每平方设置,所述单个曝气盘气量以2.5立方每分钟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DPBAF池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用于废水进入到所述DPBAF池体的底部布水,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PP多孔板、FRP格栅支撑板、纳米脱氮填料和菌种载体且延伸至FRP格栅支撑板的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DPBAF池体右侧的顶部安装有溢流出水管,用于溢出的液体进行排出,所述溢流出水管的左端贯穿DPBAF池体且延伸至其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FRP格栅支撑板、PP多孔板、纳米脱氮填料、菌种载体、曝气系统、曝气主管、进水管和溢流出水管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生物脱氮的效果,由于菌种载体和纳米脱氮填料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并接种高效DPTB复合微生物菌种,可以将大量微生
物吸附在载体表面,起到固定床作用,大大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环境,同时更有利于微生物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提高转化效率,最终形成生物菌团,经驯化培养,DPABR生化池中将形成以水解酸化菌群和产碱杆菌群为主的微生物环境和微生态平衡,废水在DPABR生化池中与生长在载体上的菌种接触,靠硝化细菌实现85%以上的脱氮效率,而且对化工类生化废水适应性较强,可以提高对盐份、毒性物质等抑制性因素的耐受限值至几倍至几百倍,尤其适用于农化和原料药类废水的脱氮难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3]图中:1 DPBAF池体、2连接脱氮机构、21 FRP格栅支撑板、22 PP多孔板、23纳米脱氮填料、24菌种载体、25曝气系统、26曝气主管、27进水管、28溢流出水管、3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包括:DPBAF池体1,DPBAF池体1的底部底座,底座用于支撑DPBAF池体1。
[0016]连接脱氮机构2,所述连接脱氮机构2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所述连接脱氮机构2包括FRP格栅支撑板21、纳米脱氮填料23、菌种载体24、曝气系统25和曝气主管26,所述FRP格栅支撑板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DPBAF池体1的内壁上,所述FRP格栅支撑板21的顶部且位于DPBAF池体1的内部铺设有PP多孔板22,PP多孔板22上均匀分布直径3mm圆孔,圆孔数量以满足该反应池进水流量及流速为宜,所述纳米脱氮填料23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菌种载体24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且位于纳米脱氮填料23的底部,载体1

6目为菌种专用活性炭,所述曝气系统25设置在DPBAF池体1内壁的底部,曝气系统25采用盘式曝气,所述曝气盘按5个每平方设置,所述单个曝气盘气量以2.5立方每分钟设置,所述曝气主管26安装在曝气系统25的右侧且与其相互连通,曝气主管26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FRP格栅支撑板21、PP多孔板22、菌种载体24和纳米脱氮填料23且延伸至DPBAF池体1的外部。
[0017]曝气主管26的表面安装有安装块3,用于对所述曝气主管26进行固定,所述安装块3靠近DPBAF池体1的一侧与DPBAF池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8]DPBAF池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27,用于废水进入到所述DPBAF池体1的底部布水,所述进水管27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PP多孔板22、FRP格栅支撑板21、纳米脱氮填料23和菌种载体24且延伸至FRP格栅支撑板21的外部,DPBAF池体1右侧的顶部安装有溢流出水管28,用于溢出的液体进行排出,所述溢流出水管28的左端贯穿DPBAF池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
[0019]具体的,废水从进水管27进水至池底部布水,同时底部曝气系统25提供菌种所需的溶解氧,废水自下而上经过菌种载体24和纳米脱氮填料23与菌种充分接触降解后通过溢流出水管28进入后续单元,整体呈升流状态。
[0020]按有效池容10%先铺设菌种载体24,然后再按照有效池容30%铺设纳米脱氮填料23,向池内投加DPTB高效复合菌种,投加量为0.2KG/m3池容,运行过程中控制进水碳氮比为10:1,若发现碳源不足则采用复合碳源补充,水力停留时间为0.5至1.5天之间,主体高度不超6.5米。
[0021]通过FRP格栅支撑板21、PP多孔板22、纳米脱氮填料23、菌种载体24、曝气系统25、曝气主管26、进水管27和溢流出水管28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生物脱氮的效果,由于菌种载体24和纳米脱氮填料23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并接种高效DPTB复合微生物菌种,可以将大量微生物吸附在载体表面,起到固定床作用,大大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环境,同时更有利于微生物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提高转化效率,最终形成生物菌团,经驯化培养,DPABR生化池中将形成以水解酸化菌群和产碱杆菌群为主的微生物环境和微生态平衡,废水在DPABR生化池中与生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DPBAF池体(1);连接脱氮机构(2),所述连接脱氮机构(2)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所述连接脱氮机构(2)包括FRP格栅支撑板(21)、纳米脱氮填料(23)、菌种载体(24)、曝气系统(25)和曝气主管(26),所述FRP格栅支撑板(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DPBAF池体(1)的内壁上,所述FRP格栅支撑板(21)的顶部且位于DPBAF池体(1)的内部铺设有PP多孔板(22),所述纳米脱氮填料(23)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载体(24)设置在DPBAF池体(1)的内部且位于纳米脱氮填料(23)的底部,所述曝气系统(25)设置在DPBAF池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曝气主管(26)安装在曝气系统(25)的右侧且与其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PBAF深度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主管(26)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FRP格栅支撑板(21)、PP多孔板(22)、菌种载体(24)和纳米脱氮填料(23)且延伸至D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周余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