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96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装置,电源连接装置由彼此电气连接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构成。插头单元包括插头本体(6)和插头壳体(7、8),插头壳体能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插头壳体在上述两个位置处分别与插头本体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距离的间隙,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插座单元设有插头支承框(3),其尺寸被设计成适于在插头壳体处于断开位置时允许插头支承框(3)插入或脱离该间隙,并且在插头壳体从断开位置移动到导通位置期间,在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之间形成增大的摩擦力并将插头支承框(3)夹紧在该间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连接装置能以智能、安全的方式可靠地实现用于飞行器的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的自动导通和断开。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的自动导通和断开。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的自动导通和断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地面移动电源和飞行器的夹层式电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飞行器停在地面以便诸如维修人员开展地面勤务工作时,通常需要依靠诸如地面电源车等地面移动电源为飞行器通电。
[0003]图1示出了地面移动电源11通过外电源线缆4为飞行器10供电的示意图。可以看到,诸如地面电源车之类的地面移动电源11通常停在靠近飞行器10机头的位置,而飞行器10的外电源面板则通常布置在机头下方或侧面偏下的位置,并且与地面相距预定距离。在此作业条件下,维修人员需要将地面移动电源11的外电源线缆4诸如借助于插头连接到飞行器10的外电源面板,从而实现对飞行器10的供电。
[0004]为了保证电源连接的稳定性,维修人员通常会利用挂钩将外电源线缆4挂在飞行器隔框处或附近。然而,由于各种外界因素(例如维护人员因工作劳累时间过长等),维修人员在完成勤务工作后有时会忘记从挂钩上取下外电源线缆4并且将外电源线缆4从飞行器10的外电源面板上拔下。此时,一旦撤走地面移动电源11时,会将外电源线缆4从飞行器10的外电源面板上猛然扯下,不仅会导致挂钩弯曲、变形,而且会造成外电源面板、外电源插头及周围结构受损,存在维修安全隐患。
[0005]在飞行器10的外电源面板布置在机头下方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了挂钩,外电源线缆4也将在悬空的状态下插入到外电源面板中。此时,由于悬空线缆的重量完全由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承担,这样易于导致连接松动及接触不良,无法保证电源连接的稳定性。
[0006]为此,业内出于解决上述缺点的目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0007]例如,在由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6月28日提交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15299585U中公开了一种地面电源接口装置。该地面电源接口装置用于对飞机地面检修时的供电接口,包括插座、盒体组件、控制端连接器和盒盖,其中,盒体组件的侧壁嵌入有指示灯和纽子开关,盒体组件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插座的根部装配有锁紧装置。这种地面电源接口装置通过为PJ连接器接口端配备锁紧装置,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中对接牢固可靠。但是,这样的锁紧装置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另外,虽然地面电源接口装置配备了指示供电工作状态的指示灯,但由于并不能对接口装置进行自动断电,依然存在撤走地面移动电源时导致外电源面板、外电源插头及周围结构受损的可能性。
[0008]在同样由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10月10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5206969A中公开了一种地面电源电连接器。该地面电源电连接器应用在飞机的供电系统中,包括插头和插座。这种地面电源电连接器为直插式,即:接触体采用冠簧式连接,对接后采用扁嘴搭扣锁紧,可快速分离与插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是,采用冠簧式连接的接触体,对于扁嘴搭扣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一旦加工存在误差,则无法进行协
配,易于发生松脱等不期望的情况。因此,这种地面电源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0009]在由Illinois Tool Works于2002年7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US7,484,689B2中公开了一种航空接地电源单元用的连接系统。该连接系统具有释放机构,例如直拉式耦联器。该释放机构响应于飞行器或地面电源单元的移动而脱开连接,因此相当于一种触发装置,其并没有夹紧功能。因此,这种连接系统实际上无法解决本申请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使用于飞行器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自动导通/断开的智能连接装置,以避免供插头单元插入之用的飞行器外电源周边结构发生意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智能、安全的方式可靠地实现用于飞行器的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的自动导通和断开的电源连接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地面移动电源的外电源缆线连接到飞行器的外电源接口的电源连接装置,电源连接装置由彼此电气连接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构成,其中,插头单元附连到外电源缆线的插入端,并且包括插头本体和将插头本体至少部分地包围在其中的插头壳体,插头壳体能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插头壳体处于导通位置时,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形成具有第一距离的间隙,在插头壳体处于断开位置时,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形成具有第二距离的间隙,其中,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并且插座单元设有形成在外电源接口上的插头支承框,插头支承框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在插头壳体处于断开位置时允许插头支承框插入或脱离该间隙,并且在插头壳体从断开位置移动到导通位置期间,在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之间形成增大的摩擦力并将插头支承框夹紧在该间隙中。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术语“连接”和“附连”既包括将两个部件直接结合在一起,又包括将这两个部分经由附加配件间隔结合在一起。
[0014]术语“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指的是插头壳体所处的位置。当插头壳体移动到导通位置及附近时,电源连接装置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实现电气导通,地面移动电源所提供的电力被供给到飞行器的外电源接口;当插头壳体处于断开位置时,电源连接装置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处于电气断开的状态,地面移动电源所提供的电力不再被供给到飞行器的外电源接口。
[0015]术语“增大的摩擦力”表明在插头壳体处于导通位置时,插头支承框在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中处于过盈配合的状态。此时,插头支承框被夹紧在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中,因而生成比之前更大的摩擦力,从而确保插头支承框不会从插头壳体和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中脱开。
[0016]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头壳体从断开位置移动到导通位置期间,已经插入到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中的插头支承框由于间隙的逐渐变小而生成更大的摩擦力。当插头壳体处于导通位置时,前述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因此无需再通过外置挂钩将外电源线缆挂在飞行器隔框上,因此也避免了外电源线缆被无意地从飞行器的外电源面板上猛然扯下,或者缠绕在挂钩上导致挂钩弯曲、变形等安全隐患。
[0017]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插头壳体可以至少由第一插头壳体半部和第二插头壳体半部构成,第一插头壳体半部和第二插头壳体半部各自包围插头本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头单
元还配备有驱动第一插头壳体半部和第二插头壳体半部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
[0018]术语“插头壳体半部”表明插头壳体并非是整体制成的,而是由至少两个、甚至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插头子壳体拼接构成。而且,所构成的插头壳体并非必须将插头本体完全包围在内,只需要插头支承框的至少一部分能插入到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0019]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计各个插头子壳体的形状,例如全包围、半包围插头本体或者仅包围插头本体四个面中的三个等等,从而调节插头支承框插入到插头壳体与插头本体之间的间隙中的程度,以便进一步调整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装置,用于将地面移动电源(11)的外电源缆线(4)连接到飞行器(10)的外电源接口(1),所述电源连接装置由彼此电气连接的插头单元和插座单元构成,其中,所述插头单元附连到所述外电源缆线(4)的插入端,并且包括插头本体(6)和将所述插头本体(6)至少部分地包围在其中的插头壳体(7、8),所述插头壳体(7、8)能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插头壳体(7、8)处于所述导通位置时,所述插头壳体(7、8)与所述插头本体(6)之间形成具有第一距离的间隙,在所述插头壳体(7、8)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插头壳体(7、8)与所述插头本体(6)之间形成具有第二距离的间隙,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并且所述插座单元设有形成在所述外电源接口(1)上的插头支承框(3),所述插头支承框(3)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在所述插头壳体(7、8)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允许所述插头支承框(3)插入或脱离该间隙,并且在所述插头壳体(7、8)从所述断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导通位置期间,在所述插头单元和所述插座单元之间形成增大的摩擦力并将所述插头支承框(3)夹紧在该间隙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7、8)至少由第一插头壳体半部(7)和第二插头壳体半部(8)构成,所述第一插头壳体半部(7)和所述第二插头壳体半部(8)各自包围所述插头本体(6)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插头单元还配备有驱动所述第一插头壳体半部(7)和所述第二插头壳体半部(8)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单元由插头前段(2)和插头后段(5)构成,所述插头壳体(7、8)和所述插头本体(6)构成所述插头前段(2),所述驱动装置配备在所述插头后段(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波刘子杭朱海燕郑蓝任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