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466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及工艺,预碳化系统包括原料可调供给系统、回转窑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排烟系统,原料供给系统连接回转窑系统,燃烧系统用于供给回转窑系统热量,使回转窑实现人造石墨预碳化原料在绝氧情况下裂解,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入口连接回转窑的焦油气出口,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烟气出口连接排烟系统,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焦油气出口连接燃烧系统;回转窑系统产品出口连接冷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实现连续与碳化,节省工序及占地面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直接利用原料绝热裂解产生的焦油气作为燃料,在做到全程无污染的同时节约能源,增加产成品,提高质量品级。提高质量品级。提高质量品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负极材料的
,尤其涉及一种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是将热力学不稳定的炭原子向石墨晶体结构有序转化的过程,是人造石墨负极制备的核心工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造石墨产品品质和质量稳定性。近年来,受益于汽车电动化爆发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需求成为推动石墨化发展的主要推手。在负极材料中,石墨化成本是占比最高的部分,约占负极材料成本的50%。通过预碳化处理排除挥发分来提高原料焦的石墨化装填率可以有效地降低石墨化成本。
[0003]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在石墨化之前预碳化处理原料焦来达到提高石墨化装填率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使用卧式釜、滚筒炉、立式釜、回转窑等设备对原料焦进行包覆或造粒,然后使用燃气隧道窑连续预碳化处理原料焦;另一种是先使用卧式釜、滚筒炉、立式釜、回转窑等设备对原料焦进行包覆或造粒,然后使用环形焙烧炉半连续式预碳化处理原料焦。两种工艺方法都有生产效率较低、设备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不高、环境污染严重,投资及配套成本高等缺点。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可调供给系统、回转窑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排烟系统,所述原料供给系统连接所述回转窑系统,所述燃烧系统用于供给所述回转窑系统热量,使所述回转窑系统实现人造石墨预碳化原料在绝氧情况下裂解,所述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焦油气入口连接所述回转窑系统的焦油气出口,所述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烟气出口连接所述排烟系统,所述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的焦油气出口连接所述燃烧系统;所述焦油气回收利用系统回收处理所述回转窑系统中原料裂解产生的焦油气,处理后的焦油气返回至所述燃烧系统燃烧,处理过程产生的烟气经环保处理后由排烟系统排出;所述回转窑系统产品出口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原料经裂解后进入所述冷却系统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系统包括窑头罩、筒体和窑尾罩,所述窑头罩和窑尾罩与所述筒体均通过绝氧密封装置连接,以使所述回转窑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筒体处于绝氧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氧密封装置包括窑体密封端面、密封氮气、双层密封条、法兰、自锁紧固螺栓和顶推装置,所述窑体密封端面沿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窑体密封端面通过法兰与所述窑头罩/窑尾罩连接,所述双层密封条嵌于所述法兰中,所述自锁紧固螺栓中的弹簧压力将所述双层密封条压紧在所述窑体密封端面上,所述窑头罩/窑尾罩的尾端设置顶推装置以将所述窑头罩/窑尾罩压紧所述窑体密封端面,所述双层密封条所处位置的缝隙内通入密封氮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装置为气缸/油缸,所述气缸/油缸的输出端固连于所述窑头罩/窑尾罩的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石墨预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新伟李静菀肖惠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洁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