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57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通过在炉体的炉壁圆周上设置液渣排放口结构,在炉壁上开设通孔并封堵安装砖体,排铅液时在砖体上钻出小孔以使铅液从小孔排出,排铅渣时将砖体整体打掉并露出通孔以使铅渣从通孔中排出,结构简单,生产操作便捷,且小孔结构使得铅液排出而铅渣不得排出,实现液渣同口前后分流排放,结构简单,液渣分离效果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放铅液的放铅口和排放铅渣的出渣口分开单独设置,排放铅液时易混杂有铅渣,影响铅液纯度等技术问题。响铅液纯度等技术问题。响铅液纯度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


[0001]本技术涉及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铅冶炼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转炉熔炼工艺因具有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0003]中国专利CN200920298401.4公开了采用底吹熔池熔炼处理除铜渣产出粗铅与铅冰铜的装置,包括底吹熔炼炉,底吹熔炼炉为卧式圆筒形转炉,炉体一端设有粗铅虹吸放铅口,虹吸放铅口下方配有底铅口,炉体另一端设有倾斜的冰铜放出口,冰铜放出口内低外高,冰铜放出后通过溜槽铸锭或水淬,冰铜放出口的侧边或筒体圆周上配有炉渣放出口,氧枪口配在炉子底部,炉体一端配有燃烧器,与燃烧器相对端的筒体上部设有排烟口,筒体上部还设置有加料口,过程自动控制。
[0004]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技术方案,排放铅液的放铅口和排放铅渣的出渣口分开单独设置,排放铅液时易混杂有铅渣,影响铅液纯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通过在炉体的炉壁圆周上设置液渣排放口结构,在炉壁上开设通孔并封堵安装砖体,排铅液时在砖体上钻出小孔以使铅液从小孔排出,排铅渣时将砖体整体打掉并露出通孔以使铅渣从通孔中排出,结构简单,生产操作便捷,且小孔结构使得铅液排出而铅渣不得排出,实现液渣同口前后分流排放,结构简单,液渣分离效果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放铅液的放铅口和排放铅渣的出渣口分开单独设置,排放铅液时易混杂有铅渣,影响铅液纯度等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壁;还包括:液渣排放口结构,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炉壁的圆周上,铅液和铅渣先后经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排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转炉采用卧式圆筒形转炉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炉壁的圆周上;以及砖体,所述砖体封堵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排铅液时,在所述砖体上钻出贯穿至所述炉体的炉膛内的小孔,铅液从所述小孔中排出;排铅渣时,将砖体整体打掉并露出通孔,铅渣从所述通孔中排出。
[0010]作为优选,所述小孔的孔径为30

50mm,所述通孔的孔径为80

100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砖体包括:内砖以及外砖,所述内砖与外砖由内至外排布设置,所述内砖靠近所述炉体的炉膛设置,所述外砖靠近所述炉体的外壁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砖设置为直形砖,所述外砖设置为T形砖。
[0013]作为优选,所述炉壁包括:砌筑于内层的镁铬砖层以及砌筑于外层的高铝砖层,所述内砖安装于所述镁铬砖层上形成的所述通孔内,所述外砖安装于所述高铝砖层上形成的所述通孔内。
[0014]作为优选,所述炉壁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高铝砖层外的反射绝热板。
[0015]作为优选,所述镁铬砖层中各镁铬砖之间的间隙与所述高铝砖层中各高铝砖之间的间隙错位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炉体还包括:端墙,所述端墙封堵设置于所述炉壁的左右两端;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左端的所述端墙上;以及出烟口,所述出烟口开设于右端的所述端墙上。
[0017]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设置为采用浇注料砌筑的圆形孔结构,所述浇注料采用窑口铬刚玉浇注料Al2O3+Cr2O3≥95%,SiO2≤0.5%,密度3.0g/cm3,最高温1800℃。
[0018]作为优选,所述端墙采用浇注料砌筑而成,所述浇注料采用刚玉高强防渗浇筑料Al2O3+Cr2O3≥95%,SiO2≤0.5%,密度3.0g/cm3,最高温1800℃,所述端墙的端部开设有T形挂角,所述炉壁端部的镁铬砖支撑挂设于所述T形挂角上。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本技术通过在炉体的炉膛圆周上设置液渣排放口结构,在炉壁上开设通孔并封堵安装砖体,排铅液时在砖体上钻出小孔并将小孔转至炉体底部,以使铅液从底部小孔排出,排铅渣时将砖体整体打掉并露出通孔并将通孔转至炉体底部,以使铅渣从通孔中排出,结构简单,生产操作便捷,且底部小孔排液方式使得铅液排出时铅渣不得排出,铅液纯度高,实现液渣同口前后分流排放,结构简单,液渣分离效果好;
[0021](2)本技术通过将炉壁设置为由砌筑于内层的镁铬砖层和砌筑于外层的高铝砖层组成的结构,且镁铬砖层中各镁铬砖之间的间隙与高铝砖层中各高铝砖之间的间隙错位设置,使得铅液从镁铬砖之间的间隙渗至镁铬砖层与高铝砖层之间后得以冷凝,不会继续渗出,控制炉壁温度,起到隔热作用,提高炉衬使用寿命;
[0022](3)本技术通过将进料口采用浇注料砌筑成型,在维修时可小块修补,降低维修成本;通过将左右端墙采用浇注料砌筑成型,并在端部设置T形挂角,从而能够对炉壁砖进行很好的支撑,防炉壁砖掉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向剖视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液渣排放口结构处于排铅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液渣排放口结构处于排铅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向剖视图;
[0028]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0029]图7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所示,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炉壁11;还包括:液渣排放口结构2,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2设置于所述炉壁11的圆周上,铅液和铅渣先后经所述液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渣排放口结构,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设置于所述炉壁的圆周上,铅液和铅渣先后经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采用卧式圆筒形转炉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渣排放口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炉壁的圆周上;以及砖体,所述砖体封堵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排铅液时,在所述砖体上钻出贯穿至所述炉体的炉膛内的小孔,铅液从所述小孔中排出;排铅渣时,将砖体整体打掉并露出通孔,铅渣从所述通孔中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的孔径为10

30mm,所述通孔的孔径为70

9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铅熔炼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包括:内砖以及外砖,所述内砖与外砖由内至外排布设置,所述内砖靠近所述炉体的炉膛设置,所述外砖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强郑治军周锋曹峰王耀佘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