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32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包括由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且沿导向轨道移动的载车板,所述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为L形,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导向轮,所述载车板上具有所述导向轮的一侧安装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轮轴具有中心孔,所述载车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中心孔相适配,所述导向轨道上位于泊车位置和转角位置均设有与所述定位轴相适配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该纵移转向装置的立体车库,解决了目前载车板纵移转向转弯半径大、转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广泛应用于立体车库中。广泛应用于立体车库中。广泛应用于立体车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及立体车库


[0001]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及使用该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在升降横移立体停车设备中,因为下层车位需要横移留出升降空间,所以在下层车位中需要一直空出一个车位,以便载车板横移,因此下层就浪费了一个车位空间,无法停车。
[0003]现有技术虽然有在下层车位布置载车板纵移转向机构,通常使用滚轮行走装置承托载车板纵移,然后转弯,避开横移载车板,但是使用效果并不好,缺点主要体现在:(1)转弯半径大,占用空间大;(2)转弯稳定性差;基于以上缺陷,导致该结构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0004]因此,在立体车库
中,对于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立体车库
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以解决目前载车板纵移转向转弯半径大、转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包括由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且沿导向轨道移动的载车板,所述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为L形,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导向轮,所述载车板上具有所述导向轮的一侧安装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轮轴具有中心孔,所述载车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中心孔相适配,所述导向轨道上位于泊车位置和转角位置均设有与所述定位轴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导向轮,所述载车板上远离所述定位轮的一端设有由转向电机驱动的转向轮。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载车板上的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定位轴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条形齿。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轴伸向所述定位孔的一端设有锥形导向部。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轨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纵向导轨和转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为直线状延伸,所述转向导轨为L状延伸,且所述纵向导轨和转向导轨的截面形状均为U形。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轮和定位轮均约束安装于所述纵向导轨内。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轮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导向轮的安装位置的下方。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向导轨远离所述载车板一侧的高度高于所述转向导轨靠近所述载车板一侧的高度,所述定位轮约束安装于所述转向导轨内,所述转向导轨靠近所述载车板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轮下表面的高度。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实施例载车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的定位轴,当载车板位于泊车位置时,定位轴插于导向轨道位于泊车位置的定位孔中,减小载车板的晃动,提高了载车板泊车状态的稳固性;当载车板转向时,定位轴插于导向轨道转角位置的定位孔中,此时,载车板以定位轴为回转中心,沿接近直角的L形导向轨道转动,不仅增加了转弯过程中载车板的稳固性,而且还减小了转弯半径,进而减小了使用空间。
[0016](2)由于转向导轨靠近载车板一侧的高度低于导向轮下表面的高度,便于导向轮脱离或者进入转向导轨的轨迹,从而减小转弯半径,同时,由于定位轮位于转向导轨内,且转向时定位轴插入到定位孔中,提高了转向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位于泊车位置的状态图;
[0021]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向导轨内定位轮与导向轮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位于转角位置的状态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转向完成的状态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车板离开车辆进出通道的状态图;
[0026]图中:1、载车板,2、导向轨道,201、纵向导轨,202、转向导轨,203、远车翼板,204、近车翼板,3、定位孔,4、行走轮,5、导向轮,6、定位轮,7、行走电机,8、定位电机,9、齿轮,10、定位轴,11、转向电机,12、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包括由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且沿导向轨道2移动的载车板1,导向轨道2位于载车板1的一侧,第一动力机构通常为行走电机7,行走电机7带动载车板1上的行走轮4转动,使得载车板1产生平移,导向轨道2的延伸方向为L形,载车板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导向轮5,载车板1上具有导向轮5的一侧安装有定位轮6,通常导向轮5和定位轮6位于载车板1上远离车辆驶入的一端,导向轮5和定位轮6均沿导向轨道2的轨迹运行,如图3所示,定位轮6的轮轴具有中心孔,载车板1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的定位轴10,定位轴10与中心孔相适配,中心孔为通孔,定位轴10能够贯穿中心孔,且中心孔起到定位轴10的导向作用,导向轨道2上位于泊车位置和转角位置均设有与定位轴10相适配的定位孔3,载车板1上远离定位轮6的一端设有由转向电机11驱动的转向轮12,通常,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包括由第一动力机构驱动且沿导向轨道移动的载车板,所述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为L形,所述载车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导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上具有所述导向轮的一侧安装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轮轴具有中心孔,所述载车板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中心孔相适配,所述导向轨道上位于泊车位置和转角位置均设有与所述定位轴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导向轮,所述载车板上远离所述定位轮的一端设有由转向电机驱动的转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载车板上的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定位轴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条形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车板纵移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伸向所述定位孔的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顺孟德震刘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