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将止锁元件形状锁合地锁止在止锁位置中的锁止区段的用于车辆座椅的止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28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57
所建议的解决方案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F)的止锁装置(V)。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止锁装置(V)的解锁元件(4)处设有至少一个锁止区段(41),在止锁装置(V)的止锁元件(1A、1B)处于止锁位置时,该锁止区段形状锁合地嵌接到止锁元件(1A、1B)的形状锁合区域(110A、110B)中并且防止了止锁元件(1A、1B)移位到其解锁位置中。置中。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将止锁元件形状锁合地锁止在止锁位置中的锁止区段的用于车辆座椅的止锁装置


[0001]所建议的解决方案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止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于锁定座椅部件或者用于将车辆座椅锁定在座椅纵向位置中的止锁装置例如由EP 0 947 380 A1众所周知。在这种止锁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例如形式为止锁销的能沿着止锁方向调整到止锁位置中的止锁元件。止锁元件具有导入区段,导入区段在止锁位置中嵌接到至少一个卡锁开口中,以便例如将车辆座椅锁定在座椅纵向位置中。例如为了预定不同的座椅纵向位置而在用于座椅纵向调整的轨道元件处设置多个前后相继布置的卡锁开口。为了使止锁元件又与至少一个卡锁开口脱开嵌接,解锁元件是止锁装置的一部分,解锁元件在朝着打开方向调整时将止锁元件反向于其止锁方向地、这就是说沿着解锁方向调整到解锁位置中。
[0003]尤其当在止锁装置处设有多个能单独调整的止锁元件时,那么止锁元件在运行中出现的动态负荷下可能会有实际上不期望的移位运动。移位运动在碰撞事故中又可能是不利的并且必要时负面地影响止锁元件关于至少一个卡锁开口的期望的取向。在实践中,止锁装置的特征往往也是操作舒适性不够和特别是触感令人不舒服,因为要为假定的安全的止锁设置较长的行程来平衡存在的公差。此外,经常可以观察到,当必须(随同)解锁多个部分没有处于嵌接的止锁元件时,为了解除止锁而有待由用户手动或电动地施加的操作力在高度和变化走向方面是不利的。因此典型地设有较为复杂的机构,以便一方面实现解锁并且另一方面有效地将止锁装置的至少一个止锁元件锁止在其止锁位置中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这个背景下,所建议的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任务,即,提供一种改进的止锁装置。
[0005]该任务用一种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3的止锁装置解决。
[0006]按照第一个方面,建议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止锁装置,在该止锁装置中,在止锁装置的解锁元件处设有至少一个锁止区段,该锁止区段在止锁元件处于止锁位置时形状锁合地嵌接到止锁元件的形状锁合区域中并且阻止止锁元件移位到解锁位置中。
[0007]在这方面,所建议的解决方案以这样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即,在为解锁所设的解锁元件处整合有附加的锁止功能,处在其止锁位置中的止锁元件通过所述附加的锁止功能经由至少一种形状锁合被锁止以防移位到其解锁位置中。
[0008]通过形状锁合地嵌接到止锁元件的形状锁合区域中的锁止区段,原则上可以限制止锁元件反向于止锁方向的能移位性。这尤其包括,在解锁元件的锁止区段形状锁合地嵌接到形状锁合区域中时,至少一个止锁元件不能或者最多只能轻微地从其止锁位置移位出来。但在一种备选的实施变型方案中,锁止区段也能留有间隙地嵌接到处在止锁位置的止
锁元件的形状锁合区域中。由此可以方便对解锁元件的调整,以便使锁止区段与形状锁合区域嵌接并且在止锁装置解锁时又从该形状锁合区域移位出来。尤其通过锁止区段留有间隙地嵌接到形状锁合区域中而减小了卡住的风险。
[0009]形状锁合区域原则上可以例如由止锁元件处的形状锁合开口、形状锁合接片或形状锁合留空部形成。
[0010]在锁止区段留有间隙地嵌接到形状锁合区域中时,可以允许止锁元件的限定程度的能移位性,但要限制在如下程度,即止锁元件的最大允许的移位不会解除止锁。因此可以将例如形状锁合开口中的两个对置的止挡面的间距预定为限定的程度,锁止区段能在所述止挡面之间移位。因此在动态地作用到止锁装置上的负荷下,止锁元件可以相对锁止区段移位和/或锁止区段可以相对止锁元件移位。但通过锁止区段嵌接到形状锁合开口中保持限制止锁元件的能移位性,因而通过这种移位不会完全解除止锁。因此确保了止锁元件不能完全脱开嵌接或至少不会与多个卡锁孔中的所有卡锁孔脱开嵌接,止锁元件在其止锁位置中嵌接到所述卡锁孔中,例如以便将车辆座椅锁止在所占据的座椅纵向位置中。因此单独的止锁元件也可以经由其导入区段穿过多个卡锁孔,以便提供(更)能耐负荷的止锁。
[0011]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止锁元件处在其止锁位置中时(和因此在止锁装置已止锁时),通过沿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能使锁止区段从形状锁合区域移位出来并且能使止锁元件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因此,随着沿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锁止区段从形状锁合区域移位出来并且紧接着,这就是说,伴随沿打开方向进一步调整解锁元件,止锁元件被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解锁元件因此被配置和布置成用于在朝其打开方向调整时使锁止区段从形状锁合区域移位出来并且紧接着伴随沿打开方向进一步调整解锁元件,使止锁元件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因此通过解锁元件的调整运动可以可靠地解除通过锁止区段的额外的锁止并且也将止锁元件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
[0012]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解锁元件备选或附加地具有相对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倾斜的作用面,通过该作用面与止锁元件的接触并且在朝着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时,经由该作用面能使止锁元件反向于止锁方向调整。当沿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时,作用面因此例如贴靠在止锁元件上(例如止锁元件的调整区段上)并且反向于止锁装置地调整止锁元件。止锁元件的调整区段(解锁元件通过作用面作用到该调整区段上)为此可以例如构成了控制棱边和/或同样倾斜延伸的对接面,当沿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时,作用面在该对接面处沿着该对接面移动。原则上可以通过解锁元件的倾斜延伸的作用面实现止锁装置的更为紧凑的构造形式,因为由此使得解锁元件的调整方向不同于止锁元件的调整方向。
[0013]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止锁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被弹性地预紧到其止锁位置中,因而当止锁元件与卡锁开口对置并且没有从外部妨碍止锁元件嵌接到这些卡锁开口中时,止锁装置自动止锁。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可以通过止锁元件与解锁元件(例如在前述倾斜延伸的作用面处)的接触同时也预紧解锁元件,更确且地说朝着与其打开方向相反延伸的关闭方向预紧解锁元件。因此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一方面将止锁元件弹性地预紧到其止锁位置中并且另一方面朝解锁元件的关闭方向弹性地预紧解锁元件。这样,解锁元件在弹簧元件的作用下被预紧到锁止位置中,在锁止位置中,锁止区段嵌接到止锁元件的形状锁合区域中。通过解锁元件的倾斜延伸的作用面,一方面例如可
以将由弹簧元件施加的复位力通过止锁元件的调整区段力传递给解锁元件,以便朝着关闭方向调整解锁元件,并且另一方面将从外部施加到解锁元件上的调整力力传递给止锁元件,以便将止锁元件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
[0014]在一种实施例中,解锁元件是能朝着打开方向挤压的。解锁元件因此能用压力加载,以便解除通过止锁装置的止锁。换句话说,解锁元件于是例如被配置成经手动或电动控制地朝着打开方向挤压,以便解除通过至少一个止锁元件的止锁。因此通过挤压解锁元件可以有针对性解除锁止,例如对抗由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施加的复位力的作用。通过施加压力可以朝着打开方向调整解锁元件,尤其可以改进用户的操作舒适度。此外,由此可以在必要时实现一种比为了解除止锁必须朝着打开方向拉动的解锁元件更低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车辆座椅(F)的止锁装置,所述止锁装置至少具有:

能沿着止锁方向(VR)调整到止锁位置中的止锁元件(1A、1B),所述止锁元件具有导入区段(10A、10B),所述导入区段在所述止锁位置中嵌接到至少一个卡锁开口(R1A、R1B、R2A、R2B)中,和

能朝着打开方向(OR)调整的解锁元件(4),其中,通过所述解锁元件(4)朝其打开方向(OR)的调整能将所述止锁元件(1A、1B)反向于所述止锁方向(VR)地调整到解锁位置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中,为了允许调整,所述止锁元件(1A、1B)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开口(R1A、R1B、R2A、R2B)脱开嵌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元件(4)处设有至少一个锁止区段(41),在所述止锁元件(1A、1B)处于止锁位置时,所述锁止区段形状锁合地嵌接到所述止锁元件(1A、1B)的形状锁合区域(110A、110B)中并且阻止所述止锁元件(1A、1B)移位到所述解锁位置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形状锁合地嵌接到所述止锁元件(1A、1B)的形状锁合区域(110A、110B)中的锁止区段(41),限制了所述止锁元件(1A、1B)反向于所述止锁方向(VR)的能移位性。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区段(41)在所述止锁元件(1A、1B)处于止锁位置时留有间隙地嵌接到所述形状锁合区域(110A、110B)中。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锁元件(1A、1B)处于其止锁位置中时,通过朝着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OR)调整所述解锁元件(4),能使所述锁止区段(41)从所述形状锁合区域(110A、110B)移位出来并且能使所述止锁元件(1A、1B)调整到其解锁位置中。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元件(4)具有相对所述解锁元件(4)的打开方向(OR)倾斜的作用面(401),通过所述作用面(401)与所述止锁元件(1A、1B)的接触并且在朝着所述打开方向(OR)调整所述解锁元件(4)时,经由所述作用面,能反向于所述止锁方向(VR)地调整所述止锁元件(1A、1B)。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元件(1A、1B)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A、3B)弹性地预紧到所述止锁元件的止锁位置中,并且通过所述止锁元件(1A、1B)与所述解锁元件(4)的接触,使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A、3B)朝着反向于所述解锁元件的打开方向(OR)的关闭方向(CR)预紧所述解锁元件(4)。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元件(4)是能朝着所述打开方向(OR)挤压的。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元件(1A、1B)的止锁方向(VR)垂直于所述解锁元件(4)的打开方向(OR)。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装置(V)包括至少两个止锁元件(1A、1B),所述至少两个止锁元件分别在止锁位置中共同地嵌接到至少一个卡锁开口(R1A、R1B)中或者分别嵌接到至少一个卡锁开口(R1A、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亨
申请(专利权)人:博泽科堡汽车零件欧洲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