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09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补料罐,包括通过补料结构连接发酵罐的补料罐主体,补料罐主体对应设置有空气过滤消毒结构、以及实消结构;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空气入口部和净化蒸汽入口部;实消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蒸汽入口部和自来水入口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料罐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培养技术,特别涉及培养设备,具体的,是一种补料罐。

技术介绍

[0002]食品、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食用菌、微生态制剂、疫苗培养领域中,需要对应进行补料,现阶段采用通过设置补料槽方式,利用人工进行所需添加物料的前期准备,后进行对应补料,现阶段的补料槽方式,通过人工进行物料补料前的处理,自动化程度低,影响物料处理效率,同时人工做业具有较大主观能动性,对不错物料的品质影响大,补充物料的品质波动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补料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料罐。
[0005]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补料罐,包括通过补料结构连接发酵罐的补料罐主体,补料罐主体对应设置有空气过滤消毒结构、以及实消结构;
[0007]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空气入口部和净化蒸汽入口部;
[0008]实消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蒸汽入口部和自来水入口部。
[0009]进一步的,空气过滤消毒结构还包括与空气入口部和净化蒸汽入口部配合使用的压力传感器结构。
[0010]进一步的,压力传感器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与压力传感器配合使用的压力表。
[0011]进一步的,补料罐主体对应设置有压力调节结构。
[0012]进一步的,补料结构包括通过管道分别连通补料罐主体和发酵罐的补料部。
[0013]进一步的,补料部对应设置有净化蒸汽补充部。
>[0014]进一步的,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对应设置有排污部A。
[0015]进一步的,蒸汽入口部和自来水入口部分别对应设置有排污部B和排污部C。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自动化的物料补料前处理,保证物料处理的品质统一,进而保证物料培养品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
[0019]参照图1,本实施例展示一种补料罐,包括通过补料结构连接发酵罐的补料罐主体
100,补料罐主体100对应设置有空气过滤消毒结构、以及实消结构;
[0020]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100通过管道连通的空气入口部1和净化蒸汽入口部2;
[0021]实消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100通过管道连通的蒸汽入口部3和自来水入口部4。
[0022]空气过滤消毒结构还包括与空气入口部1和净化蒸汽入口部2配合使用的压力传感器结构5。
[0023]压力传感器结构5包括压力传感器51和与压力传感器51配合使用的压力表。
[0024]补料罐主体100对应设置有压力调节结构8。
[0025]补料结构包括通过管道分别连通补料罐主体和发酵罐的补料部6,且补料部6对应设置有净化蒸汽补充部7。
[0026]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对应设置有排污部A11。
[0027]蒸汽入口部3和自来水入口部4分别对应设置有排污部B31和排污部C41。
[0028]本实施例的连通管道上对应设置有不同作用阀门,具体参照如下做业流程:
[0029](一)空气过滤器消毒
[0030]1.空气过滤器消毒:
[0031]关闭阀门A51,打开阀门S51、A52,待排出蒸汽管路凝结水后,A52转为微开。稍开阀门A53,慢慢打开A54,使其只有少量蒸汽通过。调节阀门S51,使空气过滤器上方压力表显示压力控制在0.11~0.12MPa之间。过滤器消毒时间30~50min。到时间后依次关闭阀门A54、A53、A52、S51。
[0032]注意:消毒时,流经空气过滤器的蒸汽压力不得过高,蒸汽流量也不能太大,否则会损坏空气过滤器滤芯,使其失去过滤能力。要控制好阀门A54的开度,使之有少量的蒸汽流出即可。
[0033]2.吹干空气过滤器:
[0034]打开阀门A51、A52,待排出凝结水后,A52转为微开。稍开阀门A53,微开A54使其只有少量空气流出,吹干空气过滤器,计时15~20min。结束后依次关闭阀门A54、A53、A52,空气管路内保持正压。
[0035]注意:吹干空气过滤器时,A53、A54应慢慢打开,使空气流量逐渐上升。防止损坏空气过滤器滤芯。
[0036](二)实消
[0037]1.关闭P51,将原料母液加入罐内。根据工艺需要补水。密封各开口。注意:灭菌过程中,蒸汽将会带入一定量的凝结水,使灭菌后体积升高。料液加入罐内后应补水至工艺要求总量的75~85%左右,其余15~25%为蒸汽冷凝水。最初几次灭菌时应适当减少补水量,待明确实消过程增加的冷凝水量后再调整投料体积。
[0038]2.升温:关闭W51、W53,打开阀门W52、S52,将夹套内残水排空,并对料液进行预热。此时可打开搅拌,促进热传递。当温度达到80℃以上时,停止搅拌。关闭阀门P53,打开阀门S53、P52,待排出凝结水后P52转为微开。稍开P51,向罐内通蒸汽加速升温。微开A54。注意:升温的时间应控制在40分钟,如果升温时间太短,罐顶温度有可能达不到灭菌温度,造成灭菌不彻底。
[0039]3.罐温到达灭菌温度后,适当关小P51的开度。控制阀门S52、W52、A55,使罐压保持
在0.11~0.12MPa之间,请勿超压。实消时间30~40min。
[0040]4.计时结束后,关闭阀门S52,关闭P51、P52、S53。关闭A54,开始自然降温减压。降温过程须适时打开A53,向罐内通空气,保证罐压在0.03MPa~0.05MPa之间。自然冷却10min左右后,可向夹套通循环水加速冷却,操作如下:关闭W52,打开W51、W53。同时可打开搅拌,加快冷却速度。注意:在降温过程中必须注意罐顶压力表Y51的示数,适当开启空气进罐阀门A53,使罐压保持在0.03~0.05MPa之间,不得过低,否则极易吸入外界空气造成污染。
[0041]5.冷却至合适温度后关闭W51,调节A53和A55的开度,使A55只有少量空气排出,并保持罐压在0.08MPa左右,对补料罐保压。
[0042](三)补料准备
[0043]1.补料管路灭菌:打开S53,微开P52,打开P53,使软管末端有少量蒸汽流出,开始补料管灭菌。计时30min。
[0044]2.计时结束后关闭P52、S53,注意插针端无菌保护。将软管末端连接至发酵罐,将插针从备用口接入发酵罐(注意无菌操作)。
[0045]3.调节A53、A55使补料罐压力与发酵罐压力基本相同,打开P51,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蠕动泵补料参数。
[00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自动化的物料补料前处理,保证物料处理的品质统一,进而保证物料培养品质的稳定性。
[00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料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补料结构连接发酵罐的补料罐主体,补料罐主体对应设置有空气过滤消毒结构、以及实消结构;空气过滤消毒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空气入口部和净化蒸汽入口部;实消结构包括与补料罐主体通过管道连通的蒸汽入口部和自来水入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料罐,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消毒结构还包括与空气入口部和净化蒸汽入口部配合使用的压力传感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料罐,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与压力传感器配合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卫锋张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晨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