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钩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7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它由钩环部(1)和套筒(2)组成,所述钩环部(1)由钩环(1-2)和螺杆(1-1)相互连接成“J”形,螺杆(1-1)外部加工有可与套筒(2)内加工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创伤骨科中为治疗踝部骨折及韧带损伤所使用的一种医疗用内固定器材。
技术介绍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时,常遗留伤处疼痛、关节不稳,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影响踝关节功能。用于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经典的西医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用器材常选择普通皮质骨镙钉,它是通过穿透腓骨和胫骨至少三层皮质骨来达到固定目的的,其优点是使用简便易行,是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缺点是限制了踝穴宽度的变化和腓骨的生理性旋转,不符合踝关节的生物特性。其他治疗固定器材的选择,包括德国Link公司制造的下胫腓联合钩、下胫腓螺栓、“∏”形钉及聚酯双股线等。这些方法在治疗中还存在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1)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指征;(2)内固定物的选择;(3)术后处理等。上述内固定器材分别存在限制踝穴宽度、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韧带断裂和弹性不易调节、副损伤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内固定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符合骨和关节生物学弹性固定原则,利于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运动及韧带的早期愈合下胫腓联合钩栓。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的。其特征在于它由钩环部和套筒组成,所述钩环部由钩环和螺杆相互连接成“J”形,螺杆外部加工有可与套筒内加工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其中钩环为半圆形,其截面为劣弧和向内凹的弧线封闭而成;套筒尾端为半圆形或梯锥形凸头,其内加工有可使内六角扳手套入之内六角孔。本技术利用钩环部上螺杆与套筒内螺纹旋合后的拉力而起到固定下胫腓联合的作用,其“J”形开口的钩环在承受一定压力后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允许腓骨在一定范围内外移和旋转。因此,既有坚强固定优点,又符合骨与关节生物学弹性固定原则,利于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运动及韧带的早期愈合,避免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利于韧带修复。本技术操作简单、置入方便、组织剥离少,不需另做切口,手术创伤小,特别适合小腿软组织缺损者,手术后允许早期活动和负重,可使骨折及韧带在功能锻炼中愈合,关节功能在骨折愈合中恢复。它克服了目前常用的下胫腓固定器材存在的缺点,是一种更实用、更科学、更优良的下胫腓联合内固定器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钩环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钩环部1和套筒2组成,所述钩环部1由钩环1-2和螺杆1-1相互连接成“J”形,用于钩住下腓骨5,使其与下胫骨4联合在一起。其中螺杆1-1段长为18~22mm,直径为2.5~3.5mm,其外部加工有外螺纹,套筒2长为25~35mm,直径为5.5~6.5mm,其杆部2-1内加工有内螺纹,可与螺杆1-1上外螺纹旋合,尾端制成半圆形或梯锥形凸头2-2,其内加工有可使内六角扳手套入之内六角孔2-3,将内六角扳手套于内六角孔2-3内旋转,可将套筒2旋合于钩环部1上。如图2所示,钩环1-2为直径20mm的半圆弧形,其截面为劣弧和向内凹的弧线封闭组成的面,具有一定的弹性。本技术由医用不锈钢317L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人体生物相容性,当负重30kg时,能依靠钩环1-2的弹性使腓骨5向外移2mm。因其具有一定弹性,并能随踝关节负重使踝穴宽度相应变化,恢复胫骨4下段与腓骨5下段联合的微动功能。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将直径4.5mm医用317L不锈钢杆弯成直径为20mm的半圆形钩环1-2,螺杆1-1段加工出直径3mm的外螺纹。在外径为6mm、内径3mm的套筒2内加工出内螺纹。套筒2与钩环1-2通过螺纹咬合形成下胫腓联合构栓。使用时,位于踝关节上方2cm水平处,自胫骨4外侧以6mm钻头打孔,然后将垫片3套于套筒2外部,以避免套筒凸头2-2进入胫骨4内,再置入套筒2,将钩环1-2从外侧钩住腓骨5,用扳手将套筒2旋入钩环部1螺杆1-1上,旋至踝宽度与自然状态相等时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它由钩环部(1)和套筒(2)组成,所述钩环部(1)由钩环(1-2)和螺杆(1-1)相互连接成“J”形,螺杆(1-1)外部加工有可与套筒(2)内加工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钩环(1-2)为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套筒(2)尾端为半圆形或梯锥形凸头(2-2),其内加工有可使内六角扳手套入之内六角孔(2-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钩环(1-2)截面为劣弧和向内凹的弧线封闭而成。专利摘要一种下胫腓联合钩栓,其特征在于它由钩环部和套筒组成,所述钩环部由钩环和螺杆相互连接成“J”形,螺杆可与套筒旋合。其中钩环为半圆形,其截面为劣弧和向内凹的弧线封闭而成;套筒尾端为半圆形或梯锥形凸头,其内加工有可使内六角扳手套入之内六角孔。本技术利用钩环部螺杆与套筒旋合后的拉力起到固定下胫腓联合的作用,其“J”形开口的钩环具有一定弹性,可允许腓骨在一定范围内外移和旋转,既坚强固定,又符合骨与关节生物学弹性固定原则,利于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运动及韧带的早期愈合,避免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利于韧带修复。其操作简单、置入方便、组织剥离少,不需另做切口,手术创伤小,特别适合小腿软组织缺损者。文档编号A61B17/68GK2629658SQ03248470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朱勇, 杨慎达, 张超, 邓展生 申请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杨慎达张超邓展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