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1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目前使用的相关产品设计水平较低,尤其制造工艺粗糙,所以未能得到推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系统包括一个板状主体(10)、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其中,上述的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可与上述的板状主体(10)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可即时重建颈椎稳定性;皮质骨螺钉具有双重锁紧机制;全部材质表面均行氮化处理;板体为低切迹;辅助器械简洁,操作简单,可广泛使用颈椎退变、创伤和肿瘤等疾病前路手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因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疗效也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公认。因该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涉及材料学、生物力学、制造技术和外科技术等高
,且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欧美发达国家都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目前已有十余种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其中,常用的产品包括有一种Orozlo系统和一种Caspar系统,它们是非负荷分散钢板,所以需要双面皮质骨螺钉,当缩短这种骨—板结构可能会带来螺钉的松动或滑动,尤其是螺钉的松动、断裂或钢板的拔出。穿透后侧皮质骨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可能损伤脊髓,但对于这些系统是必须的,可以减少螺钉的松动。为避免使用双侧皮质骨螺钉,AO公司发展了将螺钉坚强固定在钢板上的新颈椎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系统由纯钛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其锁紧装置是通过螺钉尾部的膨胀螺钉使钢板和螺钉连接为一体。另外还有一种Orion颈椎前路带锁内固定系统,其是由Sofamor-Danek公司生产,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该系统吸取了颈椎前路钢板发展的一些成熟技术,如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其有不仅有较窄的宽度,仅18mm,还有较低的切迹,为2mm,螺钉锁紧装置,不同的钢板长度及螺钉长度以满足不同需要,钢板可预弯等方面,所以得到了世界范围临床医师的认同。可以说上述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提高了国内脊柱外科的水平,解决了大量临床疑难病例,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价格昂贵,其平均价格在人民币15000元左右,一般国人难以承担;设计基础为西方人解剖资料,因此不能完全符合国人形体;辅助器械多,操作复杂。目前常用脊柱植入物材料有两种医用不锈钢和钛金属。不锈钢高于骨的弹性模量12倍,钛合金则为6倍。钛金属较不锈钢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后者的特性还包括高强度、比重轻、韧性好及疲劳寿命延长,所以现已成为骨科植入物的主要材料。但钛合金的加工和处理较复杂,技术要求高,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生产加工。近几年,我国国内的一些脊柱外科医师和医疗器械厂家也相继开始开发相关产品,但设计水平较低,尤其制造工艺粗糙,所以未能得到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个由一个钛合金球面弯曲板状主体、多枚钛合金单面皮质骨螺钉及多枚钛合金锁紧螺钉组成的系统。其中,所述的板状主体为球面结构,弯曲度符合人体颈椎生理弧度,并有多种长度以满足不同需要,在所述主体板的两端各有两个皮质骨螺钉孔及一个锁紧螺钉孔,主体板中央部分是由中心有一个植骨块固定孔的矩形结构单位构成,根据板体长度不同矩形单位的数目由0-6个。通过四枚单面皮质骨螺钉将板体与颈椎椎体固定,通过两枚锁紧螺钉压紧皮质骨螺钉尾部与板体刚性连接,通过植骨块固定孔用螺钉将植骨块固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加工工艺特点主要有其吸取了国内外多种产品的成熟技术;符合国人颈椎解剖特点;全部材料采用符合GB/T13870-1997标准的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无磁性,可行MRI检查;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可即时重建颈椎稳定性;皮质骨螺钉具有双重锁紧机制;全部材质表面均行氮化处理;板体为低切迹;辅助器械简洁,操作简单;钛合金材料处理技术先进;全部器械外观色彩鲜艳,有色彩识别作用。本技术的主要适应症有涉及颈椎椎体部分或次全切除,且需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者。涉及颈椎椎体节段在两个节段以上者。病变可为退变性、创伤、肿瘤、颈椎间盘突出及结核等疾病。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板状主体10的两端有皮质骨螺钉及锁紧螺钉区域A,这是板状体的固定结构,中间为板状主体中央部分B。其中,上述两个A区中分别包括两个皮质骨螺钉孔2,一个锁紧螺钉孔3,钉孔外围是一凹槽区1、锁紧螺钉钉帽凹槽范围7。安装系统时,首先将两枚皮质骨螺钉20经皮质骨螺钉孔2置入,将一枚锁紧螺钉30经锁紧螺钉孔3固定,三枚螺钉钉尾埋入凹槽区1,板状体周边轮廓为弧形4。板状主体中央部分B区的中心有一个植骨块固定孔5,构成一个矩形结构单位6,根据板体长度不同矩形单位的数目为0-6个。板状主体10的长度范围为20.0-80.0mm。如图2所示,本技术主体侧视可见板状主体10为弧形板体,厚度D的范围为1.0-3.0mm,该板状主体10的弧度符合人体颈椎生理前凸。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皮质骨螺钉20依次可分为钉帽21、钉尾22、钉体23。其中所述的钉尾22为无螺纹结构,可以防止螺钉退出。螺钉长度依进入椎体距离的范围为10.0-20.0mm,其直径范围为3.5-4.5mm。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锁紧螺钉30依次可分为螺帽31和全螺纹钉体32。所述的螺帽31直径范围为1.0-16.0mm.,其覆盖范围可将皮质骨螺钉20的钉帽21压紧于板状体10中。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板状主体(10)、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其中,上述的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可与上述的板状主体(1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状主体(10)的两端有皮质骨螺钉及锁紧螺钉区域A,中间为板状主体中央部分B;其中,上述两个A区中分别包括两个皮质骨螺钉孔(2),一个锁紧螺钉孔(3),钉孔外围是一凹槽区(1)、锁紧螺钉钉帽凹槽范围(7);上述中央部分B区的中心有一个植骨块固定孔(5),构成一个矩形结构单位(6),根据板体长度不同矩形单位(6)的数目为0-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状主体(10)为弧形板体,呈前凸状,上述板状主体(10)的长度范围为20.0-80.0mm,厚度范围为1.0-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面皮质骨螺钉(20)依次可分为钉帽(21)、钉尾(22)、钉体(23);其中,所述的钉尾(22)为无螺纹结构,螺钉长度依进入椎体距离的范围为10.0-20.0mm,直径范围为3.5-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螺钉(30)依次可分为螺帽(31)和全螺纹钉体(32);所述的螺帽(31)直径范围1.0-16.0mm.,其覆盖范围可将皮质骨螺钉(20)的钉帽(21)压紧于板状体(10)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目前使用的相关产品设计水平较低,尤其制造工艺粗糙,所以未能得到推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系统包括一个板状主体(10)、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其中,上述的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可与上述的板状主体(10)相连。本技术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可即时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板状主体(10)、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其中,上述的多枚单面皮质骨螺钉(20)及多枚锁紧螺钉(30)可与上述的板状主体(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侯铁胜
申请(专利权)人:傅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