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为解剖型,接骨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所述接骨板下部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比接骨板上部宽;所述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均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接骨板上部与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之间的接骨板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为解剖型,接骨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所述接骨板下部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比接骨板上部宽;所述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均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接骨板上部与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之间的接骨板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专利说明】—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的改进,特别是一种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的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
技术介绍
外踝骨折多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多需要切开手术复位内固定,为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经常要用的是外踝接骨板,但现有的外踝接骨板是用于固定外踝及腓骨下段,没有专门的外踝下胫腓同时固定接骨板。临床医生大多数采用接骨板钉孔内斜行打孔拧入螺钉,固定螺钉多与接骨板螺钉孔不匹配,并且下胫腓联合固定位置不一,需要测量瞄准螺钉植入的位置,并且容易打错方向,增加手术难度和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的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所述接骨板为解剖型,接骨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所述接骨板下部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比接骨板上部宽;所述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均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接骨板上部与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之间的接骨板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 优选的,所述接骨板上部两侧均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下胫腓螺钉孔无螺纹,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内有螺纹,并与固定螺钉螺纹锁定。 优选的,所述下胫腓螺钉孔以及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内均设有螺纹,并与固定螺钉螺纹锁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通过下胫腓联合解剖设计的下胫腓固定螺钉孔,植入螺钉时,不用瞄准,螺钉方向不会打错,位置更精准,起到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达到外踝下胫腓联合解剖固定,使外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后不容易再移位。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骨板;2、接骨板上部;3、接骨板下部;4、螺钉孔;5、下胫腓螺钉孔;6、凹槽;11、接骨板;12、接骨板上部;13、接骨板下部;14、螺钉孔;15、下胫腓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I ;所述接骨板I为解剖型,接骨板I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I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I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2和接骨板下部3 ;所述接骨板下部3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3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2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3比接骨板上部2宽;所述接骨板上部2和接骨板下部3均设有多个螺钉孔4 ;所述接骨板上部2与接骨板下部3的螺钉孔4之间的接骨板I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5,其能使螺钉植入胫骨内的位置更加准确,有利于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 所述接骨板上部2设有凹槽6,能使接骨板不压迫血膜,减少接骨板I对骨膜血供的影响;接骨板上部2设有3个螺钉孔4 ;接骨板下部3设有4个螺钉孔4,且两两平行;所述下胫腓螺钉孔无螺纹,接骨板上部2和接骨板下部3的螺钉孔4内有螺纹,并与固定螺钉螺纹锁定。 使用时,将骨折处复位后,将接骨板I放置在腓骨上,使下胫腓螺钉孔5位于踝上3CM处,再用尾部无螺纹的螺钉穿过下胫腓螺钉孔5呈45度角斜行植入腓骨和胫骨内,然后再用3颗螺钉穿过接骨板上部2的螺钉孔4垂直植入,使得接骨板上部2固定在腓骨上;最后用4颗螺钉穿过接骨板下部3的螺钉孔4将接骨板下部3固定在踝骨上。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11 ;所述接骨板11为解剖型,接骨板11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11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11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12和接骨板下部13 ;所述接骨板下部13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13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12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13比接骨板上部12宽;所述接骨板上部12和接骨板下部13均设有多个螺钉孔14 ;所述接骨板上部12与接骨板下部13的螺钉孔14之间的接骨板11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15,其能使螺钉植入胫骨内的位置更加准确,有利于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 所述接骨板上部12 —侧设有4个螺钉孔14,接骨板下部13同一侧设有5个螺钉孔14 ;所述下胫腓螺钉孔15以及接骨板上部12和接骨板下部13的螺钉孔14内均设有螺纹,并与固定螺钉螺纹锁定,形成锁定接骨板11。 使用时,将骨折处复位后,将接骨板11放置在腓骨上,使下胫腓螺钉孔15位于踝上3CM处,再将螺钉穿过下胫腓螺钉孔15,并且呈45度角斜行植入腓骨和胫骨内,然后再用4颗螺钉穿过接骨板上部12的螺钉孔14垂直植入,使得接骨板上部12固定在腓骨上;最后用5颗螺钉穿过接骨板下部13的螺钉孔14,将接骨板下部13固定在踝骨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通过下胫腓联合解剖设计的下胫腓固定螺钉孔,植入螺钉时,不用瞄准,螺钉方向不会打错,位置更精准,起到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达到外踝下胫腓联合解剖固定,使外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后不容易再移位。简单实用,既能达到持续良好的固定外踝骨折,同时又能使解剖固定下胫腓联合,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容易。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为解剖型,接骨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所述接骨板下部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比接骨板上部宽;所述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均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接骨板上部与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之间的接骨板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踝下胫腓固定接骨板,包括: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为解剖型,接骨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接骨板的下端呈弧形;所述接骨板包含依次连接的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所述接骨板下部按外踝解剖设计,接骨板下部倾斜设置在接骨板上部的下端;所述接骨板下部比接骨板上部宽;所述接骨板上部和接骨板下部均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接骨板上部与接骨板下部的螺钉孔之间的接骨板的一侧设有四分之三的圆孔,为下胫腓螺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昌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