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27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设有三角台、转盘和搬运杆,三角台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插过转盘和搬运杆,转盘的边侧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插过搬运杆的一端,转盘的背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内齿纹,凹槽内设有与内齿纹啮合的齿轮,三角台的内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所述搬运杆的另一端设有抓取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驱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可固定设置,对工件的定位更加准确。位更加准确。位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加工件输送一般是通过输送机构输送,当一处的输送机构中输送的加工件输送到另一处的输送带时,需要由这一侧的加工件放置在过渡箱体中,再通过人工将过渡箱体搬运到另一处的输送机构中,这样非常麻烦,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公开号为CN207346754U 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伸缩式自动抓取机器手臂的搬运机构,能够利用机械手臂代替人工对工件进行搬运,但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3]1、该技术的工作需要通过伸缩机构、转动机构和夹持机构相互配合,整体驱动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操作。
[0004]2、该技术的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并非全部固定设置,红外接收器会随转动机构发生转动,红外接收器复位时容易发生位置偏差,影响工件定位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生产不同型号的整体法兰需要用到不同铸造型腔的模具,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设有三角台、转盘和搬运杆,三角台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插过转盘和搬运杆,转盘的边侧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插过搬运杆的一端,转盘的背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内齿纹,凹槽内设有与内齿纹啮合的齿轮,三角台的内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所述搬运杆的另一端设有抓取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位置与抓取机构的位置相对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支架、两个夹持板和两个气缸,支架呈U型,两个夹持板分别设置于支架内部的两侧,两个气缸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侧,两个气缸的伸缩端分别穿插过支架的两侧与两个夹持板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的顶端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与搬运杆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转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转盘的轴心处,且第一转轴与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距离相等。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搬运杆的端部设有U 型结构,U型结构的宽度大于抓取机构长度的一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该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在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设有三角台、转盘和搬运杆,搬运杆固定在转盘上,三角台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插过转盘和搬运杆,转盘的背面的凹槽设有内齿纹,凹槽内设有与内齿纹啮合的齿轮,三角台的内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通过电机可带动搬运杆转动,搬运杆的一端设有抓取机构,配合上述结构可将工件从第一输送带进行抓取后搬运至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对工件进行定位,方便抓取,本技术整体驱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工件的移动路径不与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冲突,红外线发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可固定设置,对工件的定位更加准确。
[0014]2、该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通过在抓取机构的支架的顶端设置连接耳,连接耳与搬运杆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转轴,使得抓取机构在对工件进行抓取后,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顶部向上状态,防止工件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翻转,避免工件损坏。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的转盘与三角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的转盘与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的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三角台;4、第一转轴;5、转盘;6、搬运杆;7、第二转轴;8、凹槽;9、内齿纹;10、齿轮;11、电机;12、抓取机构;13、红外线发生器;14、红外线接收器;15、支架;16、夹持板;17、气缸;18、连接耳;19、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包括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2之间设有三角台3、转盘5和搬运杆6,三角台3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穿插过转盘5和搬运杆6,第一转轴4设置于转盘5的轴心处,且第一转轴4与第一输送带1或第二输送带2的距离相等,转盘5的边侧设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穿插过搬运杆6的一端,如图2

3 所示,转盘5的背面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壁上设有内齿纹9,凹槽8内设有与内齿纹9啮合的齿轮10,三角台3的内部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与齿轮10连接,通过电机11驱动转盘5转动,可带动搬运杆6的另一端从第一输送带1处移动至第二输送带2处。所述搬运杆6的另一端设有抓取机构12,搬运杆6的端部设有U型结构,U型结构的宽度大于抓取机构
12长度的一半,避免搬运杆6影响抓取机构12的运动。第一输送带1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 的位置与抓取机构12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对工件进行定位,抓取机构12配合搬运杆6方便将工件从第一输送带1搬运至第二输送带2,整体驱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工件的移动路径不与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冲突,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可固定设置,对工件的定位更加准确。
[0023]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抓取机构12包括支架15、两个夹持板 16和两个气缸17,支架15呈U型,两个夹持板16分别设置于支架 15内部的两侧,两个气缸17分别设置于支架15的两侧,两个气缸 17的伸缩端分别穿插过支架15的两侧与两个夹持板16连接,方便对工件进行抓取,支架15的顶端设有连接耳18,连接耳18与搬运杆6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转轴19,使得抓取机构12在对工件进行抓取后,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顶部向上状态,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自动抓取机器人手,包括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2)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2)之间设有三角台(3)、转盘(5)和搬运杆(6),三角台(3)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穿插过转盘(5)和搬运杆(6),转盘(5)的边侧设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穿插过搬运杆(6)的一端,转盘(5)的背面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壁上设有内齿纹(9),凹槽(8)内设有与内齿纹(9)啮合的齿轮(10),三角台(3)的内部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与齿轮(10)连接;所述搬运杆(6)的另一端设有抓取机构(12),第一输送带(1)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红外线发生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的位置与抓取机构(12)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搬运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宇王林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腾发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