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0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其能够一边良好地维持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一边提高耐冲击爆破性,高度兼顾这些性能。在具备胎体层(4)和带束层(7)的充气轮胎中,使胎体层(4)包含断裂伸长率为20%~30%、胎侧部处的2.0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为5.5%~8.0%、且公量纤度D〔单位:dtex/根〕与植入根数Ec〔单位:根/50mm〕之积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包含有机纤维帘线的胎体层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充气轮胎一般具备架设于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胎体层包含多根加强帘线(胎体帘线)。作为胎体帘线,主要使用有机纤维帘线。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要求优异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中,有时使用刚性高的人造丝纤维帘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于轮胎的轻量化、滚动阻力的降低的要求提高,正在研究使胎面部的橡胶厚度变薄。然而,在具备包含上述的人造丝纤维帘线的胎体层的轮胎的情况下,伴随于胎面部的薄壁化,耐冲击爆破性有可能降低。需要说明的是,耐冲击爆破性是指针对在行驶中轮胎受到大的冲击而胎体破坏的损伤(冲击爆破)的耐久性,例如柱塞能量试验(测定在对胎面中央部按压预定的大小的柱塞而轮胎破坏时的破坏能量的试验)成为指标。因此,为了在确保与使用人造丝纤维帘线的情况同等的性能的同时改善耐冲击爆破性,正在研究使用具备预定的物性的聚酯纤维帘线。然而,如果仅是使用这样的聚酯纤维帘线代替人造丝纤维帘线,则会由于其物性的不同,存在未必能够确保充分的操纵稳定性(高速操纵稳定性)这样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313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其能够一边良好地维持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一边提高耐冲击爆破性,高度兼顾这些性能。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具有:至少1层胎体层,所述至少1层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以及多层带束层,所述多层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包含由有机纤维帘线构成的胎体帘线,所述胎体帘线的断裂伸长率为20%~30%,所述胎体帘线的所述胎侧部处的2.0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为5.5%~8.0%,并且,每1根所述胎体帘线的公量纤度D〔单位:dtex/根〕与在与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每50mm的所述胎体帘线的植入根数Ec〔单位:根/50mm〕之积A=D
×
Ec为1.8
×
105dtex/50mm~3.0
×
105dtex/50mm,所述带束层包含由钢帘线构成的带束帘线,所述带束帘线的断裂应力为3300MPa以上,并且,每1根所述带束帘线的截面积S〔单位:mm2/根〕与在与所述带束帘线的延长方向正
交的方向上每50mm的所述带束帘线的植入根数Eb〔单位:根/50mm〕之积B=S
×
Eb为6.0mm2/50mm~7.5mm2/50mm。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构成胎体层的胎体帘线为具有上述物性的聚酯纤维帘线,因此能够一边确保与使用人造丝纤维帘线的情况同程度的良好的高速操纵稳定性,一边提高耐冲击爆破性。具体而言,由于胎体帘线的断裂伸长率和胎侧部处的2.0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为上述的范围,因此能够适度地确保胎体帘线的刚性,能够良好地发挥高速操纵稳定性。另外,由于胎体帘线具有上述的断裂伸长率,因此胎体帘线容易追随于局部变形,能够充分地容许在柱塞能量试验时(被柱塞按压时)的变形,能够提高破坏能量。也就是说,在行驶时针对胎面部的突起输入的破坏耐久性提高,因此能够提高耐冲击爆破性。而且,上述的积A、即每单位宽度的胎体帘线的纤度为上述的范围,因此能够兼顾耐久性和制动性能,其结果是,有利于提高耐冲击爆破性和高速操纵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带束层,因此能够抑制带束层整体的强力(日文:強力),有利于弥补在胎体帘线使用上述的聚酯纤维帘线时的缺点而提高高速操纵稳定性。通过这些协作,能够高度兼顾高速操纵稳定性和耐冲击爆破性。
[0013]需要说明的是,胎体帘线(聚酯纤维帘线)的“断裂伸长率”及“1.5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均为依据JIS L1017的“化学纤维轮胎帘线试验方法”,在夹持间隔250mm、拉伸速度300
±
20mm/分钟的条件下实施拉伸试验而测定的试样帘线的伸长率(%),“断裂伸长率”为帘线断裂时测定的值,“1.5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为1.5cN/dtex负荷时测定的值。另外,带束帘线(钢帘线)的“断裂应力”是将帘线断裂时的强力除以帘线截面积而得到的值。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带束帘线具有内层的线材数N为2根~4根并且外层的线材数M为2根~7根的N+M构造。特别优选具有内层的线材数N为2根且外层的线材数M为2根的2+2构造。通过这样使用特定构造的带束帘线,有利于使带束层的强力适当化而提高高速操纵稳定性。
[0015]另外,在上述的带束帘线中,优选的是,构成内层的线材以无捻状态拉齐。通过这样使用特定构造的带束帘线,有利于使带束层的强力适当化而提高高速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0017]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带束帘线的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2、以及配置于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在图1中,附图标记CL表示轮胎赤道。图1是子午线剖视图因此没有描绘,但胎面部1、胎侧部2、胎圈部3分别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由此构成充气轮胎的环状的基本构造。以下,使用了图1的说明基本上是基于图示的子午线截面形状,但各轮胎构成构件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
[0020]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架设有包含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根加强帘线(以下,称为
胎体帘线)的胎体层4。在各胎圈部埋设有胎圈芯5,在该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截面大致三角形状的胎圈填胶6。胎体层4绕胎圈芯5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由此,胎圈芯5及胎圈填胶6被胎体层4的主体部(从胎面部1经由各胎侧部2到达各胎圈部3的部分)和折回部(在各胎圈部3处绕胎圈芯5折回而朝向各胎侧部2侧延伸的部分)包入。
[0021]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处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在图示的例子中为2层)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根加强帘线(以下,称为带束帘线),并且在层间以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在这些带束层7中,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
°
~40
°
的范围。
[0022]而且,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以提高高速耐久性为目的而设置有带束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具有:至少1层胎体层,所述至少1层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以及多层带束层,所述多层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层包含由有机纤维帘线构成的胎体帘线,所述胎体帘线的断裂伸长率为20%~30%,所述胎体帘线的所述胎侧部处的2.0cN/dtex负荷时的伸长率为5.5%~8.0%,并且,每1根所述胎体帘线的公量纤度D与在与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每50mm的所述胎体帘线的植入根数Ec之积A=D
×
Ec为1.8
×
105dtex/50mm~3.0
×
105dtex/50mm,所述每1根所述胎体帘线的公量纤度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飞鸟茶谷隆充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