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眦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54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眦撑开器,所述内眦撑开器包括撑开部和支撑部,所述撑开部和支撑部通过调节转轴连接;所述撑开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的一端、第二扩张臂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连接,所述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开睑头;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臂、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的一端、第四扩张臂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连接,所述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支撑头。撑头。撑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眦撑开器


[0001]本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眦撑开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在给患者进行相应部位手术时,需要将患者的手术部位充分撑开暴露,以便于手术操作。开睑器,又叫眼睑撑开器,是一种眼部手术时用于撑开患者眼睑以便于手术的器具,有利于扩开术野,同时可以解决手术时人工手部撑开眼睑操作不便的问题,是眼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但是对于内眼角部皮肤以及内眦部结膜手术的患者,例如泪小管断裂,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以及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时,这些手术部位位于眼睑鼻测深处,现有的眼睑撑开器无法充分撑开手术部位,导致无法充分暴露视野,视野小且狭窄,手术助手亦无法充分辅助暴露手术切口,这使得手术难度增加、成功率降低、耗时耗力,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眦撑开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眦撑开器,所述内眦撑开器包括撑开部和支撑部,所述撑开部和支撑部通过调节转轴连接;
[0005]所述撑开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的一端、第二扩张臂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连接,所述第一扩张臂、第二扩张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开睑头;
[0006]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臂、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的一端、第四扩张臂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连接,所述第三扩张臂、第四扩张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支撑头。
[0007]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内眦撑开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撑开内眦,暴露内眦部手术部位,暴露手术视野,同时支撑侧可短时间撑在对侧眼睑,解放了手术助手,解决了视野小,狭窄的问题,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进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内眦撑开器立体图。
[0009]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内眦撑开器俯视图。
[0010]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内眦撑开器侧视图。
[0011]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内眦撑开器仰视图。
[0012]元件标号说明
[0013]1ꢀꢀꢀꢀꢀꢀꢀꢀꢀꢀꢀꢀꢀꢀꢀꢀꢀꢀꢀꢀꢀꢀ
撑开部
[0014]11
ꢀꢀꢀꢀꢀꢀꢀꢀꢀꢀꢀꢀꢀꢀꢀꢀꢀꢀꢀꢀꢀ
第一支撑臂
[0015]12
ꢀꢀꢀꢀꢀꢀꢀꢀꢀꢀꢀꢀꢀꢀꢀꢀꢀꢀꢀꢀꢀ
第一扩张臂
[0016]13
ꢀꢀꢀꢀꢀꢀꢀꢀꢀꢀꢀꢀꢀꢀꢀꢀꢀꢀꢀꢀꢀ
第二扩张臂
[0017]14
ꢀꢀꢀꢀꢀꢀꢀꢀꢀꢀꢀꢀꢀꢀꢀꢀꢀꢀꢀꢀꢀ
第一调节件
[0018]141
ꢀꢀꢀꢀꢀꢀꢀꢀꢀꢀꢀꢀꢀꢀꢀꢀꢀꢀꢀꢀ
第一中心调节杆
[0019]142
ꢀꢀꢀꢀꢀꢀꢀꢀꢀꢀꢀꢀꢀꢀꢀꢀꢀꢀꢀꢀ
第一左侧调节杆
[0020]143
ꢀꢀꢀꢀꢀꢀꢀꢀꢀꢀꢀꢀꢀꢀꢀꢀꢀꢀꢀꢀ
第一右侧调节杆
[0021]15
ꢀꢀꢀꢀꢀꢀꢀꢀꢀꢀꢀꢀꢀꢀꢀꢀꢀꢀꢀꢀꢀ
开睑头
[0022]16
ꢀꢀꢀꢀꢀꢀꢀꢀꢀꢀꢀꢀꢀꢀꢀꢀꢀꢀꢀꢀꢀ
鼻梁跨越部
[0023]2ꢀꢀꢀꢀꢀꢀꢀꢀꢀꢀꢀꢀꢀꢀꢀꢀꢀꢀꢀꢀꢀꢀ
支撑部
[0024]21
ꢀꢀꢀꢀꢀꢀꢀꢀꢀꢀꢀꢀꢀꢀꢀꢀꢀꢀꢀꢀꢀ
第二支撑臂
[0025]22
ꢀꢀꢀꢀꢀꢀꢀꢀꢀꢀꢀꢀꢀꢀꢀꢀꢀꢀꢀꢀꢀ
第三扩张臂
[0026]23
ꢀꢀꢀꢀꢀꢀꢀꢀꢀꢀꢀꢀꢀꢀꢀꢀꢀꢀꢀꢀꢀ
第四扩张臂
[0027]24
ꢀꢀꢀꢀꢀꢀꢀꢀꢀꢀꢀꢀꢀꢀꢀꢀꢀꢀꢀꢀꢀ
第二调节件
[0028]241
ꢀꢀꢀꢀꢀꢀꢀꢀꢀꢀꢀꢀꢀꢀꢀꢀꢀꢀꢀꢀ
第二中心调节杆
[0029]242
ꢀꢀꢀꢀꢀꢀꢀꢀꢀꢀꢀꢀꢀꢀꢀꢀꢀꢀꢀꢀ
第二左侧调节杆
[0030]243
ꢀꢀꢀꢀꢀꢀꢀꢀꢀꢀꢀꢀꢀꢀꢀꢀꢀꢀꢀꢀ
第二右侧调节杆
[0031]25
ꢀꢀꢀꢀꢀꢀꢀꢀꢀꢀꢀꢀꢀꢀꢀꢀꢀꢀꢀꢀꢀ
支撑头
[0032]3ꢀꢀꢀꢀꢀꢀꢀꢀꢀꢀꢀꢀꢀꢀꢀꢀꢀꢀꢀꢀꢀꢀ
调节转轴
[0033]31
ꢀꢀꢀꢀꢀꢀꢀꢀꢀꢀꢀꢀꢀꢀꢀꢀꢀꢀꢀꢀꢀ
握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5]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眦撑开器,所述内眦撑开器包括撑开部1和支撑部 2,所述撑开部1和支撑部2通过调节转轴3连接;
[0037]所述撑开部1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和第一调节件14,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12的一端、第二扩张臂1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连接,所述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开睑头15;
[0038]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臂21、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和第二调节件24,
所述第二支撑臂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22的一端、第四扩张臂2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连接,所述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支撑头25。
[0039]所述撑开部1整体呈U型,和/或,所述支撑部2整体呈U型。所述撑开部1与支撑部2 的U型开口方向相背。
[0040]所述第一扩张臂12和第二扩张臂13的长度相同。
[0041]所述第三扩张臂22和第四扩张臂23的长度相同。
[0042]所述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的长度与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的长度可以不同,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眦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眦撑开器包括撑开部(1)和支撑部(2),所述撑开部(1)和支撑部(2)通过调节转轴(3)连接;所述撑开部(1)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和第一调节件(14),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12)的一端、第二扩张臂(1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连接,所述第一扩张臂(12)、第二扩张臂(1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开睑头(15);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臂(21)、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和第二调节件(24),所述第二支撑臂(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22)的一端、第四扩张臂(2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连接,所述第三扩张臂(22)、第四扩张臂(2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支撑头(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眦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部(1)整体呈U型,和/或,所述支撑部(2)整体呈U型,所述撑开部(1)与支撑部(2)的U型开口方向相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眦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轴(3)与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21)螺纹连接,和/或,所述调节转轴(3)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件(14)和第二调节件(24)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眦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14)包括第一中心调节杆(141),所述第一中心调节杆(141)与调节转轴(3)末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侧调节杆(142)一端和第一中心调节杆(14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扩张臂(12)连接;所述第一右侧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蕾肖彩雯刘嫣陈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