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39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02
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修圆整形;步骤二,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墩厚;步骤三,依据成型凹槽的设计轮廓,对毛坯的外周面旋压推斜,步骤四,利用附有成型腔的旋压刀具对毛坯斜边进行滚槽。通过新设计的夹具、旋压刀具、堆厚工艺,实现单边堆厚,通过斜边工艺,实现“h”异形凹槽长、短边的加工余量分配,避免了设置溢出的余料,结合前几步之后的滚槽工艺,其综合效果直接得到了最终具有长、短边的“h”型侧边凹槽的成品零件,无需要另行安排车削工步,节约了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多项成本,对盘类零件侧边异形凹槽的成型工艺研发,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发。关键性的启发。关键性的启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旋压法替代铸造法已成为现在的趋势。旋压法是利用旋压机,将轮毂毛坯安放在模具上,利用刀具对毛坯进行挤压获得轮毂。
[0003]在现有技术中,挡油板等盘类零件还在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传统的冲压技术难以适应一些特殊的结构形状,例如挡油板为圆盘形部件,需要在圆盘外周面上形成凹槽时,冲压工艺难以完成,需要车削或铸造,但车削浪费材料,铸造容易出现气孔、疏松等问题。
[0004]而旋压加工时,由于挡油板等盘类零件的毛坯厚度小,加工面积小,直接用旋压刀具成型凹槽,极容易造成产品开裂、分层、粘连等情况,因此采用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的6步旋压工艺:步骤1修圆,将盘类零件的外周面修正,以保证成型凹槽的圆度。步骤2墩厚,由于盘类零件厚度薄,一般只有几个毫米厚,如果直接旋压开槽,会导致加工失败,因此首先要将待加工的外周面进行墩厚,增加局部厚度和强度。然后采用步骤3开槽,先将墩厚处压出一道预备凹槽,将墩厚处依照成型凹槽的轮廓做粗加工。然后步骤4中利用旋压刀具压出成型凹槽。
[0005]但由于工艺要求的成型凹槽为“h”型异形凹槽,且槽口侧为一长一短两个不对称的侧边,本公司的旧工艺下无法控制该一长一短的槽口两侧边,极容易造成短侧边成型,而长侧面旋压延展时,胚料余量不足,导致长侧边成型不完整,尺寸不达标。
[0006]本公司的旧工艺只能通过增加胚料余量,在墩厚步骤中,堆出更多的粗加工余量,以保证长侧边也能达标。但这就导致步骤4后,长、短侧边末端均有溢出的余量,尺寸依然不达标,需要通过步骤5修边加工。
[0007]步骤5中,旋压设备无法处理溢出的余量,需要将盘类零件拆卸,另装在车削加工设备上,利用车削工艺,将溢出的余量车削去除,最终得到设计尺寸。
[0008]但这种旧工艺的缺点显而易见,不得已设计的胚料余量,不仅增加了批量生产的材料成本,最后消去溢出余量还需要增加一道工艺,通过另一台设备进行二次加工,这导致需要安排设备、操作人员,零件的转移再加工,还要保证装夹精度,避免二次加工破坏尺寸,此种种皆是旧工艺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修圆整形;步骤二,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墩厚;
步骤三,依据成型凹槽的设计轮廓,对毛坯的外周面旋压推斜,使外周面形成斜边,该斜边包括大径侧及小径侧,所述大径侧对应设计的成型凹槽的长边部,所述小径侧对应设计的成型凹槽的短边部;步骤四,利用附有成型腔的旋压刀具对毛坯斜边进行滚槽,该成型腔的轮廓与设计的成型凹槽轮廓拼合,包括长边腔、凹槽凸起、及短边腔,所述斜边的大径部陷入长边腔内成型,斜边的小径部陷入短边腔成型,所述凹槽凸起于斜边上旋压处成型凹槽,得到工件成品。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压刀具上设置与设计斜边相应的凹槽,推斜的旋压刀具靠近毛坯,在毛坯外周面形成斜边,这部工艺将外周面墩厚的余量进行分配,将其对应成型凹槽的长边部、短边部进行分配,确保长边部有足够的余量一次成型,一次成型后没有溢出的余量,从而在步骤四滚槽之后得到工件成品,无需再安排车削工步。
[0012]步骤四中设计的滚槽旋压刀具,利用设计长边腔、凹槽凸起、短边腔对应旋压得到毛坯的长边部、成型凹槽及短边部。
[0013]侧边开槽工艺所用毛坯,为预先冲压的半成品件,如附图所示,先冲压得到形状结构,然后对外周面的成型凹槽进行旋压,旋压后即为成品。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二中,墩厚为单边墩厚,所述毛坯的轴向两侧包括基准端面及变形端面,该基准端面对应成型凹槽的长边部,所述工艺包括装夹毛坯的夹具,该夹具呈台阶轴状,包括细轴部及粗轴部,所述毛坯套设于细轴部固定,且变形端面朝向粗轴部;所述工艺包括墩厚的旋压刀具,该旋压刀具包括墩厚凹槽、及位于墩厚凹槽两侧的第一限位凸缘、第二限位凸缘,所述墩厚凹槽对准毛坯外周面,沿径向靠近毛坯,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位于粗轴部一侧,随旋压刀具径向靠近毛坯而逐渐抵触粗轴部,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与毛坯基准端面平行贴合,位于细轴部一侧,随旋压刀具径向靠近毛坯而逐渐抵触细轴部。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墩厚只能在外周面形成团型墩厚料,无法精准控制墩厚轮廓,导致旋压本专利技术的“h”型成型凹槽时,变形量较大,特别是成型凹槽一侧为平整端面,团型堆厚料是越出两个端面的,需要在成型过程中,将团型堆厚料的一侧端面再度处理平整,是工艺的落后与多余浪费。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在墩厚步骤中,利用本专利技术夹具和墩厚的旋压刀具结构设计,使第一限位凸缘、第二限位凸缘随旋压刀具径向逐渐靠近而同步抵触粗轴部、细轴部,因为第二限位凸缘贴合毛坯的基准端面,在刀具靠近过程中,基准端面一侧完全受限,不产生变形,外周面的墩厚料向粗轴部一侧变形。
[0017]第一限位凸缘根据墩厚的设计尺寸,设置与第二限位凸缘的间距,及墩厚凹槽的宽度,当墩厚料向变形端面变形直至遇到第一限位凸缘的拦截,且第一限位凸缘、第二限位凸缘抵触粗轴部、细轴部,即完成墩厚,得到一边为平整面的墩厚。
[0018]此时,通过在粗轴部设计的圆弧倒角,从另一侧面与墩厚凹槽想配合,挤压墩厚料,上述设计,均为最终得到“h”型成型凹槽做针对性塑性。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缘的直径小于第二限位凸缘,两者直径差与粗轴部和细轴部直径的直径差相同。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粗轴部设有圆弧过渡。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粗轴部套设有可拆卸的增厚环。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墩厚、斜边步骤中,利用了夹具粗轴部的轮廓,和旋压刀具一并,对堆厚料部位进行双向塑性,此时堆厚料贴合于粗轴部部,预先设置可拆卸的增加粗轴部直径厚度的增厚环,套在粗轴部上做墩厚、斜边工步的抵触面,便可以在步骤4滚槽时,只拆卸增厚环,减少粗轴部的直径厚度,使原先贴合的墩厚料处再次露出,以便于成型凹槽的旋压刀具接触配合,免去了毛坯从夹具拆下的步骤。增厚环和粗轴部均针对堆厚料处设有圆弧过渡。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新设计的夹具、旋压刀具、堆厚工艺,实现单边堆厚,通过斜边工艺,实现“h”异形凹槽长、短边的加工余量分配,避免了设置溢出的余料,结合前几步之后的滚槽工艺,其综合效果直接得到了最终具有长、短边的“h”型侧边凹槽的成品零件,无需要另行安排车削工步,节约了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多项成本,对盘类零件侧边异形凹槽的成型工艺研发,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发。
[0024]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旧工艺结构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旧工艺结构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墩厚工艺结构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墩厚工艺结构图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修圆整形;步骤二,对毛坯的外周面进行墩厚;步骤三,依据成型凹槽的设计轮廓,对毛坯的外周面旋压推斜,使外周面形成斜边,该斜边包括大径侧及小径侧,所述大径侧对应设计的成型凹槽的长边部,所述小径侧对应设计的成型凹槽的短边部;步骤四,利用附有成型腔的旋压刀具对毛坯斜边进行滚槽,该成型腔的轮廓与设计的成型凹槽轮廓拼合,包括长边腔、凹槽凸起、及短边腔,所述斜边的大径部陷入长边腔内成型,斜边的小径部陷入短边腔成型,所述凹槽凸起于斜边上旋压处成型凹槽,得到工件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切屑的钢板侧边开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墩厚为单边墩厚,所述毛坯的轴向两侧包括基准端面及变形端面,该基准端面对应成型凹槽的长边部,所述工艺包括装夹毛坯的夹具,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新志吴品陈学文张丽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罗尔科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