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76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包括处理箱体,处理箱体内部设有通过两块隔离板组合成的吸收空腔,且隔离板上开设有运输带和工件通过的槽口;处理箱体内部的两侧壁处连接有吸附组件,且吸附组件上连接有吸附钢材料砂料的永磁体;负压组件分布在吸附组件底部,且负压组件通过负压吸收吸附在吸附组件上的砂料,吸附组件处连接有扫动组件,扫动组件用以扫动未掉落的吸附砂料,此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吸附组件在抛丸机本体将砂料抛出后吸附在处理箱本体两侧位置处,吸附组件的底部设计有负压组件,使得吸附在吸附组件表面处的砂料集中收集,且通过安装在吸附组件位置处的扫动组件将多余的砂料扫动至收集位置处,有利于砂料的回收。于砂料的回收。于砂料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抛丸机
,具体为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有些地区在口头上也称打砂机、喷砂机。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
[0003]抛丸机的钢球从抛丸机的叶轮出发,进入打磨处理的处理箱体内部,对工件进行打磨处理,一般内部通过运输机构,例如运输带等将工件从抛丸机底部运过,当钢球被抛丸机高速抛射在工件表面处,对工件进行处理,由于现有的处理箱体内部对抛射后的砂料、钢球没有回收处理,导致砂料、钢球堆积在运输带处,不利于工件运输,堆积的砂料、钢球容易将后续抛出的砂料、钢球造成碰撞,造成打磨后的砂料和高速抛出的砂料之间碰撞干涉,不利于砂料、钢球在抛丸机抛出后对工件进行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包括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的顶部连接有抛丸机本体,所述处理箱体内部安装有运输工件的运输带,所述处理箱体内部设有通过两块隔离板组合成的吸收空腔,且隔离板上开设有运输带和工件通过的槽口;所述处理箱体内部的两侧壁处连接有吸附组件,且吸附组件上连接有吸附钢材料砂料的永磁体;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分布在吸附组件底部,且负压组件通过负压吸收吸附在吸附组件上的砂料,所述吸附组件处连接有扫动组件,所述扫动组件用以扫动未掉落的吸附砂料。
[0006]优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隔离板之间的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水平分布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且直角板的垂直分布的板面为斜坡状设计,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在直角板垂直分布的板面处,且直角板的垂直板面处设有斜坡槽,所述扫动件一端安装在斜坡槽内部,所述永磁体安装在直角板的垂直分布的板面处,所述直角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架,且两个支架之间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上连接有多个翘杆,所述翘杆一端连接有与漏孔相互匹配的圆盘,且翘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扫动组件接触的碰撞块。
[0007]优选的,所述扫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斜坡槽内部的滚动金属球,所述滚动金属球的一侧连接有与碰撞块相互接触的活动件,且滚动金属球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清理椭球。
[0008]优选的,所述斜坡槽的两端处分别连接有电磁铁,且两个电磁铁所带磁极相反。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件包括连接在滚动金属球外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椭球轨道,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收卷筒,所述椭球轨道与滚动金属球之间设有套板,且套板一端连接在连接杆外侧,所述套板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滑动有曲杆,所述曲杆的一端与椭球轨道接触,且曲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收卷钢绳,所述收卷钢绳部分收卷在收卷筒内部,且收卷钢绳的另一端连接有与碰撞块接触的锥球体。
[0010]优选的,所述曲杆外侧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套板的外侧连接有限位滑动块,所述直角板的外侧设有限位滑动块通过的滑槽。
[0011]优选的,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设置在两组直角板底部的收纳框体,所述收纳框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隔离板连接的固定柱,两个所述收纳框体之间连接有吸收管道,所述处理箱体的顶部连接有负压泵,且负压泵上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其中一个收纳框体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收纳框体内部设有一对转动杆,且转动杆外侧连接有拨片,所述转动杆与收纳框体连接处连接有扭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砂料从抛丸机本体高速抛出至处理箱体内部,在两个隔离板处对工件进行打磨处理,位于处理箱本体两侧位置的吸附组件,在抛丸机本体将砂料抛出后吸附在处理箱本体两侧位置处,同时由于在吸附组件的底部设计有负压组件,在负压组件的负压作用下,使得吸附在吸附组件表面处的砂料集中收集,且通过安装在吸附组件位置处的扫动组件将多余的砂料扫动至收集位置处,有效避免了现有抛丸机将砂料抛出后,抛出砂料与带抛出砂料的碰撞干涉,有利于砂料的回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举报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拿去抛丸机本体后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顶部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隔离板形成的吸收空腔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拆除隔离板后结构示意图;
[0022]图8负压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单侧吸附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扫动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活动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处理箱体;2

抛丸机本体;3

隔离板;4

吸附组件;5

永磁体;6

负压组件;7

扫动组件;8

活动件;11

运输带;31

槽口;41

直角板;42

漏孔;43

斜坡槽;44

支架;45

滚轴;46

翘杆;47

圆盘;48

碰撞块;61

收纳框体;62

固定柱;63

吸收管道;64

负压泵;65

负压管;66

转动杆;67

拨片;68

扭簧;71

滚动金属球;72

伸缩杆;73

清理椭球;74

电磁铁;81

连接杆;82

椭球轨道;83

收卷筒;84

套板;85

限位板;86

曲杆;87

收卷钢绳;88

锥球体;89

固定板;841

限位滑动块;842

滑槽;891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包括处理箱体(1),所述处理箱体(1)的顶部连接有抛丸机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体(1)内部安装有运输工件的运输带(11),所述处理箱体(1)内部设有通过两块隔离板(3)组合成的吸收空腔,且隔离板(3)上开设有运输带(11)和工件通过的槽口(31);所述处理箱体(1)内部的两侧壁处连接有吸附组件(4),且吸附组件(4)上连接有吸附钢材料砂料的永磁体(5);负压组件(6),所述负压组件(6)分布在吸附组件(4)底部,且负压组件(6)通过负压吸收吸附在吸附组件(4)上的砂料,所述吸附组件(4)处连接有扫动组件(7),所述扫动组件(7)用以扫动未掉落的吸附砂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包括连接在两个隔离板(3)之间的直角板(41),所述直角板(41)的水平分布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漏孔(42),且直角板(41)的垂直分布的板面为斜坡状设计,所述永磁体(5)固定连接在直角板(41)垂直分布的板面处,且直角板(41)的垂直板面处设有斜坡槽(43),所述永磁体(5)安装在直角板(41)的垂直分布的板面处,所述扫动件一端安装在斜坡槽(43)内部,所述直角板(41)底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架(44),且两个支架(44)之间连接有滚轴(45),所述滚轴(45)上连接有多个翘杆(46),所述翘杆(46)一端连接有与漏孔(42)相互匹配的圆盘(47),且翘杆(46)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扫动组件(7)接触的碰撞块(4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内置砂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动组件(7)包括连接在斜坡槽(43)内部的滚动金属球(71),所述滚动金属球(71)的一侧连接有与碰撞块(48)相互接触的活动件(8),且滚动金属球(7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72),且伸缩杆(72)的底部连接有清理椭球(7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内置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文张斌郭忠春丛亮张恕森张信花张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尚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