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65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通过控制尿素喷射量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合理性测试;S2: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并采用后处理标定释放的程序,分别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跟随性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有效降低了针对目前因氮氧传感器和排放设备的测试差异性带来的测试偏差。此外,本方法可进一步确认后处理器下游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受后处理混合器混合均匀性影响大小,间接评价后处理混合均匀性。合均匀性。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后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发动机的排放迭代发展较快,国家对排放相关法规的要求也越来越完善。
[0003]而随着排放的升级,氮氧传感器在柴油机后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部件,氮氧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关系着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的合理性。国六排放是基于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的闭环反馈控制,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若不合理,会使得测量值相比实际值或偏大、或偏小。当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值偏小时,会造成尿素的喷射量不足,进而导致车辆排放不满足国家法规要求,PEMS(全称为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中文译为“车载尾气检测设备”,主要作用是实时测试车辆的排放)测试不达标;当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值偏大时,会造成尿素的过喷,进而增加后处理器尿素结晶的风险。
[0004]从上述描述可知氮氧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当其布置位置不合理而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时会导致车辆排放不满足国家法规要求或增加后处理器尿素结晶的风险。因此,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合理性准确评价成为目前设计的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的合理性无法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该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通过在台架上运行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测试程序来评价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为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从试验手段分析因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不合理造成的氮氧测量值不合理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通过控制尿素喷射量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合理性测试;S2: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并采用后处理标定释放的程序,分别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跟随性测试。
[0007]优选的,步骤S1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尿素停喷,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偏差;(2)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偏差。
[0008]优选的,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S0: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数据一致性。
[0009]优选的,步骤S0具体包括:将不同的氮氧传感器同时布置在基准位置,固定发动机排气流量和稳定SCR前温度,待基准位置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稳定后,对比不同氮氧传感器平均测量值,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一致性。
[0010]优选的,步骤S2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停喷尿素,测试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跟随性;(2)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尿素喷射,采用后处理标定释放的程序,测试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跟随性。
[0011]优选的,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进行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时需停喷尿素;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进行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时进行尿素喷射。
[0012]优选的,评价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合理性时,所述发动机稳态工况的尿素喷射量基于车辆实际使用工况和SCR催化剂催化特性确定。
[0013]优选的,所述发动机稳态工况在计算后处理器用下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测量偏差时,需保证发动机工况稳定以及氮氧浓度稳定。
[0014]优选的,所述基准氮氧传感器安装于后处理器排气出口的后排气直管上,所述基准氮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前设置有混合器。
[0015]优选的,所述发动机稳态工况是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并结合车辆实际运行工况而选定的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的组合。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可以认为已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借助氮氧传感器评价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有效降低了针对目前因氮氧传感器和排放设备的测试差异性带来的测试偏差。此外,本方法可进一步确认后处理器下游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受后处理混合器混合均匀性影响大小,间接评价后处理混合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游氮氧传感器,2、基准氮氧传感器,3、下游氮氧传感器,4、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0: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数据一致性。具体的,将不同的氮氧传感器同时布置在基准位置,固定发动机排气流量和稳定SCR前温度,待基准位置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稳定后,对比不同氮氧传感器平均测量值,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一致性。其中,发动机稳态工况是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并结合车辆实际运行工况而选定的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的组合。
[0022]S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通过控制尿素喷射量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1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3的合理性测试;S2: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并采用后处理标定释放的程序,分别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1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3的跟随性测试。其中的WHTC指的是城市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0023]其中,步骤S1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尿素停喷,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1和基准氮氧传感器2的测量偏差;(2)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3和基准氮氧传感器2的测量偏差。
[0024]步骤S2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停喷尿素,测试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1和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通过控制尿素喷射量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合理性测试;S2:运行WHTC标准瞬态排放循环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并采用后处理标定释放的程序,分别进行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以及下游氮氧传感器的跟随性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尿素停喷,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上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偏差;(2)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控制尿素喷射量,分别测试不同温度点后处理用下游氮氧传感器和基准氮氧传感器的测量偏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S0:运行发动机稳态工况,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数据一致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具体包括:将不同的氮氧传感器同时布置在基准位置,固定发动机排气流量和稳定SCR前温度,待基准位置氮氧传感器测量值稳定后,对比不同氮氧传感器平均测量值,校对基准位置合理性以及氮氧传感器测量一致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用氮氧传感器布置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双园田洪越李泽鹏姚龙水胡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