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监测传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74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步监测传感器及车辆,包括护壳、引气管、锆元素板、吸附组件以及感应元件,护壳的内部设有绝缘柱;引气管一端与绝缘柱相接、另一端延伸至护壳的端部外侧;锆元素板沿护壳的轴向贯穿绝缘柱、且延伸至引气管内;吸附组件包括正极贴覆层、负极贴覆层以及SnO2颗粒;感应元件用于检测锆元素板上的PM值以及吸附组件上的CO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同步监测传感器,尾气自引气管进入与锆元素板接触,经感应元件检测获得PM值,吸附组件设置在锆元素板的底面上,通过在正极贴覆层和负极贴覆层之间施加电压,利用SnO2颗粒对CO进行吸附和收集,实现对CO的有效监测,增强了同步监测传感器的功能性。步监测传感器的功能性。步监测传感器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监测传感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尾气监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同步监测传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热效率高,具有良好的节油性能,使用范围较广。但使用过程中颗粒物(即PM,也被称作碳颗粒)排放造成的污染是影响柴油机乘用化的首要障碍。随着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升级,尤其是PM及氮氧化物(NO
X
)限值的不断收紧,仅依靠发动机本身减少燃烧污染物和柴油氧化催化器已无法满足法规要求。
[0003]目前,一般通过设置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氧化催化器)和LNT(lean NOX trap稀燃NOX捕集器)的方式消除尾气中不饱和燃烧的CO,同时通过设置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颗粒捕集器)来降低PM颗粒的排放,利用DPF的孔道壁面过滤PM颗粒。现有的DPF上一般设有传感器对排放的气体进行监测,但上述传感器只能监测PM颗粒的参数值,对CO并不能进行同步监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对DOC以及LNT的工作性能进行有效监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同步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壳(1),内部设有绝缘柱(11);引气管(2),一端与所述绝缘柱(11)相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护壳(1)的端部外侧;锆元素板(3),沿所述护壳(1)的轴向贯穿所述绝缘柱(11)、且延伸至所述引气管(2)内,所述锆元素板(3)用于吸附PM颗粒;吸附组件(4),包括贴覆于所述锆元素板(3)底面上的正极贴覆层(41)、贴覆于所述正极贴覆层(41)下方的负极贴覆层(42)、以及位于所述正极贴覆层(41)和所述负极贴覆层(42)之间的SnO2颗粒,所述SnO2颗粒能够在所述正极贴覆层(41)和所述负极贴覆层(42)的电极作用下吸附CO;感应元件(5),设置于所述护壳(1)内、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气管(2)的一端,所述感应元件(5)用于检测所述锆元素板(3)上的PM值以及所述吸附组件(4)上的CO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贴覆层(41)和所述负极贴覆层(42)之间的Pd颗粒和Fe颗粒,所述SnO2颗粒、所述Pd颗粒和所述Fe颗粒均匀排布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贴覆层(41)和所述负极贴覆层(42)之间还设有SiO2颗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nO2颗粒的直径为5μm

7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贴覆层(41)和所述负极贴覆层(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兴郭恩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