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814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瓦电极预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螺纹管,螺纹管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线,螺纹管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下端设置有装置杆,装置杆下端设置有铜瓦电极,装置外壳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盒,装置盒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活动板。该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当使得螺纹管转动时,螺纹杆带动装置杆上下运动,当装置杆上下运动时,铜瓦电极上下运动,然后再活动活动板,装置板带动弹力杆运动,当插杆与装置杆插接时,使得长度固定,从而实现了对于该装置使用长度进行调节的效果。调节的效果。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瓦电极预热
,具体为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硅冶炼中通过铜瓦、水冷电缆、炭素电极将大电流送入炉内产生高温热源,传递给硅石、煤等原材料进行冶炼,而使硅石等原材料进行化学反应提炼出硅。
[0003]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金属硅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所以就使得金属硅的冶炼也变得也来越常见,但是在冶炼过程中,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冶炼,所以会使用到铜瓦电极预热装置来对于装置进行预热,但是传统的装置使用长度固定,所以就使得该装置使用很局限,所以现在市面上急需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来解决上面提到的传统的装置不能调节使用长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具备可以调节使用长度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传统的装置不能调节使用长度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可以调节使用长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螺纹管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设置有装置杆,所述装置杆下端设置有铜瓦电极,所述装置外壳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板,所述装置板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弹力杆,所述弹力杆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插杆,所述装置外壳外表面前侧设置有控制板。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管下端与装置外壳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装置外壳外表面一侧,至装置外壳内。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上端与螺纹管内壁螺纹连接,且螺纹杆下端与装置杆上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装置外壳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装置外壳外表面一侧,至装置外壳内。
[0011]优选的,所述装置盒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装置盒均匀设置于连接管外表面左右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装置盒外表面一侧与连接管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连接管外表面
一侧,至连接管内壁一侧。
[0013]螺纹管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外表面一侧与螺纹管外表面上侧接触,并贯穿螺纹管外表面上侧,至螺纹管内去,且转轴内壁设置有转杆,且转杆上端与连接座外表面下侧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座可以在螺纹管外表面上侧转动;
[0014]且装置外壳外表面上侧设置有环槽,且螺纹管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下端与环槽内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螺纹管可以在装置外壳外表面上侧转动,且不会上下运动;
[0015]且装置外壳内壁左右两侧设置有上下滑槽,且上下滑槽内壁设置有限位滑杆,且限位滑杆与上下滑槽内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装置杆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装置杆只能上下运动;
[0016]且装置板外表面前侧设置有倾斜滑槽,且倾斜滑槽外表面一侧与装置板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装置板外表面一侧,至装置板外表面另一侧,且弹力杆一端设置有辅助滑杆,且辅助滑杆与倾斜滑槽内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活动装置板时,使得弹力杆下端左右移动;
[0017]且插杆一端与弹力杆外表面一侧通过轴承连接,且插杆贯穿装置盒内壁一侧,且装置杆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孔,且固定孔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固定孔均匀设置于装置杆外表面一侧,且固定孔与插杆相适配,从而使得插杆与固定孔插接时,使得装置杆位置固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通过设置在该装置内的螺纹管,当使得螺纹管转动时,使得螺纹杆带动装置杆上下运动,当装置杆上下运动时,使得铜瓦电极上下运动,然后再活动活动板,使得装置板带动弹力杆运动,当插杆与装置杆插接时,使得长度固定,从而实现了对于该装置使用长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0020]2、该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通过设置在该装置内的控制板,来对于该装置使用温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4]其中:1、装置外壳;2、螺纹管;3、连接座;4、连接线;5、螺纹杆;6、装置杆;7、铜瓦电极;8、连接管;9、装置盒;10、活动板;11、装置板;12、弹力杆;13、插杆;14、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装置外壳1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螺纹管2,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座3,连接座3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线4,螺纹管2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螺纹杆5,螺纹杆5下端设置有装置杆6,装置杆6下端设置有铜瓦电极7,装置外壳1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连接管8,连接管8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盒9,装置盒9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板11,装置板1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弹力杆12,弹力杆12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插杆13,装置外壳1外表面前侧设置有控制板14。
[002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螺纹管2下端与装置外壳1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装置外壳1外表面一侧,至装置外壳1内。
[002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螺纹杆5上端与螺纹管2内壁螺纹连接,且螺纹杆5下端与装置杆6上端固定连接。
[0030]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管8一端与装置外壳1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装置外壳1外表面一侧,至装置外壳1内。
[0031]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装置盒9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装置盒9均匀设置于连接管8外表面左右两侧。
[0032]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装置盒9外表面一侧与连接管8外表面一侧接触,并贯穿连接管8外表面一侧,至连接管8内壁一侧。
[00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外表面一侧与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接触,并贯穿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至螺纹管2内去,且转轴内壁设置有转杆,且转杆上端与连接座3外表面下侧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座3可以在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螺纹管(2),所述螺纹管(2)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外表面上侧设置有连接线(4),所述螺纹管(2)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下端设置有装置杆(6),所述装置杆(6)下端设置有铜瓦电极(7),所述装置外壳(1)外表面下侧设置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盒(9),所述装置盒(9)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装置板(11),所述装置板(1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弹力杆(12),所述弹力杆(12)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插杆(13),所述装置外壳(1)外表面前侧设置有控制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硅炉的铜瓦电极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2)下端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方春叶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泸水康南硅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