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78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换阀。一种切换阀,包括,阀体;阀体内为阀腔,阀体的筒壁设有通孔,通孔边沿设有与阀体连接的延伸套;阀座;阀座位于阀腔内且与阀体内壁连接;阀座设有与延伸套对应的阀座孔;接管;接管的一端贯穿延伸套后深入至阀座孔内,另一端位于阀体外;延伸套内壁、阀座孔内壁均与接管外壁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体上新增延伸套,可使接管与延伸套密封连接,避免制冷剂流出阀体外。制冷剂流出阀体外。制冷剂流出阀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换阀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切换阀。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系统中,采用切换阀来实现制冷与制热的转换功能。
[0003]现有切换阀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01、阀座02以及接管03,阀体01设有阀体孔,阀座02设有阀座孔,阀体孔与阀座孔尺寸相等并且一一对应,接管03贯穿阀体孔后安装在阀座02的阀座孔。制作时,首先将焊环放入阀座孔内;之后将阀体孔与阀座孔一一对齐后,将接管03贯穿阀体孔装配至阀座孔处并使接管03与焊环相抵;然后将焊环加热融化,融化的焊料通过毛细作用填充接管03与阀座02之间的缝隙,同时可填充阀座02与阀体01之间的缝隙,焊料同时流入至阀体01与接管03之间,以连接接管03与阀体01。
[0004]但是,切换阀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
[0005]阀体01圆弧面与阀座02圆弧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焊料无法保证填充所有阀座02与阀体01之间的缝隙,造成阀体01与阀座02之间出现断焊;尤其是当阀体01或阀座02因加工造成变形后,阀体01圆弧面与阀座02圆弧面之间的间距变大,无法通过焊料进行有效焊接。接管03与阀体01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出现接管03与阀体01之间焊接不牢,导致接管03与阀体01之间出现间隙。制冷剂可先后经阀座02与阀体01之间的间隙、接管03与阀体01之间的间隙流出阀体01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切换阀。
[0007]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切换阀,包括,
[0009]阀体;阀体内为阀腔,阀体的筒壁设有通孔,通孔边沿设有与阀体连接的延伸套;
[0010]阀座;阀座位于阀腔内且与阀体内壁连接;阀座设有与延伸套对应的阀座孔;
[0011]接管;接管的一端贯穿延伸套后深入至阀座孔内,另一端位于阀体外;延伸套内壁、阀座孔内壁均与接管外壁密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接管外套设第一焊环,第一焊环与延伸套远离阀座的开口端贴合;第一焊环的焊料流入至延伸套内壁与接管外壁之间的缝隙。
[0013]进一步地,阀座孔内设有第二焊环,第二焊环位于接管的一端或靠近接管的一端,第二焊环的焊料流入至阀座孔内壁与接管外壁之间的缝隙。
[0014]进一步地,阀座与延伸套连接处为倒角,倒角、接管外壁以及阀座之间构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以容纳第一焊环和/或第二焊环融化的焊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阀座孔包括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具有阶梯面,阶梯面与接管的一端相抵;第一孔段的内壁设有凹槽,第二焊环位于凹槽内且位于阀座与接管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阀座孔包括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具有阶梯面,且阶梯面设有凹槽,第二焊环位于凹槽与接管的一端之间。
[0017]进一步地,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具有阶梯面,第二焊环位于阶梯面与接管的一端之间;第二孔段具有阶梯状的内壁。
[0018]进一步地,延伸套沿阀体的径向并朝阀体外延伸的长度为L,5mm>L>0.5mm。
[0019]进一步地,延伸套、接管、阀座孔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一一对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1](1)本技术在阀体上新增延伸套,使接管与延伸套密封连接,避免制冷剂流出阀体外。
[0022](2)本技术接管的焊接区域成两部分,一部分接管通过第一焊环融化后的焊料与延伸套焊接,另一部分接管通过第二焊环融化后的焊料与阀座焊接,两部分焊接部分互不影响且协同增强接管焊接的牢固性;第一焊环与第二焊环的使用,使得阀座与阀体之间不需要满焊或密封焊接。
[0023](3)容纳腔的设置能避免第一焊环的焊料、第二焊环的焊料过多的流入到阀体与阀座之间的间隙,保证接管与阀座焊接的密封性能,保证接管与延伸套焊接的密封性能。
[0024](4)阀座孔的结构设置可避免第二焊环的焊料流至阀座上表面。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现有技术切换阀结构图;
[0026]图2为切换阀整体结构图;
[0027]图3为阀体结构图;
[0028]图4为阀座结构图;
[0029]图5为阀座孔结构图;
[0030]图6为一种接管与阀座连接结构图;
[0031]图7为另一种接管与阀座连接结构图;
[0032]图8为其他接管与阀座连接结构图;
[0033]图中,1阀体、11阀腔、12通孔、13延伸套、2阀座、21阀座孔、211第一孔段、212第二孔段、213阶梯面、214凹槽、3接管、4第一焊环、5第二焊环、6倒角、7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限于此。
[0035]如图2

8所示,一种切换阀,包括阀体1、阀座2以及接管3。其中,阀体1内为阀腔11,阀体1的筒壁设有通孔12,通孔12边沿设有与阀体1连接的延伸套13。阀座2位于阀腔11内。阀座2设有与延伸套13对应的阀座孔21。接管3的一端贯穿延伸套13后深入至阀座孔21内,另一端位于阀体1外。延伸套13、阀座孔21均与接管3密封连接。延伸套13与阀体1可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冲压工具在阀体1上可加工出延伸套13。延伸套13与接管3之间的焊接长度较长,且焊接较为容易,避免阀腔11内的制冷剂流出阀体1外。解决了图1中接管03与阀体01焊
接不严密而引起制冷剂流出阀体01外的问题。因接管3与延伸套13之间的焊接较为严密,制冷剂无法流出到阀体1外。
[0036]接管3外套设第一焊环4,第一焊环4与延伸套13远离阀座2的开口端贴合。第一焊环4的焊料流入至延伸套13内壁与接管3外壁之间的缝隙。本实施例第一焊环4位于阀体1外,因此安装较为容易,可缩短切换阀整体加工所需时间。第一焊环4融化的焊料在毛细作用下,可进入延伸套13与接管3之间,解决制冷剂流出阀体1外的问题,即解决了制冷剂外漏问题。阀座孔21内设有第二焊环5,第二焊环5位于接管3的一端或靠近接管3的一端。第二焊环5融化后的焊料在毛细作用下可进入阀座孔21内壁与接管3外壁之间的缝隙,解决制冷剂从阀座孔21泄露并流入至相邻阀座孔的问题,即解决了制冷剂内漏问题。第一焊环4与第二焊环5相结合,使得阀座2与阀体1之间不需要满焊或密封焊接,阀座2与阀体1之间可采用小面积焊料填充或无焊料填充。
[0037]阀座2与延伸套13连接处为倒角6,倒角6、接管3外壁以及阀座2之间构成容纳腔7,容纳腔7用以容纳第一焊环4和/或第二焊环5融化的焊料。如不设置容纳腔7,第一焊环4融化的焊料在毛细作用下将进入阀体1与阀座2之间的间隙,造成留在延伸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体(1)内为阀腔(11),阀体(1)的筒壁设有通孔(12),通孔(12)边沿设有与阀体(1)连接的延伸套(13);阀座(2);阀座(2)位于阀腔(11)内;阀座(2)设有与延伸套(13)对应的阀座孔(21);接管(3);接管(3)的一端贯穿延伸套(13)后深入至阀座孔(21)内,另一端位于阀体(1)外;所述接管(3)与延伸套(13)密封连接且所述接管(3)与阀座孔(21)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接管(3)外套设第一焊环(4),第一焊环(4)与延伸套(13)远离阀座(2)的开口端贴合;第一焊环(4)的焊料流入至延伸套(13)内壁与接管(3)外壁之间的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阀座孔(21)内设有第二焊环(5),第二焊环(5)位于接管(3)的一端或靠近接管(3)的一端,第二焊环(5)的焊料流入至阀座孔(21)内壁与接管(3)外壁之间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阀座(2)与延伸套(13)连接处为倒角(6),倒角(6)、接管(3)外壁以及阀座(2)之间构成容纳腔(7);容纳腔(7)用以容纳第一焊环(4)和/或第二焊环(5)融化的焊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和阀体(1)之间通过点焊固定,和/或所述接管(3)与延伸套(13)、所述接管(3)与阀座孔(21)均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匀均张克鹏邵巨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