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661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制备(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刻蚀非栅极区域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使得非栅极区域的Al(In,Ga)N薄势垒层暴露;在刻蚀完成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及暴露出的Al(In,Ga)N薄势垒层表面沉积钝化层;制作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制作器件隔离;制作栅极金属。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非掺杂(In,Ga)N盖帽层构成的异质结构全部或部分刻蚀,在栅极区域形成非掺杂(In,Ga)N盖帽层,结合盖帽层的反极化效应和薄势垒异质结构Al(In,Ga)N/(In,Ga)N的本征增强型特性实现高阈值GaN基增强型HEMT,有效避免了传统P型栅极GaN盖帽层制造工艺中存在的P型重掺杂和空穴注入不充分问题,显著提高了P型栅增强型HEMT的阈值稳定性。型栅增强型HEMT的阈值稳定性。型栅增强型HEMT的阈值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基于P型栅极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尽管已经商业化,然而在传统P型栅增强型HEMT(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制造工艺中,栅极GaN材料区域的P型掺杂不可避免的会引入杂质能级,同时在注入工艺中存在空穴载流子的不充分注入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栅极阈值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P型栅GaN基功率晶体管的可靠性,降低了晶体管的功率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对(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构成的异质结构全部或部分刻蚀,在栅极区域形成非掺杂(In,Ga)N盖帽层,结合盖帽层的反极化效应和薄势垒异质结构Al(In,Ga)N/(In,Ga)N的本征增强型特性实现高阈值GaN基增强型HEMT,有效避免了传统P型栅极GaN盖帽层制造工艺中存在的P型重掺杂和空穴注入不充分问题,显著提高了P型栅增强型HEMT的阈值稳定性。下面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制备(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刻蚀非栅极区域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使得非栅极区域的Al(In,Ga)N薄势垒层暴露;在刻蚀完成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及暴露出的Al(In,Ga)N薄势垒层表面沉积钝化层;制作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制作器件隔离;制作栅极金属。
[000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Al(In,Ga)N薄势垒层厚度小于10nm,Al(In,Ga)N薄势垒层组分为以下至少一种:AlN二元合金,AlGaN、AlInN或者InGaN三元合金,AlInGaN四元合金。
[000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非掺杂(In,Ga)N盖帽层厚度大于20nm,其中In组分含量为0~100%。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制作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包括:在源极和漏极区域进行源漏开孔,贯穿钝化层及Al(In,Ga)N薄势垒层,直至到达(In,Ga)N缓冲层表面;使用电子束蒸发沉积金属,在源漏开孔处形成欧姆金属;经退火形成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制作栅极金属包括:在栅极区域开孔贯穿钝化层并沉积金属,得到栅极金属,使栅极金属与非掺杂(In,Ga)N盖帽层形成接触,其中,所述接触为欧姆接触或肖特基接触。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钝化层采用的材料为SiN、AlN、SiO2中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栅极金属采用的材料为Ni/Au、Pt/Ti/Au、Al/Ni/Au、TiN群组中的任一种。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衬底上依次制备的(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共同构成(In,Ga)N/Al(In,Ga)N/(In,Ga)N异质结构,其中,(In,Ga)N/Al(In,Ga)N/(In,Ga)N异质结构的制备方法为:在衬底上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或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刻蚀非栅极区域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所采用的方法为干法刻蚀。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钝化层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之一: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利用Al(In,Ga)N薄势垒层/(In,Ga)N缓冲层异质结实现栅下二维电子气的本征耗尽。
[0016](2)利用非掺杂(In,Ga)N盖帽层与Al(In,Ga)N薄势垒层间的负极化电荷进一步耗尽栅下Al(In,Ga)N薄势垒层/(In,Ga)N缓冲层异质结沟道中的二维电子气,提高增强型HEMT的阈值。
[0017](3)对衬底上的(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构成的异质结构进行全部或部分刻蚀,有效避免了传统P型栅极GaN盖帽层的P型重掺杂和空穴注入不充分的问题,显著改善了P型栅增强型HEMT的阈值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步骤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制备得到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截面图。
[0021]图中:
[0022]201

衬底;202

(In,Ga)N缓冲层;203

Al(In,Ga)N薄势垒层;204

非掺杂(In,Ga)N盖帽层;205

钝化层;206

二维电子气;207

欧姆金属;208

器件隔离;209

栅极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
[0025]S101,在衬底上依次制备(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
[0026]此处的(In,Ga)N缓冲层是指氮化铟(InN)或氮化镓(GaN)缓冲层,用于减小晶体管的漏电,避免在高场下器件的退化;
[0027]此处的Al(In,Ga)N薄势垒层是指氮化铝(AlN)二元合金,铝镓氮(AlGaN)、铝铟氮(AlInN)或者铟镓氮(InGaN)三元合金,铝铟镓氮(AlInGaN)四元合金中的一种构成薄势垒
层,用于耗尽沟道的二维电子气,便于形成增强型器件;
[0028]此处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是指非掺杂氮化铟(InN)或氮化镓(GaN)盖帽层,用于进一步耗尽沟道的二维电子气,形成阈值更高的增强型器件。
[0029]在步骤S101,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或分子束外延技术(MBE)来在衬底上依次制备(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制备(In,Ga)N缓冲层,Al(In,Ga)N薄势垒层,非掺杂(In,Ga)N盖帽层;刻蚀非栅极区域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使得非栅极区域的Al(In,Ga)N薄势垒层暴露;在刻蚀完成的非掺杂(In,Ga)N盖帽层及暴露出的Al(In,Ga)N薄势垒层表面沉积钝化层;制作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制作器件隔离;制作栅极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In,Ga)N薄势垒层厚度小于10nm,所述Al(In,Ga)N薄势垒层组分为以下至少一种:AlN二元合金,AlGaN、AlInN或者InGaN三元合金,AlInGaN四元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掺杂(In,Ga)N盖帽层厚度大于20nm,其中In组分含量为0~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包括:在源极和漏极区域进行源漏开孔,贯穿钝化层及Al(In,Ga)N薄势垒层,直至到达(In,Ga)N缓冲层表面;使用电子束蒸发沉积金属,在源漏开孔处形成欧姆金属;经退火形成源极和漏极的欧姆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aN基增强型功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王成森蒋其梦王鑫华刘新宇张超钱清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