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9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卸料斗,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斗状部包括圆形槽部和长槽部,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表面覆盖部包括平板部,平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当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相互结合时,每个凸起能够容置在其对应的固定槽内,使得表面覆盖部与斗状部相对固定安装,同时平板部的上表面的若干锯齿结构能够在混凝土从长槽部滑落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摩擦作用力,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滑落速度,避免因混凝土因滑落过快而在卸料斗下方区域大量聚集,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滑落。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滑落。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卸料斗


[0001]本技术涉及卸料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卸料斗。

技术介绍

[0002]卸料斗通常设置在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口,其中作为中转结构用于承载从出料口出来的混凝土,并将混凝土输送到相应的区域中。通过设置卸料斗能够保证出料口出来的混凝土沿着特定方向被输送,避免混凝土发生向外溅射的情况。现有的卸料斗内侧表面都是光滑平面,当混凝土落入到卸料斗时,混凝土会快速向下滑落,导致混凝土在卸料斗下方区域大量聚集,无法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下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卸料斗内侧表面都是光滑平面,当混凝土落入到卸料斗时,混凝土会快速向下滑落,导致混凝土在卸料斗下方区域大量聚集,无法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下滑。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料斗。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卸料斗,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
[0006]所述斗状部包括圆形槽部和长槽部,所述圆形槽部与所述长槽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长槽部的另一端为敞开口;所述长槽部的宽度沿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所述长槽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边;
[0007]所述表面覆盖部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整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
[0008]本技术中的卸料斗进一步设置为:
[0009]所述翻边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cm;
[0010]所述翻边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cm。
[0011]所述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两列固定槽,每列固定槽包括三个均匀间隔的固定槽。
[0012]所述固定槽为正八边形柱槽,所述凸起为正八边形凸起;
[0013]所述固定槽的深度等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0014]所述平板部的四个顶角为平切倒角结构;
[0015]所述圆形槽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卸料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斗状部包括圆形槽部和长槽部,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表面覆盖部包括平板部,平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当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相互结合时,每个凸起能够容置在其对应的固定槽内,使得表面覆盖部与斗状部相对固定安装,同时平板部的上表面的
若干锯齿结构能够在混凝土从长槽部滑落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摩擦作用力,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滑落速度,避免因混凝土因滑落过快而在卸料斗下方区域大量聚集,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滑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卸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卸料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斗状部;2、圆形槽部;3、长槽部;4、固定槽;5、翻边;6、表面覆盖部;7、平板部;8、锯齿结构;9、凸起;10、平切倒角结构;11、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卸料斗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卸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分解结构示意图。该卸料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1和表面覆盖部6。
[0022]该斗状部1包括圆形槽部2和长槽部3,该圆形槽部2与该长槽部3的一端连接,该长槽部3的另一端为敞开口;该长槽部3的宽度沿该一端到该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小;该长槽部3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4;该长槽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边5;
[0023]该表面覆盖部6包括平板部7,该平板部7整体呈长方体结构,该平板部7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8;该平板部7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4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9;该凸起9的形状与该固定槽4的形状相匹配。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卸料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斗状部包括圆形槽部和长槽部,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表面覆盖部包括平板部,平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当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相互结合时,每个凸起能够容置在其对应的固定槽内,使得表面覆盖部与斗状部相对固定安装,同时平板部的上表面的若干锯齿结构能够在混凝土从长槽部滑落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摩擦作用力,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滑落速度,避免因混凝土因滑落过快而在卸料斗下方区域大量聚集,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均匀持续滑落。
[0025]优选地,该翻边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cm;该翻边5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cm。
[00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长槽部的两侧设置翻边,能够便于后续借助翻边对卸料斗整体进行固定。
[0027]优选地,该长槽部3的内侧底面分布有两列固定槽4,每列固定槽4包括三个均匀间隔的固定槽4。
[00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列共六个固定槽,能够将表面覆盖部稳定地安装在斗状部上,避免表面覆盖部在混凝土的带动下发生滑落。
[0029]优选地,该固定槽4为正八边形柱槽,该凸起9为正八边形凸起;该固定槽4的深度等于该凸起9的高度。
[003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固定槽设为正八边形柱槽以及凸起设为正八边形凸起,能够保证表面覆盖部与斗状部之间在在平面方向的相对固定,以及提高固定槽与凸起之间的形状匹配吻合度。
[0031]优选地,该平板部7的四个顶角为平切倒角结构10;该圆形槽部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孔11。
[003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圆形槽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孔,便于后续通过两个开孔穿过相应的旋转杆,以使确定卸料斗进行转动,将卸料斗升级为翻斗。
[0033]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卸料斗,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斗状部和表面覆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部包括圆形槽部和长槽部,所述圆形槽部与所述长槽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长槽部的另一端为敞开口;所述长槽部的宽度沿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长槽部的内侧底面分布有若干固定槽;所述长槽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边;所述表面覆盖部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整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锯齿结构;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玉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繁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