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位对位装置及注射成型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3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孔位对位装置及注射成型模具。上述的孔位对位装置包括动模组件、对位结构、固定结构及定模组件。其中,动模组件形成有第一动模腔、第二动模腔、贯穿孔、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对位组件、第二对位组件及连接杆,连接杆依次穿设于贯穿孔、第一动模腔、第一连接孔组、第二动模腔及第二连接孔组,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对位组件及第二对位组件连接,且连接杆还与动模组件连接。第一活动块活动连接于动模组件,第一辅助杆依次穿设于第一避位孔、第一动模腔及第一固定孔组,第一辅助杆与第一对位组件连接,且第一辅助杆还与动模组件连接。上述的孔位对位装置孔位对位度较好,同时使用方便性较好。同时使用方便性较好。同时使用方便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位对位装置及注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成型模具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孔位对位装置及注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射成型模具是一种使得受热熔融的塑料在型腔内硬化定型的模具设备。注射成型模具由定模座及动模座等部分组成,定模座连接于动模座,定模座形成有第一型腔,动模座形成有第二型腔,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连通,以使胶液在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的作用下形成所需成品。
[0003]在现有技术中,部分注射成型的成品是对称的,这部分注射成型的成品的制作流程是:首先,借助注射成型模具将成品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一部分注射成型之后形成第一半成品,另一部分注射成型之后形成第二半成品,然后,将第一半成品与第二半成品粘接起来形成成品。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注射成型的成品形成有工艺孔组,工艺孔组的数目为两组,两组工艺孔组以成品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两组工艺孔组分别为第一工艺孔组及第二工艺孔组,即第一工艺孔组位于第一半成品上,第二工艺孔组位于第二半成品上。由于第一半成品与第二半成品在注射成型模具内是分开成型的,即第一工艺孔组与第二工艺孔组在注射成型模具内是分开成型的,在注射成型模具内,第一工艺孔组与第二工艺孔组较难进行对位,使得第一工艺孔组与第二工艺孔组的孔位对位度较差。
[0004]另外,注射成型模具还包括第一辅助杆及第二辅助杆,第二型腔包括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一避位孔,第二腔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避位孔,第一辅助杆穿设于第一避位孔并与动模座连接,以使第一腔体在成型第一半成品时形成第一工艺孔组,此时,第一辅助杆依次穿设于第一避位孔及第一工艺孔组,同理,第二辅助杆依次穿设于第二避位孔及第二工艺孔组。当第一辅助杆被第一工艺孔组成型时包覆住时,第一辅助杆与第一工艺孔组的孔壁之间的粘合性较强,使得操作人员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将第一辅助杆从第一工艺孔组中抽出,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较难将第一辅助杆与第一半成品分离开来,同理,操作人员也较难将第二辅助杆与第二半成品分离开来,即操作人员较难将辅助杆与半成品分离开来,使得辅助杆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孔位对位度较好,同时使用方便性较好的孔位对位装置及注射成型模具。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孔位对位装置,包括:
[0008]动模组件,形成有第一动模腔、第二动模腔、贯穿孔、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一动模腔与所述第一避位孔连通,所述第二动模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连通,所述贯穿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二动模腔连通,所述第一动模腔与所述第二动模腔间隔
设置;
[0009]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对位组件、第二对位组件及连接杆,所述第一对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均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动模腔内,所述第二对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动模腔内,所述第一对位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孔组及第一固定孔组,所述第一连接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一避位孔连通;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形成有第二连接孔组及第二固定孔组,所述第二连接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避位孔连通,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于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动模腔、所述第一连接孔组、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组,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对位组件及所述第二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
[0010]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辅助件及第二辅助件,所述第一辅助件与所述第二辅助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辅助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辅助杆及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所述第一辅助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一固定孔组,所述第一辅助杆与所述第一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辅助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辅助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辅助杆及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所述第二辅助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组,所述第二辅助杆与所述第二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以及
[0011]定模组件,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定模组件形成有第一定模腔及第二定模腔,所述第一定模腔与所述第一动模腔连通,所述第二定模腔与所述第二动模腔连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块包括第一活动部及两个第一安装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体间隔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的一侧,以形成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活动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活动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杆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辅助杆随着所述第一活动部移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握持杆。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杆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杆邻近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形成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辅助杆移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块包括第二活动部及两个第二安装体,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体间隔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背离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以形成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活动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活动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杆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辅助杆随着所述第二活动部移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握持杆。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杆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辅助杆邻近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部形成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
所述第二卡接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辅助杆移动。
[0020]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孔位对位装置。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2]1、由于连接杆依次穿设于贯穿孔、第一动模腔、第一连接孔组、第二动模腔及第二连接孔组,使得第一连接孔组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连接孔组的中心轴线重合,即,使得第一对位组件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对位组件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使第一对位组件与第二对位组件在动模组件的约束下,使得第一固定孔组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固定孔组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使得第一避位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避位孔的中心轴线重合,进而使得第一动模腔内成型的第一工艺孔组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动模腔内成型的第二工艺孔组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第一工艺孔组与第二工艺孔组较易进行对位,从而使得第一工艺孔组与第二工艺孔组的孔位对位度较好。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位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形成有第一动模腔、第二动模腔、贯穿孔、第一避位孔及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一动模腔与所述第一避位孔连通,所述第二动模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连通,所述贯穿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二动模腔连通,所述第一动模腔与所述第二动模腔间隔设置;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对位组件、第二对位组件及连接杆,所述第一对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均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动模腔内,所述第二对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动模腔内,所述第一对位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孔组及第一固定孔组,所述第一连接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一避位孔连通;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形成有第二连接孔组及第二固定孔组,所述第二连接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组分别与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避位孔连通,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于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动模腔、所述第一连接孔组、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组,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对位组件及所述第二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辅助件及第二辅助件,所述第一辅助件与所述第二辅助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辅助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辅助杆及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所述第一辅助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动模腔及所述第一固定孔组,所述第一辅助杆与所述第一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辅助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辅助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辅助杆及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动模组件,所述第二辅助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动模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组,所述第二辅助杆与所述第二对位组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杆还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以及定模组件,与所述动模组件连接,所述定模组件形成有第一定模腔及第二定模腔,所述第一定模腔与所述第一动模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东亮鲁成山孙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熠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