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机构及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21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构,包括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转向杆,转向杆上连接有能绕第二轴线转动的支架,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并且相互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转向杆与支架之间设有在转向杆绕第一轴线转动时能使支架绕第二轴线转动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包括设在支架上的横向轴,转向杆上设有供横向轴穿过的驱动孔部,在转向杆转动时驱动孔部通过其孔壁推动横向轴而使支架转动;或者,传动部件包括设在支架上的驱动孔部,转向杆上设有穿过驱动孔部的横向轴,在转向杆转动时横向轴推动驱动孔部孔壁而使支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前述转向机构的童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向机构用在童车上,能够防止侧翻,确保安全。确保安全。确保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机构及童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0002]转向机构是童车不可或缺的部件,为了骑行的方便性,目前童车转向机构的转向杆的转动轴线一般与地面是呈锐角的倾斜轴线,但是这样的转向机构存在如下的不足:当童车的前轮组件是由两个轮子构成的组件结构时,童车在骑行过程中转向会存在前轮组件一侧翘起的情况,因为此时前轮组件向左或向右转向也是绕转向杆的转动轴线转动,会存在侧翻的风险,因此,亟需一种转向机构出现,能够使转向杆绕与地面倾斜的转动轴线旋转时也能防止童车侧翻,确保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转向机构,采用该转向机构的童车,不易发生侧翻,确保安全。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发生侧翻,安全性好的童车。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转向机构,包括可绕第一轴线K转动的转向杆51,所述的转向杆51上连接有能绕第二轴线M转动的支架31,所述的第二轴线M与第一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绕第一轴线(K)转动的转向杆(51),所述的转向杆(51)上连接有能绕第二轴线(M)转动的支架(31),所述的第二轴线(M)与第一轴线(K)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并且相互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转向杆(51)与支架(31)之间设有在转向杆(51)绕第一轴线(K)转动时能使支架(31)绕第二轴线(M)转动的传动部件(6),所述的传动部件(6)包括设在支架(31)上的横向轴(61),所述的转向杆(51)上设有供横向轴(61)穿过的驱动孔部(62),在转向杆(51)转动时所述的驱动孔部(62)通过其孔壁推动横向轴(61)而使支架(31)转动;或者,所述的传动部件(6)包括设在支架(31)上的驱动孔部(62),所述的转向杆(51)上设有穿过驱动孔部(62)的横向轴(61),在转向杆(51)转动时所述的横向轴(61)推动驱动孔部(62)孔壁而使支架(3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轴(61)为圆柱轴,所述的驱动孔部(62)的孔壁为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孔部(62)包括左侧孔(621)和右侧孔(622),所述的左侧孔(621)与横向轴(61)之间形成有左侧间隔空间(63),所述的右侧孔(622)与横向轴(61)之间形成有右侧间隔空间(6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间隔空间(63)从内至外逐渐增大,所述的右侧间隔空间(64)从内至外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振极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丽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