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机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线圈绕组是电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成,一个电机内根据设计需求通常需要多个线圈绕组,所以线圈绕组的生产效率远远要大于电机其他单个组件的生产效率。以前的线圈绕组多由人工手动缠绕,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也较低,缠绕的松紧程度也不易控制,无法保证定子线圈绕组质量。
[0003]现有的绕线机的电机多通过手动控制器控制,操作时,工人手动摁压手动控制器上的按钮以控制电机启停及转速。由于绕线时需要人工手动的将导线引导至绕线模块上,再加上工人手动控制电机的操作,使得工人手动操作较多,操作较为繁琐,绕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只需在启动时手动将导线引导至绕线装置上即可,工人手动操作较少且简单,进而大大增加了绕线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端设有用于固定线圈绕组的固定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箱(2
‑
1),固定箱(2
‑
1)内侧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
‑
2),旋转轴(2
‑
2)右侧穿出固定箱(2
‑
1)并固定连接有固定盘(2
‑
3),所述旋转轴(2
‑
2)下端设有位于固定箱(2
‑
1)内侧的第一步进电机(2
‑
4),第一步进电机(2
‑
4)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旋转轴(2
‑
2)转动,所述固定盘(2
‑
3)外侧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线圈固定器(2
‑
5),线圈固定器(2
‑
5)外侧开有用于固定线圈绕组的卡槽(2
‑
6),所述固定装置(2)右侧设有绕线装置(3),绕线装置(3)包括移动箱(3
‑
1),移动箱(3
‑
1)下端设有安装在工作台(1)上端的第一滑动机构(4),移动箱(3
‑
1)外侧安装有带动移动箱(3
‑
1)左右移动的第一丝杆模组(5),移动箱(3
‑
1)内侧转动连接有绕线轴(3
‑
2),绕线轴(3
‑
2)下端设有位于所述移动箱(3
‑
1)内侧的第二步进电机(3
‑
3),第二步进电机(3
‑
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绕线轴(3
‑
2)转动,所述绕线轴(3
‑
2)内侧中心位置开有通线孔(3
‑
4),绕线轴(3
‑
2)左端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移动箱(3
‑
1)外侧的连接部(3
‑
5),连接部(3
‑
5)外侧固定连接有通过绕线轴(3
‑
2)驱动环绕线圈固定器(2
‑
5)转动设置的出线器(3
‑
6),出线器(3
‑
6)的出线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穿过铜线的空心针管(3
‑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装置(2)和绕线装置(3)之间设有用于夹持铜线的拉紧装置(6),拉紧装置(6)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支撑平台(6
‑
1),支撑平台(6
‑
1)上端设有滑动台(6
‑
2),滑动台(6
‑
2)下端设有安装在支撑平台(6
‑
1)上端的第二滑动机构(6
‑
3),滑动台(6
‑
2)左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滑动台(6
‑
2)向固定装置(2)一侧移动的第二丝杆模组(6
‑
4),滑动台(6
‑
2)上端转动连接有气缸安装座(6
‑
5),气缸安装座(6
‑
5)内侧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母(21),限位螺母(21)下端穿过所述气缸安装座(6
‑
5)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动台(6
‑
2)内侧,所述气缸安装座(6
‑
5)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环(6
‑
6),连接环(6
‑
6)外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气缸安装座(6
‑
5)旋转的推动气缸(6
‑
7),推动气缸(6
‑
7)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台(6
‑
2)外侧,所述气缸安装座(6
‑
5)内侧固定连接有朝向固定装置(2)设置的第一伸缩气缸(6
‑
8),第一伸缩气缸(6
‑
8)的活塞端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安装座(6
‑
5)外侧的活塞套筒(6
‑
9),所述活塞套筒(6
‑
9)前端开有容纳槽(6
‑
10),所述第一伸缩气缸(6
‑
8)的活塞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塞套筒(6
‑
9)内并固定连接有用于覆盖容纳槽(6
‑
10)设置的遮盖板(6
‑
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线圈绕组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绕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屹,赵乾麟,柳文,周群,叶佳宙,陈晨,何珉,陈慧鹏,赵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乾麟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