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36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光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的有仿生膜不能应用在棱镜结构,有棱镜结构不能应用在仿生膜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有自清洁功能,户外使用不沾染灰尘、不积水垢,不挂油污,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效的保护道路反光标识。效的保护道路反光标识。效的保护道路反光标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光膜
,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

技术介绍

[0002]棱镜反光膜是一种主要用于道路交通、机动车车身的标志类反光膜,例如道路指示牌,各类警示标志等。现实生活中,由于上述标志类反光膜基本都运用在户外,很容易遭到灰尘、水垢等污染,而且长期得不到清洗,时间一长会大大降低了其反光效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0003]目前,微棱镜反光膜的生产都是按照T/ZZB 0045

2016进行实施,其规定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耐候面层、棱镜模压层、胶层、基材层等,规定性能主要在于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附着性能和耐候性能等,但其并没有涉及到反光膜的抗污染能力。更是由于微棱镜反光膜质较硬,生产时大尺寸的需求以及高温压制成型工艺的限制,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将设计的仿生结构运用于棱镜反光膜的设计,因此具有抗污染功能的棱镜反光膜成为新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从而解决了棱镜反光膜易沾染灰尘、积水垢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结构: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形成的低张力仿生结构为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所述突乳前端四周形成有若干向前侧分布的细毛。通过上述仿生微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可使灰尘、积水垢等脏污不易粘接在反光膜上;另一方面由于微结构的存在,在轻微震荡或风吹的情况下会进一步使附着在表面的污染物掉落。
[0008]所述结构层采用PMMA/PC或PMMA/PVC复合膜一次对压成型,复合膜中上层的PMMA膜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结构。
[0009]通过复合膜的设计,解决了双面辊压问题,同时满足了反光膜外侧面、内侧面不同的使用要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MMA膜厚度为10

20微米,辊压后形成的仿生微结构的厚度为PMMA膜厚度厚度的20%

50%。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膜下层的PC或/PVC膜辊压形成的微棱镜呈三棱锥结构,高度为10

20微米,且其高度为PC或/PVC膜厚度的20%

50%。
[0012]通过上述技术设计,即保证了仿生微结构与微棱镜结构的结合,又保证了本案涉及的反光膜在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等技术指标上达到或大于标准设定。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结构:所述乳突间间距8

12微米左右,细毛长为100

150纳米,从而保证反光膜的抗污效果,以及污染物不会嵌入空隙中。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结构:配合乳突型的仿生微结构,所述微棱镜每平方厘米列阵有1万

1.5万个,使得反光膜的反光性能、逆反射性能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工程级。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结构:介质层与结构层下表面的微棱镜共形设置,介质层材料为金属或透明介质,金属材料优选为铝,透明介质优选二氧化钛,用于提高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增强反光膜的反光性能。
[0016]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7]1、 本技术通过复合膜和同时辊压的设计,解决了以往的有仿生膜不能应用在棱镜结构上,有棱镜结构不能应用在仿生膜上的问题。
[0018]2、 本技术通过在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解决道路标识牌存在铁锈、水锈、灰尘等污染道路反光膜,进而影响反光效果的问题。
[0019]3、 本技术涉及的仿生微结构中,乳突、细毛都为纳米级的,其表面张力低,可形成自清洁功能,外物不易附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沾染灰尘、不易积水垢,不易挂油污,有效的保护了棱镜反光膜,大大延长了棱镜反光膜的使用寿命。
[0020]4、 本技术在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超万个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可进一步提高棱镜反光膜的反光性能、逆反射性等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反光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对压成型工艺的生产示意图。
[0024]图中:1为PMMA/PC复合膜,11为PMMA膜,111为突乳,112为细毛,12为PC膜,121为微棱镜,2为介质层,3为背胶层,4为背膜层,5为微棱镜结构辊,6为仿生微结构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从上到下包括结构层、介质层2、背胶层3和背膜层4。
[0027]除上述结构外,还可设置颜色层等,形成具有颜色结构的反光膜。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结构层采用PMMA/PC复合膜1,即PMMA膜11和PC膜12采用共挤技术形成的。PMMA膜具有易成型且硬度高的特点,热压成型后的仿生微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且成型后具有很低的双折射。而PC膜广泛运用于反光膜的制作,其具有高透光性和很强的耐冲击性和成型性,而且与介质层、背胶层等结合方便、快捷,而且高透光性,适用于各种高压和热压成型工艺。本实施例中PMMA/PC复合膜1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复合膜。
[0029]在本案申请中,PMMA/PC复合膜1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
PMMA/PVC复合膜、PVC/PC等热塑性复合膜,这些材料的特性和运用,这里不再进行一一论述。
[003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结构层中,位于复合膜上层的PMMA膜11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微结构;位于复合膜下层的PC膜12辊压形成列阵排列的微棱镜121结构。其中本实施例采用的PMMA膜11厚度为11微米,PC膜12厚度为23微米。
[0031]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结构层采用双高温压辊技术,对PMMA/PC复合膜1双面同时同步对压,从而一面形成微棱镜结构,另一面形成仿生微结构,而且一次辊压成型。辊压成型后,PMMA膜上表面形成由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组成的仿生微结构,本实施例中圆柱状突乳111高约5微米,直径约200纳米,乳突111间距10微米左右。乳突前端圆顶四周均匀分布20根长约100纳米的细毛112,细毛112方向朝PMMA膜外侧,细毛均为脱模直接形成。
[0032]本实施例涉及的各个尺寸均为一种举例说明,但是突乳111的大小、间隔和细毛的长度都因在合理的区间,且辊压后形成的突乳高度要小于等于PMMA膜厚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复合的结构层、介质层、背胶层和背膜层;所述结构层上表面设有物理抗污染的仿生微结构,所述结构层下表面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棱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形成的仿生微结构为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圆柱状突乳,所述突乳前端四周形成有若干向前侧分布的细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采用PMMA/PC或PMMA/PVC复合膜一次对压成型,复合膜中上层的PMMA膜用于辊压形成低张力仿生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污染型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膜厚度为10

20微米,辊压后形成的仿生微结构的厚度为PMMA膜厚度的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庭左志成皮玉红刘劲峰朱昊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