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96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包括输料管、三通分灰器、滤袋式除尘器、细灰料仓、第一卸料支管、第三链式输送机、第一链式输送机、第一料仓泵、第二链式输送机、卸料主管、第二料仓泵、第二卸料支管;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下方,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滤袋式除尘器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料仓泵或第二料仓泵采用间断输送的方式,每输送一次细灰,即为一个循环过程,第三链式输送机上设有第一事故卸灰主管,第一事故卸灰主管上设有第一手动插板阀。检修时,细灰从第一事故卸灰主管排出,便于设备维修。备维修。备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干法卸灰
,具体涉及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新建及改建的转炉大多采用干法除尘。干法除尘现有的细灰输送技术是:静电除尘器收集的细灰通过内置链式输送机、气动插板阀、气动双层翻板阀、外部链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送至主厂房外的细灰仓,加湿后由汽车外运。
[0003]干法除尘现有的细灰输送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细灰输送设备故障率高,经常卡灰,严重影响转炉正常生产,细灰的贮灰及运灰受场地和距离的限制,细灰加湿不均匀,导致卸灰时到处扬尘,污染环境设备较大,且设备间相互连通,不易对连通的设备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以解决细灰输送设备故障率高,经常卡灰,严重影响转炉正常生产,细灰的贮灰及运灰受场地和距离的限制,细灰加湿不均匀,导致卸灰时到处扬尘,污染环境设备较大,且设备间相互连通,不易对连通的设备进行维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包括输料管、三通分灰器、滤袋式除尘器、细灰料仓、第一卸料支管、第三链式输送机、第一链式输送机、第一料仓泵、第二链式输送机、卸料主管、第二料仓泵、第二卸料支管;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下方,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滤袋式除尘器下方;所述第一料仓泵和所述第二料仓泵安装在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的下方,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的卸灰口和所述三通分灰器入口通过所述卸料主管连接,所述卸料主管上设有气动插板阀;所述第一料仓泵通过所述第一卸料支管与所述三通分灰器连接,所述第二料仓泵通过所述第二卸料支管与所述三通分灰器连接,所述输料管与储气罐连接,所述第一料仓泵、第二料仓泵和细灰料仓通过输料管相连;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上设有第一事故卸灰主管,所述第一事故卸灰主管上设有第一手动插板阀,所述第一料仓泵和所述第二料仓泵底部也可以设置排水管,所述细灰料仓下锥斗上设有第二事故卸灰主管,所述第二事故卸灰主管上设有第五手动插板阀。
[0006]所述第一卸料支管上设有所述第二手动插板阀和所述第一气动双闸板阀,所述第一料仓泵上设有第一真空压力释放阀。
[0007]所述第二卸料支管上设有第三手动插板阀和第二气动双闸板阀,所述第二料仓泵上设有第二真空压力释放阀。
[0008]所述储气罐的入口与第一氮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氮气管的入口和氮气总管相连。
[0009]所述第一料仓泵底部设有第一流化装置,所述第一料仓泵与所述储气罐之间设有第一气动球阀,所述第一料仓泵与所述输料管之间设有第三气动双闸板阀。
[0010]所述第二料仓泵底部设有第二流化装置,所述第二料仓泵与所述储气罐之间设有第二气动球阀,所述第二料仓泵与所述输料管之间设有第四气动双闸板阀。
[0011]所述储气罐出口的氮气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第一流化装置及输料管连接,另一路与所述第二流化装置及输料管连接。
[0012]所述细灰料仓顶部设有仓顶布袋除尘器和第三真空压力释放阀,所述细灰料仓下锥斗内设有第三流化装置,所述细灰料仓底部的下锥斗的卸灰口和第四手动插板阀入口相连,所述第四手动插板阀出口和星型卸灰阀入口相连。
[0013]所述氮气总管还与第二氮气管入口相连,所述第二氮气管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第三流化装置连接,另一路与仓顶布袋除尘器连接。
[0014]所述第二氮气管和所述第三流化装置之间设有调压阀和第一电磁阀。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料仓泵或第二料仓泵采用间断输送的方式,每输送一次细灰,即为一个循环过程,第三链式输送机上设有第一事故卸灰主管,第一事故卸灰主管上设有第一手动插板阀。检修时,细灰从第一事故卸灰主管排出,便于设备维修。第一料仓泵和第二料仓泵底部也可以设置排水管,用于排出仓泵内的积水。细灰料仓下锥斗上设有第二事故卸灰主管,第二事故卸灰主管上设有第五手动插板阀,进一步便于设备维修。细灰料仓检修时,细灰经细灰料仓下锥斗事故卸灰口、第二事故卸灰主管和第五手动插板阀排出,进一步便于设备维修。
[0016]本专利技术使用滤袋式除尘器,采用无火花放电,彻底解决了静电除尘器易泄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减少了细灰的输送环节,大大减少了设备工作时的故障率。第一料仓泵和第二料仓泵可交替工作,保证输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细灰的输送能力。细灰料仓既可以放在转炉主厂房内,也可以放在转炉主厂房外,贮灰及运灰不受场地和距离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粉尘加湿机,可采用真空吸排罐车的方式卸灰,无粉尘外溢,更环保。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滤袋式除尘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料仓泵、第二料仓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细灰料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滤袋式除尘器;2、第一链式输送机;3、第二链式输送机;4、第三链式输送机;5、卸料主管;6、气动插板阀;7、三通分灰器;8、第一事故卸灰主管;9、第一手动插板阀;10、第一卸料支管;11、第二手动插板阀;12、第一气动双闸板阀;13、第一料仓泵;14、第一真空压力释放阀;15、第二卸料支管;16、第三手动插板阀;17、第二气动双闸板阀;18、第二料仓泵;19、第二真空压力释放阀;20、第一氮气管;21、所述储气罐;23、第三气动双闸板阀;22、第一气动球阀;24、第二气动球阀;25、第四气动双闸板阀;26、输料管;27、细灰料仓;28、仓顶布袋除尘器;29、第三真空压力释放阀;30、第四手动插板阀;31、星型卸灰阀;32、第二
事故卸灰主管;33、第五手动插板阀;34、第二氮气管;35、调压阀;36、第一电磁阀;37、第三流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包括输料管26、三通分灰器7、滤袋式除尘器1、细灰料仓27、第一卸料支管10、第三链式输送机4、第一链式输送机2、第一料仓泵13、第二链式输送机3、卸料主管5、第二料仓泵18、第二卸料支管15;第三链式输送机4设置在第一链式输送机2和第二链式输送机3下方,第一链式输送机2和第二链式输送机3设置在滤袋式除尘器1下方;第一料仓泵13和第二料仓泵18安装在第三链式输送机4的下方,第三链式输送机4的卸灰口和三通分灰器7入口通过卸料主管5连接,卸料主管5上设有气动插板阀6;第一料仓泵13通过第一卸料支管10与三通分灰器7连接,第二料仓泵18通过第二卸料支管15与三通分灰器7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管(26)、三通分灰器(7)、滤袋式除尘器(1)、细灰料仓(27)、第一卸料支管(10)、第三链式输送机(4)、第一链式输送机(2)、第一料仓泵(13)、第二链式输送机(3)、卸料主管(5)、第二料仓泵(18)、第二卸料支管(15);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4)设置在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2)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3)下方,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2)和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3)设置在所述滤袋式除尘器(1)下方;所述第一料仓泵(13)和所述第二料仓泵(18)安装在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4)的下方,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4)的卸灰口和所述三通分灰器(7)入口通过所述卸料主管(5)连接,所述卸料主管(5)上设有气动插板阀(6);所述第一料仓泵(13)通过所述第一卸料支管(10)与所述三通分灰器(7)连接,所述第二料仓泵(18)通过所述第二卸料支管(15)与所述三通分灰器(7)连接,所述输料管(26)与储气罐(21)连接,所述第一料仓泵(13)、第二料仓泵(18)和细灰料仓(27)通过输料管(26)相连;所述第三链式输送机(4)上设有第一事故卸灰主管(8),所述第一事故卸灰主管(8)上设有第一手动插板阀(9),所述第一料仓泵(13)和所述第二料仓泵(18)底部也可以设置排水管,所述细灰料仓(27)下锥斗上设有第二事故卸灰主管(32),所述第二事故卸灰主管(32)上设有第五手动插板阀(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支管(10)上设有所述第二手动插板阀(11)和所述第一气动双闸板阀(12),所述第一料仓泵(13)上设有第一真空压力释放阀(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修方便的锅炉干法卸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卸料支管(15)上设有第三手动插板阀(16)和第二气动双闸板阀(17),所述第二料仓泵(18)上设有第二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