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包括厌氧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所述缺氧反应池和厌氧反应池的顶部表面上均焊接有两根龙骨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污水产生的异味将会被侧板和反应池盖子形成的密封状态所屏蔽,从而阻拦反应池中的臭味散发出去,同时在针对于反应池厌氧、缺氧的特性,通过在除臭剂配料池中配比不同浓度或成分的除臭剂,以此针对性的除臭,让增压水泵借助进水管将除臭剂配料池中的除臭剂抽取,并利用增压水泵自身的加压将除臭剂溶液沿着出水管输送到主管中,而主管则将除臭剂分流到副管上,从而让支撑板上安装的雾化喷头能够喷洒除臭剂到反应池中进行除臭。池中进行除臭。池中进行除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A2O反应池除臭设备辅助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2O工艺亦称A
‑
A
‑
O工艺,简称(厌氧
‑
缺氧
‑
好氧),按实质意义来说,本工艺应为厌氧
‑
缺氧
‑
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污泥在A2O反应池中反应处理时,通常厌氧池和缺氧池中会产生大量的臭味和异味,且臭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反应池中出现了硫化氢、氨和甲烷等,反应池中散发出来的臭味不仅气味难闻,同时也会污染环境,现有对反应池进行除臭的手段为“加盖”,即在反应池的上方设置将反应池与外界屏蔽的棚顶,虽然“加盖”遮挡了臭味的蔓延和散发,但是臭味依旧存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厌氧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所述缺氧反应池和厌氧反应池的顶部表面上均焊接有两根龙骨支架,三个所述龙骨支架的外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且龙骨支架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反应池盖子,龙骨支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焊接有三根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呈等距离排布的雾化喷头,其中,中部所述雾化喷头的进水端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反应池盖子外部的主管,两侧所述雾化喷头的进水端也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与主管内腔贯通的副管,缺氧反应池和厌氧反应池的侧壁上均固定有除臭剂配料池,除臭剂配料池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增压水泵,其中,增压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接头与主管延伸至反应池盖子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水泵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贯穿到除臭剂配料池内腔中的进水管。
[000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除臭剂配料池的内腔中均设置有除臭剂溶液。
[000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除臭剂配料池的底部表面均开设有供进水管贯穿的通孔,且通孔的内腔与进水管的外圈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增压水泵的电源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固定连接,且增压水泵的控制端通过局域网与工业PLC终端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反应池盖子为中空状态,且反应池盖子的内部开设有供主管贯穿的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侧板为玻璃或亚克力材质的透明矩形板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好氧反应池、缺氧反应池和厌氧反应池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供污水进入/流出的排水孔。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本技术中污水产生的异味将会被侧板和反应池盖子形成的密封状态所屏蔽,从而阻拦反应池中的臭味散发出去,同时在针对于反应池厌氧、缺氧的特性,通过在除臭剂配料池中配比不同浓度或成分的除臭剂,以此针对性的除臭,让增压水泵借助进水管将除臭剂配料池中的除臭剂抽取,并利用增压水泵自身的加压将除臭剂溶液沿着出水管输送到主管中,而主管则将除臭剂分流到副管上,从而让支撑板上安装的雾化喷头能够喷洒除臭剂到反应池中进行除臭。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的内部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的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的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厌氧反应池;2、缺氧反应池;3、好氧反应池;4、反应池盖子;5、侧板;6、龙骨支架;7、除臭剂配料池;8、副管;9、主管;10、支撑板;11、雾化喷头;12、进水管;13、增压水泵;1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做出更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以下介绍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几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
[0021]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本文所引用的各种出版物、专利和公开的专利说明书,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
[0026]厌氧反应池1、缺氧反应池2和好氧反应池3的顶部表面上均焊接有两根龙骨支架6,三个龙骨支架6的外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5,且龙骨支架6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反应池盖子4,龙骨支架6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焊接有三根支撑板10,且支撑板10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呈等距离排布的雾化喷头11,其中,中部雾化喷头11的进水端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反应池盖子4外部的主管9,两侧雾化喷头11的进水端也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与主管9内腔贯通的副管8,厌氧反应池1、缺氧反应池2的侧壁上均固定有除臭剂配料池7,除臭剂配料池7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增压水泵13,其中,增压水泵13的出水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2O反应池除臭装置,包括厌氧反应池(1)、缺氧反应池(2)、和好氧反应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池(2)和厌氧反应池(1)的顶部表面上均焊接有两根龙骨支架(6),三个所述龙骨支架(6)的外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5),且龙骨支架(6)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反应池盖子(4),龙骨支架(6)相互靠近的一侧上均焊接有三根支撑板(10),且支撑板(10)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呈等距离排布的雾化喷头(11),其中,中部所述雾化喷头(11)的进水端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反应池盖子(4)外部的主管(9),两侧所述雾化喷头(11)的进水端也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有与主管(9)内腔贯通的副管(8),缺氧反应池(2)和厌氧反应池(1)的侧壁上均固定有除臭剂配料池(7),除臭剂配料池(7)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增压水泵(13),其中,增压水泵(13)的出水端通过管接头与主管(9)延伸至反应池盖子(4)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水泵(13)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贯穿到除臭剂配料池(7)内腔中的进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允妹,单连斌,张磊,赵勇娇,魏春飞,单则霖,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