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装配式钢导流墙,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该装配式钢导流墙,包括:浮桥组件、三个廊桥组件、中隔板平台和中间隔板,所述中隔板平台设置在三个廊桥组件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设置在中隔板平台的下方;所述廊桥组件包括底梁框架和支撑框架,所述底梁框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池墙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焊接在底梁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底梁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支座,两个所述固定支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推力机组,所述固定支座装配有安装机构。该装配式钢导流墙,池内的水流会在六个推力机组的推动下沿着中间隔板进行循环流动,在不停水的前提下,改变原有池体流态加装搅拌设备。改变原有池体流态加装搅拌设备。改变原有池体流态加装搅拌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导流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装配式钢导流墙。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污水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如AAO工艺,通过对污水进入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是一种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现有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一般都是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而成。
[0004]但是当需要对污水处理进行改造时,由于工艺需求,需要在反应池内增设导流设备和搅拌设备,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反应池不能停产,需要待水作业,如需在反应池中增加导流隔断,需要将池体放空,增加砖混或钢筋混凝土隔断,同时安装所需设备,改造周期太长,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因此我们提出了装配式钢导流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钢导流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装配式钢导流墙,包括:浮桥组件、三个廊桥组件、中隔板平台和中间隔板,所述浮桥组件、三个廊桥组件、中隔板平台和中间隔板均设置在污水处理相关的厌氧、缺氧或好氧池中,
[0009]所述中隔板平台设置在三个廊桥组件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设置在中隔板平台的下方;
[0010]所述廊桥组件包括底梁框架和支撑框架,所述底梁框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池墙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焊接在底梁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底梁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支座,两个所述固定支座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推力机组,所述固定支座装配有安装机构;
[0011]池内的水流会在六个推力机组的推动下沿着中间隔板进行循环流动。
[0012]优选的,所述浮桥组件包括浮桥支撑板、多个浮筒和多个固定缆绳,所述多个浮筒固定安装在浮桥支撑板的下方,且多个所述固定缆绳固定连接在浮桥支撑板与两侧池墙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底梁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焊接有弧形板,且所述推力机组的下表面与弧形板的内壁相贴合。
[0014]优选的,所述中隔板平台包括支撑钢架和多个安装架,所述支撑钢架由多节支架焊接而成,且多个所述安装架焊接在支撑钢架的底部,且所述中间隔板安装在多个安装架
的底部。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架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钩,且多个所述卡钩的顶端分别卡接在三个底梁框架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钢架的两侧与支撑框架之间均安装有两个牵引绳。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且所述支撑钢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多节防护栏杆;
[0017]所述中间隔板的底部安装有过度钢管。
[0018]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底梁框架的侧面,所述固定支座顶部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两个转动块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两个固定块转动连接。
[0019]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块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且所述连接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上表面,且所述固定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推力机组的背面;
[0020]且所述导向块装配有提升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提升结构包括提升平台,所述提升平台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提升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架,且所述提升平台与第一防滑垫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扶梯,所述防护框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提升支座,所述提升支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且所述支撑条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的正面。
[0022]优选的,所述提升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升座,所述提升座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其中一端穿过提升座的外壁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且所述提升座的两侧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提升支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23]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升绳,提升绳的外表面依次与限位轴和限位块相贴合,且提升绳的底端与导向块固定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钢导流墙,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1、该装配式钢导流墙,中隔板平台同时可以作为检修平台,其主要作用为固定中间隔板,支撑钢架和多个安装架采用角钢为材料,同样采用焊接工艺制作完成,此制作过程的工作面依旧依托浮桥支撑板,支撑钢架分为相同长度的节组装而成,在安装过程中廊桥组件作为起重依托,采用便携式提升机将中隔板平台平台吊装就位,并将多个卡钩的顶端分别卡接在三个底梁框架的上表面,同时支撑钢架的两侧与支撑框架之间均安装有两个牵引绳,则完成了中隔板平台的安装;在所有的工作安装调整合格之后将对浮桥组件进行拆除,使整个机构进入工作形态,池内的水流会在六个推力机组的推动下沿着中间隔板进行循环流动,在不停水的前提下,改变原有池体流态加装搅拌设备。
[0026]2、该装配式钢导流墙,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环境限制,无法使用吊车等起重设施综合考虑后采用浮桥组件作为施工平面,浮桥主要浮桥支撑板、多个浮筒和多个固定缆绳等构成,多个浮筒作为浮桥支撑板主要的托伏构件,先将多个浮筒按次排放于水面,多个浮筒之间相互固定,其目的为稳固的同时均匀受力,其次将浮桥支撑板与多个浮筒固定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后将其利用多个固定缆绳将其四角固定于池壁之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操作平台;浮桥组件可根据施工需要自由调整位置以满足施工
要求。
[0027]3、该装配式钢导流墙,在浮桥支撑板上对固定支座和安装座整体在上制作完成,同时将固定支座顶部的两个转动块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底梁框架侧面的两个固定块转动连接,使得固定支座可绕底梁框架侧面的销轴旋转,在固定支座制作完成之后其为平放状态,先将其通过销轴与底梁框架连接,后通过绳索牵引一端慢慢方入水中直至其竖直定位然后固定即可;固定支座安装就位后开始推力机组的安装,推力机组背面安装的导向块活动套接在固定条的外表面,然后将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提升绳,使得提升绳的外表面依次与限位轴和限位块相贴合,且提升绳的底端与导向块固定连接,此时在转动转动手柄时,带动了转动轴进行转动,即可使得推力机组通过导向块和固定条实现上下移动,至此机组可顺利安装就位。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浮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廊桥组件、中隔板平台和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廊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底梁框架和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隔板平台和中间隔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支座和安装座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钢导流墙,包括:浮桥组件(1)、三个廊桥组件(2)、中隔板平台(3)和中间隔板(4),所述浮桥组件(1)、三个廊桥组件(2)、中隔板平台(3)和中间隔板(4)均设置在污水处理相关的厌氧、缺氧或好氧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平台(3)设置在三个廊桥组件(2)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4)设置在中隔板平台(3)的下方;所述廊桥组件(2)包括底梁框架(201)和支撑框架(202),所述底梁框架(20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池墙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202)焊接在底梁框架(201)的上表面,所述底梁框架(20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支座(204),两个所述固定支座(204)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座(205),且所述安装座(205)的上表面设置有推力机组(206),所述固定支座(204)装配有安装机构;池内的水流会在六个推力机组(206)的推动下沿着中间隔板(4)进行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导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桥组件(1)包括浮桥支撑板(101)、多个浮筒(102)和多个固定缆绳(103),所述多个浮筒(102)固定安装在浮桥支撑板(101)的下方,且多个所述固定缆绳(103)设置在浮桥支撑板(101)与两侧池墙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导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框架(2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203),所述安装座(205)的上表面焊接有弧形板(207),且所述推力机组(206)的下表面与弧形板(207)的内壁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导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平台(3)包括支撑钢架(301)和多个安装架(302),所述支撑钢架(301)由多节支架焊接而成,且多个所述安装架(302)焊接在支撑钢架(301)的底部,且所述中间隔板(4)安装在多个安装架(302)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钢导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301)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卡钩(303),且多个所述卡钩(303)的顶端分别卡接在三个底梁框架(20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钢架(301)的两侧与支撑框架(202)之间均安装有两个牵引绳(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运达,赵子林,刘通,王德东,杨爱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满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