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澄清结构包括:生化池;至少一个填料载体,位于生化池内,用于盛放填料;填料载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填料板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填料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填料板与第二填料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PHA颗粒或PLA颗粒,位于第一填料板与第二填料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PHA或PLA颗粒与生化池,即澄清区结合,通过在澄清区填料载体内放置PHA颗粒或PLA颗粒,利用PHA或PLA降解NO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自然环境中,氮循环中物质元素的交换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由于人类对自然界活动的过度干预,平衡的状态被破坏,导致硝酸盐在水环境中的含量日益增加。其中,水体富营养化是最典型的案例。对于使用传统生物处理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中硝态氮含量较高,因此,硝态氮的去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课题,这是从根源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0003]目前水中硝态氮的去除方式主要分为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蒸馏法等,这些方法脱氮效果好,但是成本较为昂贵。生物法是目前主流的污水厂脱氮方式,主要采用好氧区硝化和厌氧区异养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从而完成脱氮。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然有较多不足:一方面,传统异养反硝化阶段通常需要污水处理厂额外投加有机碳源作为还原硝态氮的电子供体以及供给微生物生长,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而且也带来了出水化学需氧量超标的风险;另一方面,化学药剂的大量投加必定生成大量的剩余污泥,极大地增加了污泥的处理处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可以解决物化法成本昂贵的问题;解决传统异养反硝化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增加运行成本,易造成出水COD超标的问题;解决投加大量化学药剂导致的生成大量剩余污泥,增加污泥处置成本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所述澄清结构包括:
[0007]生化池;
[0008]至少一个填料载体,位于所述生化池内,用于盛放填料;
[0009]所述填料载体为多个容纳空间,所述多个容纳空间在所述生化池内壁错位设置,本容纳空间在所述生化池内壁的高度低于左右相邻容纳空间的高度;每个填料容纳空间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填料板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填料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0010]PHA颗粒或PLA颗粒,位于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澄清结构还包括集水器;
[0012]所述集水器位于所述生化池内,且位于所述填料载体上方。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澄清结构还包括气洗装置;
[0014]所述气洗装置位于所述生化池内,用于对所述生化池内进行清洗。
[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洗装置为移动式气洗装置。
[00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呈30
°‑
60
°
夹角。
[00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沿所述生化池从下至上方向数量依次增多。
[00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澄清结构还包括孔板,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上均具有孔板,所述孔板用于过水过气。
[00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孔板的气孔的孔径沿所述生化池从下至上方向依次增大。
[00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填料载体的底部距离所述生化池内壁底部预设距离。
[00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能使所述移动式气洗装置对所述填料载体的底部进行清洗。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将PHA颗粒或PLA颗粒与生化池,即澄清区结合,通过在澄清区填料载体内放置PHA颗粒或PLA颗粒,利用PHA颗粒或PLA颗粒降解NO3‑
N,无需外加碳源,无COD超标问题,同时节约占地面积。本技术实施例增强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解决生化出水TN易超标的问题,可达到更高出水标准;耦合澄清区域,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PHA颗粒或PLA颗粒可被充分利用,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0026]1、生化池;2、填料载体;21、第一填料板;22、第二填料板;3、PHA颗粒或PLA颗粒;4、集水器;5、气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8]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应实施总氮排放控制、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是对污水治理的基本要求。尾水或环境水体中的TN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NO3‑
N去除的研究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0029]现有生化尾水常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膜分离、混凝沉淀、高级氧化。其中,吸附技术多采用活性炭,活性炭成本高、再生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膜分离技术存在严重的膜污染问题;混凝沉淀技术中混凝剂投加量大;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溶解性有机物不彻底、矿化率低。
[0030]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31]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示意图,澄清结构包括:生化池1,至少一个填料载体2以及PHA颗粒或PLA颗粒3。其中,至少一个填料载体2位于生化池1内,用于盛放PHA颗粒或PLA颗粒3;填料载体2为多个容纳空间,多个容纳空间在生化池1内壁错位设置,本容纳空间在生化池1内壁的高度低于左右相邻容纳空间的高度;每个填料容纳空间包括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填料板21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填料板2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填料板21与第二填料板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0032]PHA颗粒或PLA颗粒3位于第一填料板21与第二填料板2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00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生化池1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生化池1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将PHA颗粒或PLA颗粒3与生化池1,即澄清区结合,通过在澄清区填料载体2内放置PHA颗粒或PLA颗粒3,利用PHA颗粒或PLA颗粒降解NO3‑
N,无需外加碳源,无COD超标问题,同时节约占地面积。本技术实施例增强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解决生化出水TN易超标的问题,可达到更高出水标准;耦合澄清区域,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PHA颗粒或PLA颗粒3可被充分利用,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0035]以下将通过可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和描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结构包括:生化池:填料载体,位于所述生化池内,用于盛放填料;所述填料载体为多个容纳空间,所述多个容纳空间在所述生化池内壁错位设置,本容纳空间在所述生化池内壁的高度低于左右相邻容纳空间的高度;每个填料容纳空间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填料板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填料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PHA颗粒或PLA颗粒,位于所述第一填料板与所述第二填料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结构还包括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位于所述生化池内,且位于所述填料载体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结构还包括气洗装置;所述气洗装置位于所述生化池内,用于对所述生化池内进行清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生化池的增强脱氮澄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洗装置为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祺,王玉冰,黄书培,胡伟,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恩格拜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