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240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系统,污泥沉降设备包括外筒、内筒、进水管、吸泥管和排泥管,外筒内部为空腔,内筒内部为空腔,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内筒顶部为开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设置在内筒侧壁,位于内筒中间位置,吸泥管设置在内筒内部,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朝向内筒底部方向,排泥管设置在外筒体底部。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操作方便的优点。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可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污泥与水体分离后,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0003]现有技术在污泥培养的过程中,污泥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劣质的污泥吸附性差,从而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弱,出水水质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劣质污泥吸附性差,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弱,出水水质差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包括:
[0006]外筒,其内部为空腔;
[0007]内筒,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顶部为开口,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0008]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内筒侧壁,位于所述内筒中间位置;
[0009]吸泥管,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朝向所述内筒底部方向;
[0010]排泥管,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底部。
[0011]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进水管的进水量。r/>[0012]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外筒底部为锥形。
[0013]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内筒底部为锥形。
[0014]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
[0015]排沙管,设置在所述内筒底部。
[0016]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
[0017]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外筒侧壁,位于所述开口下方位置。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泥沉降系统,包括上述的污泥沉降设备。
[0019]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系统,还包括:
[0020]生化池,所述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所述生化池内。
[0021]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系统,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内筒与所述生化池;
[0022]所述吸泥管连通所述内筒与所述生化池;
[0023]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外筒与所述生化池。
[0024]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包括外筒、内筒、进水管、吸泥管和排泥管,外筒内部为空腔,内筒内部为空腔,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内筒顶部为开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设置在内筒侧壁,位于内筒中间位置,吸泥管设置在内筒内部,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朝向内筒底部方向,排泥管设置在外筒体底部。
[0026]通过进水管将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中,当内筒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抽出回收继续使用,从内筒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排出外筒,由此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27]2.本技术提供的泥沉降设备,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整进水管的进水量,从而控制水流上升的流速,使得轻质的污泥能够跟随水流上升从内容顶端开口流至外筒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28]3.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外筒底部和内筒底部均为锥形,便于筛分后的轻质污泥和重质污泥分别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底部沉积,使沉积后的污泥更加集中,便于吸泥管和排泥管抽取,具有结构简单,沉积效果好的优点。
[0029]4.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内筒底部的排沙管,可将重质污泥沉积积累后沉淀的颗粒物排出,提高了重质污泥的质量,使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提高,从而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减少了使用的成本。
[0030]5.本技术提供的污泥沉降系统,包括生化池和污泥沉降设备,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生化池内,进水管连通内筒与生化池,吸泥管连通内筒与生化池,出水管连通外筒与生化池。
[0031]通过进水管将生化池中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中,当内筒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抽回生化池中继续使用,从内筒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排出外筒,外筒内的水体可由侧壁的出水管回流至生化池中,由此经过将水体在生化池与污泥沉降设备之间循环,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正视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俯视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俯视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系统的正视图;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系统的俯视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1、外筒;2、内筒;3、进水管;4、吸泥管;5、排泥管;6、排沙管;7、出水管;8、生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其内部为空腔;内筒(2),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内筒(2)设置在所述外筒(1)内部,所述内筒(2)顶部为开口,所述内筒(2)与所述外筒(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3),设置在所述内筒(2)侧壁,位于所述内筒(2)中间位置;吸泥管(4),设置在所述内筒(2)内部,所述吸泥管(4)一端设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朝向所述内筒(2)底部方向;排泥管(5),设置在所述外筒(1)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上设置有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进水管(3)的进水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底部为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冯薇刘勇卢祺黄书培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恩格拜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