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60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基材上涂布第一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一胶层的第一基材;S2.在第二基材上涂布第二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二胶层的第二基材;S3.将第一基材具有第一胶层的待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基材具有第二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得到膜产品;S4.将膜产品进行后固化,得到固化后膜产品;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胶膜层。该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可有效提升不同质材料所形成的膜与胶膜间、胶膜与胶膜间的结合力,使得叠层结构在不同老化条件下,叠层结构折叠不低于20万次时,叠层结构的膜与胶膜、胶膜与胶膜之间不发生层间分离的现象。间分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贴合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将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材料层叠在一起使用的研究已是由来已久,如何将不同材质的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功能特性、向材料的集成化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0003]当前电子产品如笔记本,智能穿戴设备,汽车产品,手持式移动终端等有小型化、轻型化的趋势,可变形、可弯折的产品层出不穷,这种趋势要求这类产品使用的塑料、橡胶、玻璃等材料越来越薄,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例如电子产品的可折叠显示屏,还要求塑料、橡胶、玻璃等材料可弯曲,电子产品的新设计和新要求将会使现有的叠层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
[0004]同质材料、不同质材料所形成的膜与胶膜间、胶膜与胶膜间的结合力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尤其是随着可折叠显示的出现,可折叠屏幕需要实现持续折叠和展开的功能,导致叠层结构的层间结合力问题更加突出。
[0005]目前,提高层间结合力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0006]1.在层间引入中间层(底涂液、粘接剂等)。
[0007]中间层可与胶膜层、膜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结合,从而提高层间结合力,但中间层的引入会使得工艺复杂化,并且对中间层的材料匹配性要求较高,不利于实际生产。
[0008]2.表面预处理。
[0009]对膜表面进行电晕、等离子等,提高膜表面粗糙度、增加与胶膜的接粘接面积。但是,这种方法也会增加工序,对界面结合力的提升也有限,不能适用于对层间结合力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场景,例如折叠显示。
[0010]本专利技术为更好的集成不同材质的材料提供解决方案,为薄膜功能材料的创新提供全新的实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层薄膜的集成化制作工艺,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在第一基材上涂布第一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一胶层的第一基材;
[0014]S2.在第二基材上涂布第二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二胶层的第二基材;
[0015]S3.将第一基材具有第一胶层的待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基材具有第二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得到膜产品;
[0016]S4.将膜产品进行后固化,得到固化后膜产品;
[0017]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胶膜层。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产品中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与基材之间还设置有至少1层胶层,此胶层在S4之前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0019]在第N基材上涂布第N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N胶层的第N基材;
[0020]撕掉膜产品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基材,从而得到具有待贴合面的待贴膜产品;
[0021]将第N基材具有第N胶层的待贴合面与待贴膜产品的待贴合面贴合,获得更新后的膜产品;
[0022]其中,所述第N胶层、待贴胶层中至少有一个为胶膜。
[00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和S4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4]在第N基材上涂布第N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N胶层的第N基材;
[0025]将所述膜产品的待贴合面与第N基材具有第N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获得更新后的膜产品;
[0026]其中,所述第N胶层为胶膜。
[00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烘烤、紫外辐射、湿气固化。
[00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贴合前对所述待贴合面的至少一个面进行表面处理。
[0029]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处理为等离子体处理。
[003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第一胶层的第一基材为收卷第一膜产品,所述具有第二胶层的第二基材为收卷第二膜产品,所述收卷第一膜产品与收卷第二膜产品贴合。
[003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水选自丙烯酸酯胶水;所述第二胶水选自丙烯酸酯胶水、聚氨酯胶水或有机硅胶水中的一种。
[0032]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水选自丙烯酸酯胶水;所述第二胶水选自聚氨酯胶水;
[0033]其中,所述丙烯酸酯胶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34][0035]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体为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第二功能单体为含有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0036]所述聚氨酯胶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37][0038]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水选自丙烯酸酯胶水;所述第二胶水选自有机硅胶水;
[0039]其中,所述丙烯酸酯胶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40][0041][0042]其中,所述功能单体为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
[0043]所述有机硅胶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44][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6]本专利技术采用贴合工艺为层间的润湿、原子扩散、机械连接(锚接或嵌接)和化学键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幅提升了同质材料、不同质材料所形成的膜层与胶膜层间、胶膜层与胶膜层间的结合力,使得叠层结构在不同老化条件下,叠层结构折叠不低于20万次时,叠层结构的非胶膜层与胶膜层间、胶膜层与胶膜层间不发生层间分离的现象;此外,因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有利于实际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N”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9]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50]S1.在第一基材上涂布第一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一胶层的第一基材;
[0051]S2.在第二基材上涂布第二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二胶层的第二基材;
[0052]S3.将第一基材具有第一胶层的待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基材具有第二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得到膜产品;
[0053]S4.将膜产品进行后固化,得到固化后膜产品;
[0054]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胶膜层。
[0055]本专利技术对于基材的选取没有特殊限制,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材,例如应用于对光学要求较高的场景,可选取PET基材、CPI基材等透光率较高的材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叠层结构层间结合力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基材上涂布第一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一胶层的第一基材;S2.在第二基材上涂布第二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二胶层的第二基材;S3.将第一基材具有第一胶层的待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基材具有第二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得到膜产品;S4.将膜产品进行后固化,得到固化后膜产品;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胶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产品中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与基材之间还设置有至少1层胶层,此胶层在S4之前通过以下步骤获得:在第N基材上涂布第N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N胶层的第N基材;撕掉膜产品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基材,从而得到具有待贴合面的待贴膜产品;将第N基材具有第N胶层的待贴合面与待贴膜产品的待贴合面贴合,获得更新后的膜产品;其中,所述第N胶层、待贴胶层中至少有一个为胶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和S4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N基材上涂布第N胶水,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具有第N胶层的第N基材;将所述膜产品的待贴合面与第N基材具有第N胶层的待贴合面贴合,获得更新后的膜产品;其中,所述第N胶层为胶膜。4.如权利要求1~3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闯高伟刘小磊张自豪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