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包括:进料座;揉搓组件,碾压轮组,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包括位于碾压轮组下方的分离组件,位于分离组件一端的负压抽吸结构,设置在分离组件下方的耳片收集槽,位于耳片收集槽一侧的薄膜收集槽;分离组件包括与分离箱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将不同形状和厚度的耳片裁片全部经进料座导入,经过揉搓组件、碾压轮组等模拟人手的揉搓动作,将耳片与薄膜分离开来,再通过翻搅辊对分离的耳片和薄膜进行搅拌,使较轻的薄膜浮于耳片的上方,将薄膜通过负压抽吸结构抽走,剩下耳片单独收集,在不破坏耳片的前提下将耳片与薄膜自动分离,自动化程度强。动化程度强。动化程度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帘式气囊(CAB)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用于保护车内乘员的头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并且达到了气囊应该展开的条件,CAB模块是设计成在乘员头顶处展开,模块内部的气带由于受到内部压力展开,气带在固定的位置展开充气来保护乘员的头部。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0003]在帘式气囊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独立的耳片裁片,此耳片裁片由激光裁床切割成型,裁片表面带有塑料薄膜,耳片裁片和塑料薄膜由于激光切割的高温,裁片边缘会与薄膜熔融在一起,然而耳片裁片使用是不需要塑料薄膜,需要提前撕去,由于耳片裁片形状各异,厚薄不一,所以目前只能人工撕去,耳片使用数量庞大,占用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包括:
[0007]进料座;
[0008]揉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座内部的开合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合板上方的揉搓板;
[0009]位于所述进料座下方出料口的碾压轮组;
[0010]分离箱,包括位于所述碾压轮组下方的分离组件,位于所述分离组件一端的负压抽吸结构,设置在所述分离组件下方的耳片收集槽,位于所述耳片收集槽一侧的薄膜收集槽;
[0011]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分离箱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揉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开合板锁固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揉搓板锁固的第二驱动件。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碾压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座出料口的固定滚辊与移动滚辊。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碾压轮组进一步包括安装架,开设在所述安装架内的滑槽,连接在所述滑槽中的滑块,所述固定滚辊贯穿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移动滚辊贯穿
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所述固定滚辊通过皮带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翻搅辊包括一滚动辊,所述滚动辊上插接固定有若干组交错的十字杆,所述滚动辊通过皮带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进料座为一中空的倒梯型结构。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网板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网板与第二网板,所述第二网板上连接有推动件。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负压抽吸结构与分离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分隔网板,所述分隔网板位于所述薄膜收集槽的上方。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将不同形状和厚度的耳片裁片全部经进料座导入,经过揉搓组件、碾压轮组等模拟人手的揉搓动作,将耳片与薄膜分离开来,再通过翻搅辊对分离的耳片和薄膜进行搅拌,使较轻的薄膜浮于耳片的上方,将薄膜通过负压抽吸结构抽走,剩下耳片单独收集,在不破坏耳片的前提下将耳片与薄膜自动分离,自动化程度强。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图2中B

B处的剖面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种碾压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
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参照图1

6所示,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包括:进料座1;揉搓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座1内部的开合板21,以及与所述开合板21锁固的第一驱动件22;位于所述进料座1下方出料口的碾压轮组3;分离箱4,包括位于所述碾压轮组3下方的分离组件41,位于所述分离组件41侧向的负压抽吸结构42,设置在所述分离组件41下方的耳片收集槽43,位于所述耳片收集槽43一侧的薄膜收集槽44;所述分离组件41包括与所述分离箱4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411,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412。
[0031]具体的,所述揉搓组件2还包括与所述开合板21锁固的第一驱动件22,与所述揉搓板23锁固的第二驱动件24。
[0032]在使用时,可采用人工进料的方式,也可采用传送带直接将未加工的耳片直接导入进料座1的方式,此时的耳片裁片中的耳片与薄膜仍是粘合在一起的,进入进料座1中的耳片裁片,首先会经过揉搓组件2的揉搓,具体为:在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下,通过两端的开合板21对裁片进行阻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24为气缸,在进气时,第一驱动件22会推动开合板21移动,将裁片挡住,而被挡住的裁片会被第二驱动件24驱动的揉搓板23来回的挤压揉搓,让裁片与裁片之间摩擦接触,从而让薄膜与耳片之间的结合度变低,而当揉搓一定时间后,再通过第一驱动件22打开开合板21,让耳片裁片下落至下一步骤。
[0033]所述碾压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座(1);揉搓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座(1)内部的开合板(21),设置在所述开合板(21)上的揉搓板(23);位于所述进料座(1)下方出料口的碾压轮组(3);分离箱(4),包括位于所述碾压轮组(3)下方的分离组件(41),位于所述分离组件(41)一端的负压抽吸结构(42),设置在所述分离组件(41)下方的耳片收集槽(43),位于所述耳片收集槽(43)一侧的薄膜收集槽(44);所述分离组件(41)包括与所述分离箱(4)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411),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4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轮组(3)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座(1)出料口的固定滚辊(32)与移动滚辊(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轮组(3)进一步包括安装架(31),开设在所述安装架(31)内的滑槽(33),连接在所述滑槽(33)中的滑块(34),所述固定滚辊(32)贯穿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1)上,所述移动滚辊(35)贯穿固定在所述滑块(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如松杨艺宗朱丽梅张初全
申请(专利权)人: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