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耦合缩
‑
胀
‑
撕变形模式的吸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耦合缩
‑
胀
‑
撕变形模式的吸能装置,属于吸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汽车与火车已经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汽车与火车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一旦车辆的碰撞事故发生,必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众多的人员伤亡情况。因此,为了保证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小车辆碰撞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十分有必要开展车辆被动安全防护研究。
[0003]在车辆碰撞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的需要,碰撞动能要完全被吸收或耗散,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元件作为能量吸收结构,以满足车辆结构的耐撞性要求。为得到良好的耐撞性结构或装置,在其中布置吸能元件成为主要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耦合缩
‑
胀
‑
撕变形模式的吸能装置,包括变形管、缩径模具、支架、膨胀
‑
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缩
‑
胀
‑
撕变形模式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管(1)、缩径模具(2)、支架(3)、膨胀
‑
撕裂模具(4)、底板(6)、定位块(5);所述的底板(6)上设有螺栓通孔(61)、底板连接孔(62)、底板螺孔(63)、底板销孔(64)、减重孔(65)和底板定位槽(66);所述的支架(3)上设有支架连接孔(31),支架连接孔(31)通过螺栓与螺栓通孔(61)连接,将支架(3)安装在底板(6)上,支架(3)底部设有支架定位槽(32);支架(3)的内壁(37)与底板(6)的端部之间形成能容纳变形管(1)受冲击后移动发生耦合缩径、膨胀和撕裂变形的容腔;支架(3)顶面中间设置凹槽(34)与支架通孔(35),凹槽(34)中设有支架螺孔(36);所述的定位块(5)下半段安装于底板(6)的底板定位槽(66)内,定位块(5)上的定位孔(51)与底板(6)的底板螺孔(63)通过螺栓连接,定位块(5)上半段安装在支架(3)底部的支架定位槽(32)内;所述的膨胀
‑
撕裂模具(4)外轮廓包括锥面(43)和弧面(44),让变形管(1)在轴向下压的过程中发生先膨胀后撕裂的组合变形模式;膨胀
‑
撕裂模具(4)并位于支架(3)内,并位于支架(3)的支架通孔(35)下方;膨胀
‑
撕裂模具(4)设有模具螺孔(41)与模具销孔(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素超,曹自幸,井坤坤,冯哲骏,汪浩,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