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44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S1、用水玻璃制备硅溶胶;S2、将基材进行活化处理,并在基材表面涂布硅溶胶,得到溶胶薄膜;S3、将S2中的溶胶薄膜凝胶,转化为凝胶薄膜;S4、对凝胶薄膜中的液体进行溶剂置换;S5、用改性剂对S4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凝胶改性;S6、将S5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相同的薄膜厚度下,优于市场上的隔热棉、岩棉等产品;同时产品具有较轻的密度,适合体积小轻量化的产品场景(如电子产品)。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气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含有纳米级别的孔和颗粒的多孔材料。气凝胶通常使用溶胶

凝胶的化学方法来制备出充满溶剂的湿凝胶,并使用一种防止固体骨架收缩或塌陷的方式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气凝胶是一种充满空气的多孔固体,被称为冻结的烟。气凝胶的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其在光学、热学、声学和电学性能上具有优异的性能。
[0003]气凝胶由于具备高达90%的孔隙率和小于500kg/m3的密度及很低的导热系数,非常适合用作隔热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作为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上的隔热材料,需要气凝胶作为可自支撑的薄片或薄膜使用。但是,常规的方法制备出来的气凝胶,由于材料的脆性和弱的机械强度,限制了气凝胶材料的应用。
[0004]为了克服以上缺点,Brinker等(文献Nature,1995,374,439)在刚性的硅基板上制备出气凝胶薄膜。
[0005]Bozoglu等人(文献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19,130,46

47)将气凝胶粉末和聚氨酯进行复合,制备出柔性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但是气凝胶的添加量最高只有7%,无法做到更高含量气凝胶粉体的复合并制备出低导热的复合材料。
[0006]吴建坤(专利CN104276851A)将二氧化硅气凝胶加工成纳米级粉末,用喷涂的方式将气凝胶喷涂到已涂敷高温胶的基板上,制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膜。但是,由于使用高温胶,基板是金属或陶瓷,不是柔性的气凝胶复合材料。
[0007]张立志等人(专利CN107335345A)采用纤维素作为模板,制备一种自支撑高透湿绝热气凝胶薄膜。但是,需要将模板溶解掉,从而制备出多孔的气凝胶膜。由于需要使用纤维素的模板,要求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并且步骤会相对更加复杂。
[0008]张振秀等人(专利CN108816055A)以正硅酸乙酯和甲醇溶液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聚乳酸薄膜,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效果和可降解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在隔热材料中,具有柔性能适用于电子产品。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用水玻璃制备硅溶胶;
[0013]S2、将基材进行活化处理,并在基材表面涂布硅溶胶,得到溶胶薄膜;
[0014]S3、将S2中的溶胶薄膜凝胶,转化为凝胶薄膜;
[0015]S4、对凝胶薄膜中的液体进行溶剂置换;
[0016]S5、用改性剂对S4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凝胶改性;
[0017]S6、将S5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
[0018]具体的,所述S1中向水玻璃中加入碱制备硅溶胶,碱为有机碱或无机碱,包括NaOH、KOH、Ca(OH)2、氨水、三乙胺、四甲基氢氧化铵、二氮杂二环(DBU)、吡啶、4

二甲氨基吡啶(DMAP)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具体的,所述基材为柔性基材,包括玻璃、铜片、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乙烯

丙烯共聚物(EP)、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聚苯乙烯(PS)、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尼龙(聚酰胺)(PA)、聚甲醛(POM)中的任一种。
[0020]具体的,所述S3中溶胶薄膜凝胶的条件为40℃~80℃,时间为1~60min。
[0021]具体的,所述S4中溶剂为低表面张力的有机溶剂,其表面张力小于35mN/m,包括乙醇、甲醇、丙醇、正己烷、正庚烷、乙醚、六甲基二硅氧烷、异丁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环己烷、乙酸异丁酯、乙二醇二甲醚、醋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具体的,所述S5中改性剂为有机硅改性剂,通式为R
n
SiX
(4

n)
,或,R
n
Si(OR

)
(4

n)
,式中,X为卤素或氮元素,优选为Cl元素;n=1~3,R与R

为烷基或烯烃基团;优选使用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或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中的一种;
[0023]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为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五甲基五乙烯基环五硅氧烷、或六甲基六乙烯基环六硅氧烷中的一种。
[0024]所述S5中改性剂还可以为有机硅改性剂和六氟硅酸、六氟硅酸盐与烷基二乙醇酰胺以质量比1:1:1

5的混合物;所述的烷基二乙醇酰胺选自椰油酸二乙醇酰胺、或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0025]具体的,所述S6中干燥温度为50~100℃。
[0026]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厚度在50~2000μm之间;气凝胶层的孔隙率在70%~100%之间,气凝胶层的密度在40~500kg/m3。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气凝胶复合材料在隔热材料中用途。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突出效果:
[0029]1、制备出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完整性,基材薄膜和气凝胶层粘附力高,不易脱落,即使在复合材料弯折的情况下也不发生脱落或开裂现象;
[0030]2、本专利技术采用水玻璃为硅源,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易放大生产的特点;
[0031]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柔性,可弯折、可卷曲;
[0032]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相同的薄膜厚度下,优于市场上的隔热棉、岩棉等产品;同时产品具有较轻的密度,适合体积小轻量化的产品场景(如电子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
的保护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表征方式和测试方法:
[0035]1)溶液粘度
[0036]使用DHR(TA仪器)旋转粘度计,在温度为25℃,剪切速度为1s
‑1时,测定硅溶胶溶液的粘度。
[0037]2)热导率k
[0038]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通过稳态法来测试。将气凝胶复合材料样品,裁剪成宽度为15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水玻璃制备硅溶胶;S2、将基材进行活化处理,并在基材表面涂布硅溶胶,得到溶胶薄膜;S3、将S2中的溶胶薄膜凝胶,转化为凝胶薄膜;S4、对凝胶薄膜中的液体进行溶剂置换;S5、用改性剂对S4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凝胶改性;S6、将S5制备的凝胶薄膜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向水玻璃中加入碱制备硅溶胶,碱为有机碱或无机碱,包括NaOH、KOH、Ca(OH)2、氨水、三乙胺、四甲基氢氧化铵、二氮杂二环(DBU)、吡啶、4

二甲氨基吡啶(DMAP)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柔性基材,包括玻璃、铜片、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乙烯

丙烯共聚物(EP)、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聚苯乙烯(PS)、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尼龙(聚酰胺)(PA)、聚甲醛(POM)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基材活化处理为化学处理,将薄膜使用水和乙醇进行清洗,然后,采用NaOH/KOH溶液进行表面处理,50~100℃下加热1~24h,处理后,用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通式为ASiB3,式中,A代表氨基、巯基、环氧基、氰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B代表烷氧基,优选为KH550、KH560、或KH570进行改性,50~100℃下加热1~24h,处理完后,用水和乙醇进行清洗,烘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溶胶薄膜凝胶的条件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翼鸿刘畅喻学锋李书兵何睿王文金颜枫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