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40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属于钢板弹簧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钢板弹簧在设计时存在的钢板弹簧的刚度、应力与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的缺陷。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弹簧的结构分为平直段L0、根部过渡段L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板弹簧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用户对商用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机厂对钢板弹簧应力、刚度要求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天然误差,无法消除,当前已经难以满足主机厂日渐严苛的要求。
[0003]当前业内对变截面钢板弹簧进行等应力设计过程中,使其宽度b保持不变,根据等应力要求逐渐改变其厚度值。为了数学描述上更简单,将板簧截面简化为纯矩形,如图6所示。如此设计的钢板弹簧,其等应力段某一截面X处的应力σ
x
、厚度h
x
、宽度b、作用距离L
x
及其作用载荷P的数学关系为σ
x
=6PL
x
/bh
x2
,该关系式正好符合抛物线的数学描述,因此业内又将变截面钢板弹簧称为抛物线钢板弹簧。但实际上,钢板弹簧截面并非图6所示纯矩形,而是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分为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两种截面。由于忽略圆角的影响,原有设计方法设计的钢板弹簧其刚度、应力与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一修正系数用以修正设计方案,而这一过程又严重依赖于设计及生产经验,因此造成不同的设计人员、不同的生产厂家其设计方案不同,产品一致性也难以保证,同时难以满足当前主机厂对钢板弹簧刚度精度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应用此方法设计的变截面钢板弹簧,其应力值、刚度值与实际产品的应力值、刚度值偏差极小,其精度提高10%以上,最大程度保证了主机厂对钢板弹簧精度的高要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钢板弹簧的结构分为平直段L0、根部过渡段L1‑
L0、等应力段L2‑
L1、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端部等厚度段L

L4;
[0008]S2:获取基本参数,包括承受载荷P、板簧宽度b、有效长度L、平直段L0,根据钢板弹簧材料及应用环境,确定等应力段应力σ
x
=σ;
[0009]S3:计算圆角r
x
和惯性矩I
x

[0010]S4:获取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原材料厚度(即平直段L0段厚度)和根部过渡段L1‑
L0厚度;
[0011]S5: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
[0012]S6:获取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
[0013]S7:计算板簧刚度。
[0014]优选地,当钢板弹簧截面为腰形孔形状时,圆角r
x
的计算公式为:
[0015][0016]惯性矩I
x
的计算公式为:
[0017][0018]其中,r
x
为截面圆角,h
x
为截面厚度。
[0019]优选地,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可得,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0][0021]其中,公式(3)是关于h
x
的3次方程,其解不连续,因此将L
x
在0

L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其解的集合即为各点的精确厚度;将L
x
=0带入公式(3)中求解,由此计算所得结果根据原材料规格向上圆整即得原材料厚度h0;
[0022]根据板簧生产设备能力,确定L1,将其带入公式(3)求得此处厚度h1,根部过渡段L1‑
L0段内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3][0024]其中,L
x
在[L0,L1]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得到L1‑
L0段各点的集合。
[0025]优选地,根据钢板弹簧生产设备能力,依次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0026][0027][0028]优选地,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其中,按照公式(7)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获得变截面钢板弹簧各位置处的精确厚度;
[0031]根据材料力学莫氏定理,可求出各段在载荷P作用下的变形量,其计算公式为:
[0032][0033]总变形δ的计算公式为:
[0034]δ=δ0+δ1+δ2+δ3+δ4+δ
5 (9)
[0035]板簧总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
[0036][0037]其中,n为等应力段厚度计算过程中的间隔数,m为板簧片数。
[0038]优选地,当钢板弹簧截面为圆角矩形时,钢板弹簧圆角r
x
的计算公式为:
[0039][0040]惯性矩I
x
的计算公式为:
[0041][0042]其中,k为实际测量所得修正系数,r
x
为截面圆角,h
x
为截面厚度,r0为原材料截面圆角,h0为原材料截面厚度。
[0043]优选地,根据公式粗略估算原材料厚度,结果向上圆整,根据市场上原材料规格确定圆角r0;
[0044]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可得,等应力段L2‑
L1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45][0046]根据板簧生产设备能力,确定L1,将其带入公式(12)求得此处厚度h1,根部过渡段L1‑
L0内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47][0048]其中,L
x
在L0‑
L1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得到此段各点的集合。
[0049]优选地,根据钢板弹簧生产设备能力,依次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0050][0051][0052]优选地,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0053][0054]其中,按照公式(17)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获得变截面钢板弹簧各位置处的精确厚度。
[0055]优选地,根据材料力学莫氏定理,可求出各段在载荷P作用下的变形量,其计算公式为:
[0056][0057]总变形δ的计算公式为:
[0058]δ=δ0+δ1+δ2+δ3+δ4+δ5ꢀꢀꢀ
(18)
[0059]板簧总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
[0060][0061]其中,n为等应力段厚度计算过程中的间隔数,m为板簧片数。
[00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63]1、本专利技术针对钢板弹簧截面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弹簧的结构分为平直段L0、根部过渡段L1‑
L0、等应力段L2‑
L1、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端部等厚度段L

L4;S2:获取基本参数,包括承受载荷P、板簧宽度b、有效长度L、平直段L0,根据钢板弹簧材料及应用环境,确定等应力段应力σ
x
=σ;S3:计算圆角r
x
和惯性矩I
x
;S4:获取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原材料厚度(即平直段L0段厚度)和根部过渡段L1‑
L0厚度;S5: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S6:获取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S7:计算板簧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板弹簧截面为腰形孔形状时,圆角r
x
的计算公式为:惯性矩I
x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
x
为截面圆角,h
x
为截面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可得,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公式(3)是关于h
x
的3次方程,其解不连续,因此将L
x
在0

L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其解的集合即为各点的精确厚度;将L
x
=0带入公式(3)中求解,由此计算所得结果根据原材料规格向上圆整即得原材料厚度h0;根据板簧生产设备能力,确定L1,将其带入公式(3)求得此处厚度h1,根部过渡段L1‑
L0段内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
x
在[L0,L1]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得到L1‑
L0段各点的集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钢板弹簧生产设备能力,依次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3‑
L2、端部过渡段L4‑
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恒张振翀马金秋郭兴龙杜会军于修水张冬马艳超季长兴许烨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