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机电子元件的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21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改善装置的发光效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新化合物、使用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有机电子元件的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有机电子元件的化合物、使用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有机发光现象是指通过使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使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电子元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阴极和插置在其间的有机材料层的结构。在此,为了增加有机电子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材料层通常由多层结构构成,所述多层结构由不同材料构成,并且例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0003]用作有机电子元件中的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而且发光材料可以根据分子量分为高分子量型和低分子量型,并且可以根据发光机理分为衍生自电子的单重态激发态的荧光材料和衍生自电子的三重态激发态的磷光材料。此外,发光材料可以根据发射颜色分为发蓝色光的材料、发绿色光的材料和发红色光的材料,以及实现更自然的颜色所必需的发黄色光的材料和发橙色光的材料。
[0004]然而,当仅使用一种材料作为发光材料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最大发射波长移动到更长的波长,并且存在由于发射衰减效应而产生颜色纯度降低或装置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为了通过能量转移增加颜色纯度和增加发光效率,可以使用主体/掺杂剂体系作为发光材料。原理在于:当在发光层中混合少量的具有比形成发光层的主体的能带间隙更小的能带间隙的掺杂剂时,在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被传输至掺杂剂以高效地发光。此时,由于主体的波长移动至掺杂剂的波长带,可以根据使用的掺杂剂的类型获得具有期望的波长的光。
[0005]当前,便携式显示器市场是大型显示器,并且其尺寸与日俱增,为此,需要比现有的便携式显示器所需的功耗更大的功耗。因此,对于具有诸如电池的有限电力供应的便携式显示器,功耗变成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还必须解决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效率、使用寿命和驱动电压彼此相关,并且当效率增加时,驱动电压相对降低,而随着驱动电压降低,由于驱动期间产生的焦耳加热导致的有机材料的结晶降低,并且因此使用寿命趋于增加。然而,不能简单地通过改善有机材料层使效率最大化。这是因为,当各有机材料层之间的能级和T1值以及材料的固有性质(迁移率、界面性质等)被最佳地组合时,才可以同时实现长使用寿命和高效率。
[0007]因此,虽然延迟了金属氧化物从阳极电极(ITO)进入有机层的渗透和扩散(这是缩短有机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但它应该具有抵抗在装置驱动期间产生的焦耳加热的稳定特性,并且OLED装置主要通过沉积方法形成,并且有必要开发可以经受长时间沉积的材料,即,具有强耐热性的材料。
[0008]换而言之,为了完全展现有机电子元件的优异特性,应优先考虑由稳定且有效的材料胜任构成装置中的有机层的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但用于有机电子装置的稳定且有效的有机材料层材料的开发还未充分实现。因此,持续地需要开发新材料,并且具体地,迫切地需要开发用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新结构的化合物,并且当将该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子元件时,已经发现可以显著地改善装置的驱动电压、效率和使用寿命。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化合物、使用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0011]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13]式(1)
[0014][0015]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含所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通过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以实现装置的高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和高耐热性,并且可以极大地改善装置的颜色纯度和使用寿命。
[0018]附图简述
[0019]图1至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示例性视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下文,将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描述中,当在本文中并入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
[0022]此外,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组件时,本文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中的每一个不用于限定相应组件的实质、顺序或次序,而仅用于区分相应组件与其它组件。应注意,如果组件被描述为“连接”、“联接”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则该组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连接至其它组件,但在各组件之间可以“连接”、“联接”或“连接”另一个组件。
[0023]如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以下是如下术语的含义。
[0024]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卤代”或“卤素”包括氟、溴、氯或碘。
[0025]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烷基”或“烷基基团”具有1个至60个碳原子的单键,并且意指饱和脂肪族官能团,包括直链烷基基团、支链烷基基团、环烷基基团(脂环族)、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基团或被环烷基取代的烷基基团。
[0026]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烯基”或“炔基”具有2个至60个碳原子的双键或叁键,但不限于此,并且包括直链或支链基团。
[0027]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环烷基”意指形成具有3个至60个碳原子的环的烷基,但不限于此。
[0028]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烷氧基”、“烷氧基基团”或“烷基氧基”意指氧基连接至具有1个至6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但不限于此。
[0029]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芳基氧基基团”或“芳氧基基团”意指氧基连接至具有6个至60个碳原子的芳基基团,但不限于此。
[0030]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芳基基团”和“亚芳基基团”分别具有6个至60个碳原子,但不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芳基基团或亚芳基基团意指单环或多环芳香族,并且包括通过相邻取代基连接或参与反应而形成的芳香族环。
[0031]例如,芳基基团可以是苯基基团、联苯基基团、芴基团或螺芴基团。
[0032]前缀“芳基”或“芳”意指被芳基基团取代的基团。例如,芳基烷基可以是被芳基取代的烷基,并且芳基烯基可以是被芳基取代的烯基,并且被芳基取代的基团具有如本文定义的碳原子数。
[0033]此外,当前缀依次命名时,这意味着按首先描述的顺序列出取代基。例如,芳基烷氧基意指被芳基取代的烷氧基,烷氧基羰基意指被烷氧基取代的羰基,并且芳基羰基烯基也意指被芳基羰基取代的烯基,其中芳基羰基可以是被芳基取代的羰基。
[0034]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杂环基团”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具有2个至60个碳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式(1)其中,1)Ar1和Ar2各自独立地是C6‑
C
60
芳基基团或C2‑
C
60
杂芳基基团;2)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6‑
C
60
亚芳基基团和C2‑
C
60
亚杂芳基基团;3)R1、R2和R3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彼此独立地是氢或氘;4)a是0至6的整数,b是0至2的整数,c是0至4的整数,条件是Ar1、Ar2、L1、L2、R1、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必须被氘取代;其中,所述芳基基团、所述亚芳基基团、所述杂芳基基团、所述亚杂芳基基团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硅烷基团;硅氧烷基团;硼基团;锗基团;氰基基团;硝基基团;C1‑
C
20
烷硫基基团;C1‑
C
20
烷氧基基团;C1‑
C
20
烷基基团;C2‑
C
20
烯基基团;C2‑
C
20
炔基基团;C6‑
C
20
芳基基团;被氘取代的C6‑
C
20
芳基基团;芴基基团;C2‑
C
20
杂环基团;C3‑
C
20
环烷基基团;C7‑
C
20
芳基烷基基团和C8‑
C
20
芳基烯基基团;此外,所述取代基可以彼此键合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环,其中术语“环”意指C3‑
C
60
脂肪族环或C6‑
C
60
芳香族环或C2‑
C
60
杂环基团或通过其组合而形成的稠环,然而,在式(1)中排除由以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式(2)其中,
Ar1和L1与式(1)中定义的相同,R4和R5各自独立地是氢或氘,d是0至7的整数,并且e是0至4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L1和L2中的一个必须被氘取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L1和L2中的一个是被氘取代的C6‑
C
60
亚芳基基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r1和Ar2中的一个必须被氘取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r1和Ar2中的一个是被氘取代的C6‑
C
60
芳基基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至R3中的一个是氘。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r1和Ar2中的至少一个由以下式(3)表示式(3)其中,1)R6和R7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C6‑
C
60
芳基基团;芴基基团;包含O、N、S、Si或P中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C2‑
C
60
杂环基团;C3‑
C
60
脂肪族环和C6‑
C
60
芳香族环的稠环基团;C1‑
C
50
烷基基团;C2‑
C
20
烯基基团;C2‑
C
20
炔基基团;C1‑
C
30
烷氧基基团;C6‑
C
30
芳氧基基团;和

L'

NR
a
R
b
;或者相邻的多个R6或多个R7可以彼此键合以形成环,2)L'选自单键;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范成朴钟光俞在德张在完李允硕文成允李仁求白玹祯
申请(专利权)人:德山新勒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