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01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扭簧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包括外壳定位装置,外壳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外壳定位底座,外壳定位装置上有拨叉机构,拨叉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顶有支撑板,支撑板顶有气缸一,支撑柱之间有升降板,升降板两端有连接孔,连接孔中有直线轴承,升降板一侧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之间有滑轨,滑轨上有滑动块,滑动块之间有气缸二,滑动块一端有拨叉限位块,拨叉限位块一侧铰接有扭簧拨叉,滑动块另一端有长支撑架,长支撑架上有气缸三,升降板下侧有压紧柱,压紧柱与外壳定位底座之间有待加工外壳。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装配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组装效率的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机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扭簧安装
,具体是指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外壳上需要安装扭簧,用来提供扭转力。通常做法是采用人工手动装入,但是由于扭簧扭力较大,装入费劲,导致效率低下,工作强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降低装配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组装效率的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待加工外壳的位置,所述外壳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有外壳定位底座,所述外壳定位装置上方设有拨叉机构,用于上紧扭簧,所述拨叉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气缸一,用于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升降板,所述气缸一底端穿过支撑板与升降板顶部相互固定,所述升降板两端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中固定有直线轴承,两个所述直线轴承均套设在两个支撑柱外侧,所述升降板一侧两端固定有限位装置,一个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均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之间固定有气缸二,通过气缸二的伸缩,能够同时带动两个滑动块在滑轨上移动,能够实现对待加工外壳内侧两端的扭簧卡槽进行同步上扭簧,所述滑动块一端固定有拨叉限位块,用于限制扭簧拨叉位置,所述拨叉限位块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铰接有扭簧拨叉,所述滑动块另一端固定有长支撑架,所述长支撑架上方铰接有气缸三,所述气缸三一端与扭簧拨叉顶端相互铰接,能够带动扭簧拨叉旋转,所述升降板下侧一边固定有两个压紧柱,用于紧固待加工外壳,两个所述压紧柱与外壳定位底座之间夹设有待加工外壳。
[0005]首先将待加工外壳放置在外壳定位底座上方开设的外壳凹槽中,然后启动气缸一,使其带动升降板向下压,使两个压紧柱压紧待加工外壳内侧面,然后先将待加工外壳两端的扭簧卡槽中各放置一个扭簧,使扭簧的一端先卡接在扭簧卡槽中,然后启动气缸三与另一个滑动块上的气缸,然后使扭簧的另一端卡接在扭簧拨叉一侧的扭簧槽中,然后使气缸三与另一个滑动块上的气缸一起伸长,直到扭簧的另一端能够放入扭簧卡槽中的另一个卡接处,然后启动气缸二,则会带动两个滑动块一起运动,从而带动两个扭簧拨叉一起将扭簧的另一端顶入扭簧卡槽,然后收缩气缸三与另一个滑动块上的气缸,使扭簧还原,得到固定,从而安装完毕。
[0006]所述外壳定位底座上方开设有外壳凹槽,用于固定待加工外壳的位置。
[0007]所述气缸一、气缸二、气缸三均与外部气动控制装置相连通。
[0008]两个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底座上方位于外壳定位装置的两旁。
[0009]所述扭簧拨叉一侧开设有扭簧槽,便于卡住扭簧的一端。
[0010]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块的长度,便于滑动块移动。
[0011]所述待加工外壳内侧两端均开设有扭簧卡槽,所述扭簧卡槽中卡接有扭簧。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完全用机械上扭簧代替了人工,通过气缸与扭簧拨叉之间的配合,能够轻易地将扭簧安装在待加工外壳中的位置,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升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的整体结构前视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的整体结构后视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6]附图中:
[0017]1、外壳定位装置;2、拨叉机构;3、待加工外壳;4、扭簧;1.1、底座;1.2、外壳定位底座;1.3、外壳凹槽;2.1、支撑柱;2.2、支撑板;2.3、气缸一;2.4、升降板;2.5、直线轴承;2.6、固定架;2.7、滑动块;2.8、气缸二;2.9、拨叉限位块;2.10、扭簧拨叉;2.11、长支撑架;2.12、气缸三;2.13、压紧柱;3.1、扭簧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为了解决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外壳上需要安装扭簧,用来提供扭转力。通常做法是采用人工手动装入,但是由于扭簧扭力较大,装入费劲,导致效率低下,工作强度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定位装置1,用于定位待加工外壳3的位置,所述外壳定位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方固定有外壳定位底座1.2,所述外壳定位装置1上方设有拨叉机构2,用于上紧扭簧4,所述拨叉机构2包括两个支撑柱2.1,两个所述支撑柱2.1顶部固定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顶部固定有气缸一2.3,用于带动升降板2.4上下移动,两个所述支撑柱2.1之间设有升降板2.4,所述气缸一2.3底端穿过支撑板2.2与升降板2.4顶部相互固定,所述升降板2.4两端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中固定有直线轴承2.5,两个所述直线轴承2.5均套设在两个支撑柱2.1外侧,所述升降板2.4一侧两端固定有限位装置,一个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2.6,两个所述固定架2.6之间均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7,两个所述滑动块2.7之间固定有气缸二2.8,通过气缸二2.8的伸缩,能够同时带动两个滑动块2.7在滑轨上移动,能够实现对待加工外壳3内侧两端的扭簧卡槽3.1进行同步上扭簧4,所述滑动块2.7一端固定有拨叉限位块2.9,用于限制扭簧拨叉2.10位置,所述拨叉限位块2.9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铰接有扭簧拨叉2.10,所述滑动块2.7另一端固定有长支撑架2.11,所述长支撑架2.11上方铰接有气缸三2.12,所述气缸三2.12一端与扭簧拨叉2.10顶端相互铰接,能够带动扭簧拨叉2.10旋转,所述升降板2.4下侧一边固定有两个压紧柱2.13,用于紧固待加工外壳3,两个所述压紧柱2.13与外壳定位底座1.2之间夹设有待加工外壳3。
[0020]本技术中所述外壳定位底座1.2上方开设有外壳凹槽1.3,用于固定待加工外壳3的位置。
[0021]本技术中所述气缸一2.3、气缸二2.8、气缸三2.12均与外部气动控制装置相连通。
[0022]本技术中两个所述支撑柱2.1固定在底座1.1上方位于外壳定位装置1的两旁。
[0023]本技术中所述扭簧拨叉2.10一侧开设有扭簧槽,便于卡住扭簧4的一端。
[0024]本技术中两个所述固定架2.6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块2.7的长度,便于滑动块2.7移动。
[0025]本技术中所述待加工外壳3内侧两端均开设有扭簧卡槽3.1,所述扭簧卡槽3.1中卡接有扭簧4。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在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待加工外壳3放置在外壳定位底座1.2上方开设的外壳凹槽1.3中,然后启动气缸一2.3,使其带动升降板2.4向下压,使两个压紧柱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扭簧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定位装置(1),所述外壳定位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方固定有外壳定位底座(1.2),所述外壳定位装置(1)上方设有拨叉机构(2),所述拨叉机构(2)包括两个支撑柱(2.1),两个所述支撑柱(2.1)顶部固定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顶部固定有气缸一(2.3),两个所述支撑柱(2.1)之间设有升降板(2.4),所述气缸一(2.3)底端穿过支撑板(2.2)与升降板(2.4)顶部相互固定,所述升降板(2.4)两端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中固定有直线轴承(2.5),两个所述直线轴承(2.5)均套设在两个支撑柱(2.1)外侧,所述升降板(2.4)一侧两端固定有限位装置,一个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2.6),两个所述固定架(2.6)之间均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7),两个所述滑动块(2.7)之间固定有气缸二(2.8),所述滑动块(2.7)一端固定有拨叉限位块(2.9),所述拨叉限位块(2.9)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铰接有扭簧拨叉(2.10),所述滑动块(2.7)另一端固定有长支撑架(2.11),所述长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亮朱师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恒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