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85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第一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的顶端内腔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气缸的底端左侧外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的底端左侧外壁焊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右端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的右端轴接有第一圆柱筒。该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通过底板、第一气缸、第一电机、第二气缸、第二电机、第一圆柱筒、第三电机、第一斜杆、第二圆柱筒、第四电机、第二斜杆等结构实现夹手的无死角运动。夹手的无死角运动。夹手的无死角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珩磨机床
,具体为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上下料机械手主要实现机床制造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并采用了集成加工技术,适用于生产线的上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在国内的机械加工,很多都是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机床上下料的方式,这在产品比较单一、产能不高的情况下是非常适合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机床上下料就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和弱点,一方面专机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不利于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另一方面,它的柔性不够,难以适应日益加快的变化,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其次,使用人工会造成劳动强度的增加,容易产生工伤事故,效率也比较低下,且使用人工上下料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够,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原有上下料机械手只能实现对物体的简单抓取,其抓取效果不理想,且只能实现单个方向的抓取,不能适用多个角度的抓取,或者其只能实现一定角度的抓取,不能实现无死角抓取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第一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的顶端内腔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气缸的底端左侧外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的底端左侧外壁焊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右端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的右端轴接有第一圆柱筒,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圆柱筒相焊接,所述第一圆柱筒的内腔底端螺栓连接第三电机,所述第一圆柱筒的底端轴接有第一斜杆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斜杆相焊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柱筒,所述第二圆柱筒的内腔右侧螺栓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二圆柱筒的右侧轴接有第二斜杆的一端,所述第四电机与第二圆柱筒相焊接,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后侧外壁底端外侧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矩形块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内侧外壁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顶端外壁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底端与第三齿轮的顶端均焊接有夹手,所述夹手的内侧轴接有转杆的一端,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轴接在矩形块的前端内侧外壁。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均由两个正三角块与一个轴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两端轴接的杆的夹角为135度。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形状大小均相同,且对称分布在矩形块的前侧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夹手由一个横杆与一个竖杆轴接。
[0008]优选的,所夹手的内壁上粘贴有橡胶条。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该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通过底板、第一气缸、第一电机、第二气缸、第二电机、第一圆柱筒、第三电机、第一斜杆、第二圆柱筒、第四电机、第二斜杆等结构实现夹手的无死角运动。
[0011]2.该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通过夹手、矩形块、微型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转杆等结构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夹取,此设计方便快捷,结构简单,抓取效果理想,可以适用无死角抓取,或者其只能实现一定角度的抓取,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5]图中:1、底板,2、第一气缸,3、第一电机,4、第二气缸,5、第二电机,6、第一圆柱筒,7、第三电机,8、第一斜杆,9、第二圆柱筒,10、第四电机,11、第二斜杆,12、夹手,13、矩形块,14、微型电机,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起支撑连接作用,底板1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第一气缸2的一端,调节第一气缸2到适当高度,第一电机3转动带动第二气缸4旋转到适当的方向,第一气缸2的顶端内腔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气缸2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气缸4的底端左侧外壁,调节第二气缸4到适当的距离,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4的底端左侧外壁焊接,第二气缸4的内腔右端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5,第二气缸4的右端轴接有第一圆柱筒6,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与第一圆柱筒6相焊接,第一圆柱筒6的内腔底端螺栓连接第三电机7,第一圆柱筒6的底端轴接有第一斜杆8的一端,第一圆柱筒6下面的第三电机7带动第一斜杆8转动到适当的方向,第三电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斜杆8相焊接,第一斜杆8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柱筒9,第一斜杆8带动第二圆柱筒9转动到适当的方向,第二圆柱筒9的内腔右侧螺栓连接有第四电机10,第二圆柱筒9的右侧轴接有第二斜杆11的一端,第二圆柱筒9通过第四电机10带动第二斜杆11转动到适当的方向实现夹手12的无死角转动,第四电机10与第二圆柱筒9相焊接,第二斜杆11的另一端焊接有矩形块13,矩形块13的后侧外壁底端外侧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14,微型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矩形块13焊接有第一齿轮15,微型电机14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5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5内侧外壁啮合有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16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16的顶端外壁啮合有第三齿轮17,第二齿轮16带动第三齿轮17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16的底端与第三齿轮17的顶端均焊接有夹手12,夹手12向内侧运动将
物料夹紧,夹手12的内侧轴接有转杆18的一端,转杆18的另一端轴接在矩形块13的前端内侧外壁。
[0018]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斜杆8与第二斜杆11均由两个正三角块与一个轴连接而成,第一斜杆8与第二斜杆11两端轴接的杆的夹角为135度,第一斜杆8带动第二圆柱筒9转动到适当的方向。
[0019]作为优选方案,第二齿轮16与第三齿轮17形状大小均相同,且对称分布在矩形块13的前侧外壁,第二齿轮16带动第三齿轮17顺时针转动。
[0020]作为优选方案,夹手12由一个横杆与一个竖杆轴接,夹手12向内侧运动将物料夹紧。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夹手12的内壁上粘贴有橡胶条,橡胶条起防滑作用。
[0022]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23]当需要用此装置进行抓取物品时,首先接通装置的外部电源,调节第一气缸2到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珩磨机床上下料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第一气缸(2)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2)的顶端内腔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气缸(2)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二气缸(4)的底端左侧外壁,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4)的底端左侧外壁焊接,所述第二气缸(4)的内腔右端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气缸(4)的右端轴接有第一圆柱筒(6),所述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与第一圆柱筒(6)相焊接,所述第一圆柱筒(6)的内腔底端螺栓连接第三电机(7),所述第一圆柱筒(6)的底端轴接有第一斜杆(8)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斜杆(8)相焊接,所述第一斜杆(8)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柱筒(9),所述第二圆柱筒(9)的内腔右侧螺栓连接有第四电机(10),所述第二圆柱筒(9)的右侧轴接有第二斜杆(1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机(10)与第二圆柱筒(9)相焊接,所述第二斜杆(11)的另一端焊接有矩形块(13),所述矩形块(13)的后侧外壁底端外侧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张帆颜培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埃斯莫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