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74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包括密封的箱体,箱体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箱体内腔从前向后设有多级浸泡单元,第一级浸泡单元靠近出料口,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池和折流板,浸泡池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墙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弧形底部容纳本级下轴,斜底板的上端向本级上轴的后侧延伸,墙板的上端连接在后一级浸泡池的斜底板下方;除第一级外的各级斜底板的上部分别设有过滤栅板,过滤栅板的下缘高度由前向后逐级降低且均高于墙板顶部;折流板为平行于各级斜底板的实心板,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探入浸泡池下部。该梯级隧道式萃取槽中,固体物料与萃取液全逆流长流程接触,强化传质,且溶剂不会短路,萃取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级隧道式萃取槽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浸出器,尤其涉及一种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属于萃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油料或其它有效成分的提取经常用到萃取设备,市场上萃取设备种类繁多,有固定床式、移动床式、篮斗式以及滤筒式。其一般原理是固体自然堆积成稳定料床或强制形成稳定料床,萃取液或洗涤液从料床上方淋入,液体渗透料层完成传质过程。
[0003]公开号为CN 10447473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萃取装置及工艺”。包括主体封闭的萃取槽、萃取槽内安装有数组斜刮板装置、萃取槽上部的不同位置安装有萃取物料进口及溶剂进口、萃取槽两端分别安装有萃取液出口、萃取物料出口。
[0004]该萃取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大部分固体物料与萃取液的接触为层流式接触,导致固体物料与萃取液混合不充分;
[0005]2、萃取液通过落差自流,轻相位于液层上部,新溶易发生短路;
[0006]3、固体物料无明显沥干过程,在刮板推送爬升的物料中混有较多的浓萃取液,导致低浓度侧的溶剂浓度上升,使萃取动力下降,萃取效率降低;
[0007]4、萃取路径貌似较长,但每组浸出单元的上层筛面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固体物料与萃取液可实现全逆流长流程接触,强化传质过程,且溶剂不会发生短路,萃取效率高。
[000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箱体内腔从前向后设有多级浸泡单元,第一级浸泡单元靠近出料口,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
[0010]浸泡池: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墙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弧形底部容纳本级下轴,斜底板的上端向本级上轴的后侧延伸,墙板的上端连接在后一级浸泡池的斜底板下方;除第一级外的各级斜底板的上部分别设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下缘高度由前向后逐级降低且均高于墙板顶部;
[0011]折流板:平行于各级斜底板的实心板,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探入浸泡池下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本级折流板从后一级上轴的前侧向本级下轴的顶部延伸。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级折流板与后一级斜底板的下端面构成物料的下行隧道,与前一级斜底板的上端面构成物料的上行隧道。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级下轴轴线和本级上轴轴线所在平面与本级斜底板及折流板均呈锐角相交。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底板的上端高于上轴轴线所在水平面,所述折流板的上端接近上轴轴线所在水平面。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箱体前侧上部设有新溶喷淋管,新溶喷淋在第一级浸泡池的斜底板中段;前一级浸泡池的液位高于后一级浸泡池,末级浸泡池的后壁上设有浓溶出口,浓溶出口的前侧设有探入液面下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末级浸泡池的后壁之间形成浓混沉降区。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级浸泡池的侧壁上设有控制最高液面的箱体溢流口。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顶壁后部设有固体物料进料口,所述固体物料进料口位于末级折流板的上方;所述固体物料进料口的前方设有半流体物料进料口,所述半流体物料进料口的下方设有进料平台,所述进料平台位于末级上轴的上方。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末级折流板的后上方设有进料调节闸门。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溶剂和湿粕在斜底板和折流板构成的隧道内始终保证逆流浸泡接触,进行强制传质过程,始终保持很高的萃取动力;
[0021]2、新溶进入第一级浸泡池后,利用液位差逐级自动向后溢流,且经过折流板的折流,在各萃取单元充分与物料接触传质,不会发生沿表面流动的短路现象;
[0022]3、物料在每个萃取单元都经历入浸、固液混合、捞出、洗涤和沥干等步骤,固体物料最终进入第一级浸泡池,与新鲜溶剂充分混合后,经刮板捞起沥干,排出机外。
[0023]4、每级萃取过程中固体物料增加了沥干工序,每级萃取液增加了折流通道,液体的流动更有序合理,充分地契合了萃取原理,可提升萃取效率20%以上,可形成针对粉状或半流体固料的优势萃取工艺。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25]图1为本技术梯级隧道式萃取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及梯级液面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梯级隧道式萃取槽的立体透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某浸泡池的立体放大图;
[0029]图中:1.箱体;1a.固体物料进料口;1b.半流体物料进料口;1c.进料平台;1d.出料口;1e.箱体溢流口;1f.自由气体接口;1g.检修门;1h.水平托轨;1j.进料侧导向滑轨;1k.出料侧导向滑轨;2.进料调节闸门;3.浸泡池;3a.墙板;3b.弧形底部;3c.斜底板;3d.过滤栅板;3e.浓溶出口;4.折流板;5.挡料板;6.浓混沉降区;7.下轴;7a.下轴输送链轮;8.上轴;8a.上轴输送链轮;9.输送链条;10.排空管;11.新溶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技术的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以靠近固体进料口为“后”,靠近出
料口为“前”。
[003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包括箱体1,箱体1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1d,箱体1内部为溶剂环境,各联接面、法兰等处均满足气密要求。外壳体布置有整体式法兰联接面,起到加强壳体刚度,提升制造精度和改善密封密闭的功能。箱体内腔从前向后设有多级浸泡单元,第一级浸泡单元靠近出料口1d,末级浸泡单元位于箱体后端。
[0034]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池3和折流板4,浸泡池3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墙板3a、弧形底部3b和斜底板3c,弧形底部3b容纳本级下轴7,本级上轴8分别位于前一级浸泡池的上方,斜底板3c的上端向本级上轴8的后侧延伸,墙板3a的上端连接在后一级浸泡池的斜底板3c下方。
[0035]各级下轴7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轴输送链轮7a,弧形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腔从前向后设有多级浸泡单元,第一级浸泡单元靠近出料口,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池: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墙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弧形底部容纳本级下轴,斜底板的上端向本级上轴的后侧延伸,墙板的上端连接在后一级浸泡池的斜底板下方;除第一级外的各级斜底板的上部分别设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下缘高度由前向后逐级降低且均高于墙板顶部;折流板:平行于各级斜底板的实心板,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探入浸泡池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本级折流板从后一级上轴的前侧向本级下轴的顶部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其特征在于:各级折流板与后一级斜底板的下端面构成物料的下行隧道,与前一级斜底板的上端面构成物料的上行隧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隧道式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本级下轴轴线和本级上轴轴线所在平面与本级斜底板及折流板均呈锐角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越峰
申请(专利权)人: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