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26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包括防护板体,所述防护板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一侧侧边处的多层导风槽,所述多层导风槽上设置有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所述防护板体上且位于多层导风槽两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一侧侧边处的扰流槽,所述扰流槽的延伸端处设置有扰流槽空气采集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层级分散热量结构的多层导风槽,使得流过车底的空气均匀散布在电驱动总成上,有效的对电驱动总成散热,通过利用伯努利原理增大空气流速的扰流槽,使得多层导风槽处的空气流速增大,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护板结构散热性差、无清洁作用的问题。无清洁作用的问题。无清洁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驱下护板有如下几种:
[0003]第一种:申请号201620144535.0“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护板”,该电机护板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靠近左、右边沿位置处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本体呈向下突出的圆弧性,在板体弧形凹槽中靠近前、后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窗口,窗口一侧边沿铰接有盖板,窗口的另一侧边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盖板。此种结构存在碰撞容易造成开合门故障,其次没有导风结构,无法满足散热和清洁作用。
[0004]第二种:申请号201720069242.5“一种发电机防护板及汽车”,其中,该发电机防护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与所述底板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孔。该种结构存在通风量小,散热性能差,保护强度虽有提高但重点部位未做加强防滑。
[0005]第三种:申请号202021562407.0“电动汽车下护板总成”,该下护板总成包括前机舱下方的前舱下护板,前舱下护板的后边与电池包下护板的顺齐衔接,电池包下护板的两侧有左、右侧护板与电池包下护板的顺齐衔接,后舱下护板位于电池包下护板的后方和车尾之间且前端与电池包下护板的顺齐衔接。该种结构存在保护力度小,散热性能差,无清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多种结构存在的散热性能差、无清洁作用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通过对流动的空气采集,并改变局部区域空气的流速、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而提高电驱动总成的散热量,通过局部区域的空气的层流和扰流的共同作用,对驱动总成和半轴有清洁环境的作用;其次护板采用多层次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地保护电驱动总成和半轴不被路面凸出物损伤和防止行驶中产生的泥水进入电驱动总成的散热系统。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包括防护板体,所述防护板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一侧侧边处的多层导风槽,所述多层导风槽上设置有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所述防护板体上且位于多层导风槽两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一侧侧边处的扰流槽,所述扰流槽的延伸端处设置有扰流槽空气采集口,所述扰流槽的延伸端与所述多层导风槽的延伸端位于同侧。
[0009]优选的,所述扰流槽呈抛物线状的渐变拱形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多层导风槽呈多层次阶梯状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的数量为三至八个且依次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的数量为四个。
[0013]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体上四周处设置有固定孔。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体上且位于两侧侧边位置处开设有躲避槽。
[0015]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体整体采用PP+GF材料,整体尺寸为长度500mm~800mm、宽度400mm~600mm、厚度2mm~4m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
[0018]1、本技术通过采用多层级分散热量结构的多层导风槽,使得流过车底的空气均匀散步在电驱动总成上,有效的对电驱动总成散热,通过利用伯努利原理增大空气流速的扰流槽,使得多层导风槽处的空气流速增大,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护板结构散热性差、无清洁作用的问题。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运动方向前部的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扰流槽空气采集口,使得空气产生向两侧的空气流动,从而有效地降低污染物进入到工作空间,起到了重点防护作用。
[0020]3、本技术具有安装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防护板体;2、多层导风槽;3、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4、扰流槽;5、扰流槽空气采集口;6、固定孔;7、躲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主要由防护板体1、多层导风槽2、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3、扰流槽4、扰流槽空气采集口5、固定孔6、躲避槽7。
[0028]所述防护板体1整体采用PP+GF材料,整体尺寸为长度500mm~800mm、宽度400mm~600mm、厚度2mm~4mm。所述固定孔6设置有八个,对应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体1的四周处,所述防护板体1通过固定孔6以及螺栓与车身或车架的固定点连接,通过八个固定点可以确保电驱动护总成防护板与底盘连接可靠,也确保了电驱动护总成防护板与凸起物碰撞时,能够不脱落不移位。所述躲避槽7设置有四个,对应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体1两侧侧边位置处,所述躲避槽7可以根据固定点周边地连接件、凸出件等进行设计,防止电驱动总成护板与其他零配件发生干涉。
[0029]所述多层导风槽2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体1上,呈多层次阶梯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导风槽2采用四层级;所述多层导风槽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1位于运动方向前部的一侧侧边上;所述多层导风槽2通过多层结构将流动的空气分层采集,从而减少因层流之间相互影响造成的空气流动不均匀的现象,可以有效地将流动地空气均匀地分散到
电驱动总成上面,达到均匀散热地效果。
[0030]所述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3设置有三至八个,且对应依次分布在所述多层导风槽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3的数量为四个,对应分布在四层级的多层导风槽2上,所述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3能将层流进行切割,便于分层的空气进入多层级导风槽。
[0031]所述扰流槽4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多层导风槽2两侧,所述扰流槽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1位于运动方向前部的一侧侧边上,与所述多层导风槽2的延伸端同侧;每个扰流槽4具体呈抛物线状的渐变拱形体结构,且平面呈与圆管体夹角81
°
~87
°
相交形成的面。所述扰流槽4空间布局开阔,当车身底部与凸起物碰撞时可以有效地对电驱动总成进行保护。
[0032]所述扰流槽4根据伯努利原理,通过变径的方式,改变空气流速,从而影响周边地空气流动,进而达到主动降温的目的。
[0033]所述扰流槽空气采集口5设置在所述扰流槽4的延伸端上,所述扰流槽空气采集口5利用线性结构对流动的空气进行采集,可以减少风噪,而又最大程度的采集流动空气。
[0034]本技术中通过多层导风槽2和扰流槽4收集从车里底部流过的空气,对电驱动总成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所述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体(1),所述防护板体(1)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1)一侧侧边处的多层导风槽(2),所述多层导风槽(2)上设置有多层导风槽空气采集口(3),所述防护板体(1)上且位于多层导风槽(2)两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板体(1)一侧侧边处的扰流槽(4),所述扰流槽(4)的延伸端处设置有扰流槽空气采集口(5),所述扰流槽(4)的延伸端与所述多层导风槽(2)的延伸端位于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槽(4)呈抛物线状的渐变拱形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总成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导风槽(2)呈多层次阶梯状结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焕鹏王超于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