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14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包括埋件板、混凝土梁、上层钢柱和下层混凝土柱;下层混凝土柱垂直设置于混凝土梁下方,所述埋件板设置于下层混凝土柱外周,且埋件板顶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混凝土梁上表面的位置,所述下层混凝土柱于混凝土梁相交的位置顶部设置有上层钢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可以满足钢柱与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连接的受力要求;不增大原柱截面尺寸,建筑美观;施工过程为无湿作业,施工简单。施工简单。施工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等各方面的原因,老旧建筑改造变得越来越有市场,为了满足业主的使用需要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旧混凝土建筑上新加钢结构楼层成了很多业主的选择。这种设计的一个比较显著的难点就是在原来混凝土柱子上新接钢柱;通常的做法是在顶层混凝土柱上半部分新加一个局部截面加大的混凝土柱,并伸到上层一部分,然后将上层钢柱通过埋件与新加的混凝土柱墩连接。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柱的尺寸局部增大较多,影响建筑使用;在现场造成大量的湿作业,施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包括埋件板、混凝土梁、上层钢柱和下层混凝土柱;下层混凝土柱垂直设置于混凝土梁下方,所述埋件板设置于下层混凝土柱外周,且埋件板顶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混凝土梁上表面的位置,所述下层混凝土柱于混凝土梁相交的位置顶部设置有上层钢柱。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可以满足钢柱与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连接的受力要求;不增大原柱截面尺寸,建筑美观;施工过程为无湿作业,施工简单。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包括埋件板、混凝土梁、上层钢柱和下层混凝土柱;
[0006]下层混凝土柱垂直设置于混凝土梁下方,所述埋件板设置于下层混凝土柱外周,且埋件板顶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混凝土梁上表面的位置,所述下层混凝土柱于混凝土梁相交的位置顶部设置有上层钢柱。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埋件板通过第一锚栓与下层混凝土柱相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埋件板靠近上层钢柱的一侧设置有柱脚底板,所述柱脚底板铺设于下层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相交位置的上表面。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脚底板与混凝土梁通过第二锚栓相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埋件板与上层钢柱间距大于200mm时,埋件板与上层钢柱之间设置柱脚劲板。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脚劲板设置于柱脚底板上方,且其端部分别垂直于埋件板与上层钢柱。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埋件板与柱脚底板焊接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脚劲板与埋件板焊接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脚劲板与上层钢柱焊接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埋件板与混凝土梁通过对拉螺杆相连接。
[0016]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锚栓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栓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对拉螺杆设置有若干个。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可以满足钢柱与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连接的受力要求。
[0019](2)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不增大原柱截面尺寸,建筑美观。
[0020](3)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的施工过程为无湿作业,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的截面(A

A)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埋板件;2、上层钢柱;3、柱脚底板;4、柱脚劲板;5、锚栓;6、对拉螺杆;7、下层混凝土柱;8、混凝土梁;9、第二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如图1和图2所
示,包括埋件板1、上层钢柱2、柱脚底板3、柱脚劲板4、下层混凝土柱7和混凝土梁8;下层混凝土柱7垂直设置于混凝土梁8下方,所述埋件板1设置于下层混凝土柱7外周,且埋件板1顶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混凝土梁8上表面的位置,所述下层混凝土柱7于混凝土梁8相交的位置顶部设置有上层钢柱2;
[0030]埋件板1靠近上层钢柱2的一侧设置有柱脚底板3,所述柱脚底板3铺设于下层混凝土柱7与混凝土梁8相交位置的上表面,柱脚底板3呈“回”字形,中间预留有上层钢柱2的位置;埋件板1与上层钢柱2之间设置柱脚劲板4,柱脚劲板4设置于柱脚底板3上方,且其端部分别垂直于埋件板1与上层钢柱2;其中,埋件板1通过第一锚栓5与下层混凝土柱7相连接,通过对拉螺杆6与混凝土梁8相连接;柱脚底板3与混凝土梁8通过第二锚栓9相连接,与埋件板1焊接连接;柱脚劲板4与埋件板1及上层钢柱2焊接连接;借此实现刚性连接。
[0031]其中,当埋件板1与上层钢柱2间距小于等于200mm时不必设置柱脚劲板4。
[0032]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件板(1)、混凝土梁(8)、上层钢柱(2)和下层混凝土柱(7);下层混凝土柱(7)垂直设置于混凝土梁(8)下方,所述埋件板(1)设置于下层混凝土柱(7)外周,且埋件板(1)顶端向上延伸至高于混凝土梁(8)上表面的位置,所述下层混凝土柱(7)于混凝土梁(8)相交的位置顶部设置有上层钢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板(1)通过第一锚栓(5)与下层混凝土柱(7)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板(1)靠近上层钢柱(2)的一侧设置有柱脚底板(3),所述柱脚底板(3)铺设于下层混凝土柱(7)与混凝土梁(8)相交位置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层后加钢柱接下层混凝土柱刚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底板(3)与混凝土梁(8)通过第二锚栓(9)相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君李学平虞终军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