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399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消音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本系统设置了一个中消音器、一个带有被动调音阀的后消音器,被动调音阀阀片通过旋转轴与弹簧连接,壳体上有多个弹簧安装孔,通过调节弹簧固定在不同孔的位置调节阀的打开力,可以适用于不同功率发动机的调音。被动调音阀体积小,安装要求灵活,阀门开度随着排气流量的不同而变化,无需电控系统,不需要开发相应的控制程序及电控单元,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阀片边缘的金属钢丝绒起到缓冲作用,且可以减少阀和管壁碰撞的异响噪声。在不增加消音器体积的前提下,简化了消音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消音性能。提高了消音性能。提高了消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消音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汽车排气消音器系统,通过在有限体积的消音器中布置一系列弯曲的管路和消音棉,达到消除噪声的目的。这类消音器消音效果有限,且结构复杂,造价高。要想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消音效果,只能采用更大的消音器体积。随着消音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既不增加消音器体积又可以实现更好的消音功能是业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在豪华车的消音器系统中有采用电控调音阀系统的解决方案,通常安装在消音系统尾管上,通过一套电控系统控制调音阀,使其在发动机不同转速时具备不同的闭合角度,达到消音的效果。但电控调音阀,控制系统复杂,电控单元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车企出于成本及开发周期的考虑,通常只在溢价程度高的豪华车上有采用。
[0004]再有,目前有在消音包中的挡板处采用被动调音阀的方案。但被动调音阀安装位置受限,不适用于横截面积小的消音包,且安装在挡板位置消音器效果提升较低。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在不增加消音器体积的前提下,简化了消音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消音性能。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8]提供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包括安装在排气消音系统后端的后消音器;
[0009]所述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和后出气管,所述后消音壳体内形成空腔,所述后进气管用于将气流引入空腔,所述后出气管用于将气流排出空腔;
[0010]所述后出气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口与所述主管相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后进气管的出气口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所述主管的进气口安装有被动调音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支管的内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后进气管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支管包括直管和弯头,所述直管通过弯头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直管的中心线与所述主管的中心线相平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靠近出气口的一段管壁周面上均匀密布小孔,且该段管壁外周套接有消音棉。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弯头连接在所述主管上靠近进气口的位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被动调音阀包括阀壳、转轴、阀片和扭簧,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阀
壳上,所述阀片和所述扭簧均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阀壳上,所述扭簧的施力端抵住所述阀片,使所述阀片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封闭所述阀壳上的阀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阀壳上设有多个弹簧安装孔,所述扭簧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内;通过改变与所述扭簧的固定端配合的弹簧安装孔,进而改变所述扭簧施加在所述阀片上的弹力。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阀片上焊接有钢丝绒垫,通过所述钢丝绒垫接触所述阀壳。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排气消音系统中部的中消音器,所述中消音器包括中消音壳体、中进气管和中出气管,所述中消音壳体内形成腔体,所述中进气管的出气口面对所述中消音壳体内的右腔体,所述中出气管的进气口面对所述中消音壳体内的左腔体,所述右腔体中填充消音棉。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进气管上靠近进气口的管壁上设有三圈小孔,所述中进气管上靠近出气口的管壁上设有多圈小孔。
[0020]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申请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设置了一个中消音器、一个带有被动调音阀的后消音器,被动调音阀阀片通过旋转轴与弹簧连接,壳体上有多个弹簧安装孔,通过调节弹簧固定在不同孔的位置调节阀的打开力,可以适用于不同功率发动机的调音。被动调音阀体积小,安装要求灵活,阀门开度随着排气流量的不同而变化,无需电控系统,不需要开发相应的控制程序及电控单元,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阀片边缘的金属钢丝绒起到缓冲作用,且可以减少阀和管壁碰撞的异响噪声。在不增加消音器体积的前提下,简化了消音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消音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后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被动调音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中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排气消音系统的噪声仿真实验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包括安装在排气消音系统后端的后消音器1。后消音器1包括后消音壳体14、后进气管11和后出气管12,后消音壳体内形成空腔,后进气管11用于将气流引入空腔,后出气管12用于将气流排出空腔。后出气管12包括主管121和支管122,支管122的一端口与主管121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后进气管11的出气口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主管121的进气口安装有被动调音阀13,主管121的内径大于支管122的内径。主管121和支管122通过挡板15固定在后消音壳体14中。
[0033]后消音器1中,当通过进气管11进入空腔的气流较小时,被动调音阀13处于关闭状态,气流通过较细的支管122进入较粗的主管121排出,当气流较大时,被动调音阀13被气流推开,一部分气流直接从较粗的主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排气消音系统后端的后消音器;所述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和后出气管,所述后消音壳体内形成空腔,所述后进气管用于将气流引入空腔,所述后出气管用于将气流排出空腔;所述后出气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口与所述主管相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后进气管的出气口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所述主管的进气口安装有被动调音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支管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后进气管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支管包括直管和弯头,所述直管通过弯头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直管的中心线与所述主管的中心线相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靠近出气口的一段管壁周面上均匀密布小孔,且该段管壁外周套接有消音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连接在所述主管上靠近进气口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排气消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调音阀包括阀壳、转轴、阀片和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东张喜州户登飞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