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77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涉及钢渣粉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分料装置主体、过筛主体、控制器、输料机构和主体支撑架,所述过筛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控制器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述输料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具备粗滤一板、细滤二板,解决现有的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无法对钢渣粉过滤,导致钢渣粉混杂有颗粒造成装置内部堵塞,影响分料后的传输效果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利用过筛机构对钢渣粉过滤,有效避免钢渣粉中混有颗粒,防止颗粒造成装置内部堵塞的情况发生,提高钢渣粉分料后的传输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渣粉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渣是炼钢过程的一种副产物。它由生铁中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在熔炼过程中氧化而成的各种氧化物以及这些氧化物与溶剂反应生成的盐类所组成。钢渣含有多种有用成分:金属铁2%~8%,氧化钙40%~60%,氧化镁3%~10%,氧化锰1%~8%,故可作为钢铁冶金原料使用。钢渣的矿物组成以硅酸三钙为主,其次是硅酸二钙、RO相、铁酸二钙和游离氧化钙。钢渣与熟料相似,是重熔相,熔化温度低。重新熔化时,液相形成早,流动性好。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114682369A,公开日为2022年07月01日的中国专利文件。
[0004]为了解决处理后的细磨粉料,直径往往达不到后期加工的要求,且加工效率以及粉碎效果低下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菱形撞击杆能够产生密集的撞击粉碎力,钢渣颗粒通过聚集斗引导至旋转的转动盘以及固定盘之间时,密集的菱形撞击杆持续地对钢渣颗粒进行撞击粉碎,并且因为环形特征,钢渣颗粒会在转动盘与固定盘之间多次旋转碰撞,使的钢渣颗粒被充分的撞击粉碎,提高钢渣颗粒的粉碎效果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装置无法对钢渣粉过滤,导致钢渣粉混杂有颗粒造成装置内部堵塞的情况,进而导致影响分料后的传输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主体、过筛主体、控制器、输料机构和主体支撑架,所述过筛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控制器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述输料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底部。
[0008]所述分料装置主体包括搅拌单元。
[0009]所述过筛主体包括过筛单元。
[0010]所述主体支撑架包括减震单元。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固定连接杆、转轴一驱动、中心搅拌机构、转轴二驱动、边侧搅拌机构,所述固定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的内壁上,所述转轴一驱动的表面固定安装在固定连接杆的内侧。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料装置主体上的控制器对固定连接杆上的转轴一驱动与转轴二驱动进行控制。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轴二驱动的表面固定安装在固定
连接杆的内侧,所述中心搅拌机构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转轴一驱动的底部,所述边侧搅拌机构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转轴一驱动的底部,且所述边侧搅拌机构的表面搭接在中心搅拌机构的内侧。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轴一驱动与转轴二驱动控制中心搅拌机构与边侧搅拌机构进行旋转对内部的钢渣粉进行搅拌,使钢渣粉更加细腻。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筛单元包括粗滤一板、细滤二板,所述过筛主体的内壁上开设且贯穿有抽离槽,所述粗滤一板的表面活动安装在过筛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粗滤一板的右侧搭接在抽离槽的内壁上。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滤一板与细滤二板可以从抽离槽中抽离出来,方便对过滤板进行更换。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细滤二板的表面活动安装在过筛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细滤二板的右侧搭接在抽离槽的内壁上。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筛主体内部的粗滤一板与细滤二板对钢渣粉进行过滤。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有支撑主体块、减震弹簧、辅助支撑板,所述支撑主体块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块的内侧。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体支撑架内部的减震弹簧将内部搅拌时产生的摆动进行抵消。
[002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架的内壁上,且所述辅助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块的内侧。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支撑板可以对支撑主体块进行支撑,使支撑主体块更好地对主体支撑架进行支撑。
[00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4]1、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为了具备粗滤一板、细滤二板,解决现有的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无法对钢渣粉过滤,导致钢渣粉混杂有颗粒造成装置内部堵塞,影响分料后的传输效果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利用过筛机构对钢渣粉过滤,有效避免钢渣粉中混有颗粒,防止颗粒造成装置内部堵塞的情况发生,提高钢渣粉分料后的传输效果。
[0025]2、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为了具备转轴一驱动、中心搅拌机构、转轴二驱动、边侧搅拌机构,解决现有的分料装置在使用时,装置无法在内部对钢渣粉进行搅拌,导致钢渣粉在传输时不够细腻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装置利用搅拌机构对内部的钢渣粉进行搅拌,使钢渣粉更加细腻,更方便对钢渣粉进行传输。
[0026]3、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为了具备减震弹簧,现有的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钢渣粉进行搅拌时容易产生抖动,导致装置整体发生摆动,影响搅拌效果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减震机构对内部搅拌时产生的摆动进行抵消,避免摆动对装置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过筛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分料装置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主体支撑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分料装置主体;2、过筛主体;3、控制器;4、输料机构;5、主体支撑架;6、抽离槽;7、粗滤一板;8、细滤二板;9、固定连接杆;10、转轴一驱动;11、中心搅拌机构;12、转轴二驱动;13、边侧搅拌机构;14、支撑主体块;15、减震弹簧;16、辅助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主体1、过筛主体2、控制器3、输料机构4和主体支撑架5,过筛主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顶部,控制器3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表面上,输料机构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底部,主体支撑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底部,分料装置主体1包括搅拌单元,过筛主体2包括过筛单元,主体支撑架5包括减震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主体(1)、过筛主体(2)、控制器(3)、输料机构(4)和主体支撑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主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器(3)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表面上,所述输料机构(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底部,所述主体支撑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底部;所述分料装置主体(1)包括搅拌单元;所述过筛主体(2)包括过筛单元;所述主体支撑架(5)包括减震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固定连接杆(9)、转轴一驱动(10)、中心搅拌机构(11)、转轴二驱动(12)、边侧搅拌机构(13),所述固定连接杆(9)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分料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转轴一驱动(10)的表面固定安装在固定连接杆(9)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渣粉传输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二驱动(12)的表面固定安装在固定连接杆(9)的内侧,所述中心搅拌机构(11)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转轴一驱动(10)的底部,所述边侧搅拌机构(13)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细巧林永德邱静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鑫全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