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50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电芯支架、汇流片、转接片和保护板,多个电芯形成电芯组;电芯支架套接在电芯上,汇流片用于串联和/或并联电芯;保护板上设置有采压线路和采压模块,采压线路与采压模块连接;转接片第一端与汇流片连接,转接片第二端与保护板上的采压线路连接。通过转接片将汇流片与保护板直接连接,减少了采压线的设置,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避免采压线断裂。还涉及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电池模组,能够有效减少电池包的体积,实现轻量化。实现轻量化。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动力电池因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和长使用寿命等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但是单个电池提供的能源是有限的,要满足电动汽车或者储能系统的电能需求势必要将众多的单体电池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连接成组,达到一定的电压等级及容量等级来满足电压、功率的需求。
[0003]为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电池模组中的保护板必须实时检测单体电池的电压,避免电芯失效引起的问题。目前电池模组的电压采集一般采用采压线,采压线的固定方式相对复杂,对空间安装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小尺寸电池模组的布置设计;而且排布凌乱,容易造成采压线断裂进而导致电池模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集成的电池模组,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电池模组的体积。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电芯支架、汇流片、转接片和保护板,多个所述电芯形成电芯组;所述电芯支架套接在所述电芯上,所述汇流片被配置为与所述电芯串联和/或并联;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采压线路和采压模块,所述采压线路与所述采压模块电连接;所述转接片第一端与所述汇流片连接,所述转接片第二端与所述采压线路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汇流片分为第一汇流片、第二汇流片和第三汇流片,所述第一汇流片和所述第二汇流片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汇流片被配置为串/并联除所述第一汇流片和所述第二汇流片连接的电芯之外的所述电芯。
[0008]可选地,所述转接片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保护板上。
[0009]可选地,所述转接片分为第一转接片、第二转接片和第三汇流片,所述第一转接片与所述第一汇流片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片与所述第二汇流片连接、所述第三转接片与所述第三汇流片连接,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转接片对应的焊接缺口,所述第三转接片的第二端能够抵接在所述焊接缺口的底部,以与所述保护板上的所述采压线路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转接片和所述第二转接片插入的焊盘。
[0011]可选地,所述电芯支架靠近所述保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螺母,所述保护板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与螺母配合使用的螺钉拧入的通孔。
[0012]可选地,所述汇流片设置于所述电芯支架上,所述电芯支架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汇流片的限位块。
[0013]可选地,所述电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置在所述
电芯支架与所述保护板连接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保护板的第二端端面上,所述保护板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保护板连接的第一端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块垂直于所述第一凸块,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块穿过的避让槽。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块上垂直设置有第三凸块。
[00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能够有效减少线束数量,减小电池包的体积,包括箱体、箱盖和上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置于箱体内,所述箱盖罩设在所述箱体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将采压线集成在保护板上,整个电池模组只有少量通讯线束,结构简单,有效减小了电池模组的尺寸同样避免了采压线断裂的风险,本技术中的电池包,应用上述电池模组,充分提升了电池包箱体内狭小的空间利用率,可以进一步缩小电池包的体积,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0019]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芯支架的俯视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电芯;2、电芯支架;21、连接件;22、支撑凸台;23、第一凸块;24、第二凸块;25、第三凸块;26、限位块;3、汇流片;3a、第一汇流片;3b、第二汇流片;3c、第三汇流片;4、保护板;41、焊接缺口;42、焊盘;43、避让槽;5、转接片;5a、第一转接片;5b、第二转接片;5c、第三转接片;6、箱盖;7、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字形设置,第三汇流片3c包括三种结构形式,一种为“Z”字形结构,能够连接电芯1组相邻列的电芯1,一种为“一”字形结构,能够连接电芯组同一列的全部电芯1,还有一种为“日”字形结构,能够连接电芯组相邻列的电芯1。
[0037]可以理解的是,当某个或某些汇流片3与保护板4的距离过远时,汇流片3与保护板4通过转接片5连接时难以满足节省空间的需求时仍可以通过线束连接。
[0038]转接片5呈Z形,其第一端与汇流片3连接,第二端垂直连接在保护板4上,连接部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抵接于电芯支架2的端面上,对应的,电芯支架2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的与连接部抵接的抵接面,转接片5分为第一转接片5a、第二转接片5b和第三转接片5c,其中第一转接片5a与第一汇流片3a连接、第二转接片5b与第二汇流片3b连接、第三转接片5c与第三汇流片3c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转接片5c的数量为多个,为减少转接片5占用空间,保护板4上设置有与第三转接片5c一一对应的焊接缺口41,采压线路的一端设置于焊接缺口41处,第三转接片5c的第二端能够焊接在焊接缺口41的底部,以与保护板4上的采压线路连接。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多个所述电芯(1)形成电芯组;电芯支架(2),所述电芯支架(2)套接在所述电芯(1)上;汇流片(3),所述汇流片(3)被配置为与所述电芯(1)串联和/或并联;保护板(4),所述保护板(4)上设置有采压线路和采压模块,所述采压线路与所述采压模块电连接;转接片(5),所述转接片(5)第一端与所述汇流片(3)连接,所述转接片(5)第二端与所述采压线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3)分为第一汇流片(3a)、第二汇流片(3b)和第三汇流片(3c),所述第一汇流片(3a)和所述第二汇流片(3b)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汇流片(3c)被配置为串/并联除所述第一汇流片(3a)和所述第二汇流片(3b)连接的电芯(1)之外的所述电芯(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5)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保护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5)分为第一转接片(5a)、第二转接片(5b)及第三转接片(5c),所述第一转接片(5a)与所述第一汇流片(3a)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片(5b)与所述第二汇流片(3b)连接、所述第三转接片(5c)与所述第三汇流片(3c)连接,所述保护板(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转接片(5c)对应的焊接缺口(41),所述第三转接片(5c)的第二端能够抵接在所述焊接缺口(41)的底部,以与所述保护板(4)上的所述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党奎陈汉林胡建江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